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讲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考纲】
1、识记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八下P42);知道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八下P43)。

2、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
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八下
P38-39)。

【梳理知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八下P38
(2)主要内容:八下P39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八下P3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
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
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注:若让你用一句话来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则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即可。

)(4)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而无私的党,她敢于正视自身的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和确定正确的政策。

2
二、改革开放八下P42-45
1、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八下P42
①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②形式:分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③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最先实施的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⑤内容:
A、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B、其收成在完成上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

⑥实质: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以达到发展
生产力的目的。

⑦意义或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
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⑧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需
要。

(生产关系不得落后或者超前于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


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2)城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

(考试不作要求)
2、对外开放:1980年以后八下P43
(1)表现:
①设立经济特区:
A、五个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其中,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B、作用:特区是个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具体表现:
a.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增强了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b.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启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
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深圳等经济
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
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上海浦东开发区
代化建设的进程。

②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A、开放了广州、上海、福州等14年沿海城市;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2)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作考试要求)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