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行政管理中行政心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心理,是政府行政体系中的人员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
行政体系中的人员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客体的统称。
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
一、培养行政人员建立健康正确的行政心理的必要性
行政人员的心理因素对行政活动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为在行政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人员始终处于核心位置,人的问题解决不好,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就会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应该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行政人员的个体心理活动,使个体心理活动与组织的整体思想良性结合,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行政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只有净化了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用积极上进的态度主导行政活动,才有助于形成高效灵活的行政体系。
这也是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结果。
在当前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行政人员的心理内在惰性成为了改革顺利进行的阻碍,使行政改革总是顺应外部环境而被动调整。
行政改革实际上是政府自身的革命,所以政府及其组成人员有没有信心、决心和魄力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功与否。
现行的行政体系中存在的滥用权力、效率低下、压制民主等弊端,很大程度上是行政人员的心理失衡导致的。
良好的行政心理有利于客服这些弊端,加快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
就是说,行政改革应先培养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提高心理素质,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这还是培养新时代行政人员的必然要求。
现代人才的重要性凸显,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就是拥有大量的具备新行政思想和行政技能的行政人员。
新时期合格的行政人员不仅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的行政人员才能承担行政活动中的重任。
有了具备良好行政心理的行政人员,才能有优秀的行政人员队伍,这也符合了十五大上提出的“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要求。
二、行政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良好的心理适应性
要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 主动地接受、适应现实 ,并进一步地改造现实 ,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 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 , 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2、高度的责任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权力的公共性本质日益凸显,行政人员是为社会提
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必须树立责任意识 ,提高责任行政能力。
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工作根本,认真回应社会和公众的基本要求并采取积极行动加以满足。
同时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道义上、政治上、法律上的责任。
3、较高的心理稳定性
心理稳定性是对形势进行科学判断、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
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要善于从表面现象的背后找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减少感情因素的干扰,做出正确的决策。
4、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运用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的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多变性、动态性日益显著,这就要求国家行政人员要具备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使政府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5、利他性
利他性主要体现在作决策时考虑的是他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甚至所作出的决策会损害部分个人利益也在所不辞。
当代政府行政的最大目的在于提供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国家行政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利他性,站在社会与公众的立场,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切实覆行服务职能。
6、较强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心理能力的体验和估计,主要表现为相信自己的力量,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
自信心不仅是行政人员战胜困难、完成好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
、
7、对事业的承诺
承诺是基于对工作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国家行政人员对工作所产生的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
行政人员对事业的承诺是政府效能实现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承诺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将会表现在个体的具体行为上,一个对事业有良好承诺的国家行政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8、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行政人员作为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其自我效能感是指管理者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管理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选择、动机性努力、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有关研究表明,高的自我效能感会促进绩效的提高,低的自我效能感则影响绩效的增长。
所以, 自我效能感对于行政人员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所能,完成本职工作和促进政府机构高效运转起着关键作用。
三、培养行政人员良好行政心理的建议
基于上述行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行政人员应具备的行政心里素质,结合行政理论和心理学,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培养行政人员良好行政心理的建议:
1、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是实现行政人员从个体到公务人员心理转变的重要途径
作为行政人员,要做到真正从普通公民心理到社会公仆心理的转变,树立以民为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
但就个体来说,人有时难以克服自身心理的弱点,这时就需要借助外力进行疏导和纠正。
政府工作人员应结合政府开展的教育,通过学习不断改造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在当前要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和“八荣八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作为行政工作的指南。
另外,还要在行政工作过程中做到思源、思史、思政,从实质上做到为人民服务。
政府要定期开展对行政人员的心理培训,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帮助行政人员提高心理素质,并及时发现个体心理的污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2、加大对行政道德的建设的力度,这是提高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
政府要努力营造一种人人遵守行政道德规范的氛围,这对行政人员形成良好的行政心理和行政人员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强化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主要是指:使行政人员正确认识和领会行政道德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培养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情感,以义务感和责任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磨练行政人员的意志,有决心和勇气坚持正确的道路,抵制诱惑;强化行政人员的信念,使之不懈的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监督机制,也是保持行政心理健康的方式
虽然健康的心理主要靠行政人员自身的领悟学习和大氛围的熏陶,但在行政人员无法自制和自控的时候,就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
法律法规的作用是在行政人员的头脑中设置一条警戒线,让行政人员的潜意识自动远离不良思想的干扰,明确前进的方向。
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可以助其养成良好的行政办事习惯,并促成这种行为心理的稳固。
提倡行政人员之间互相监督,就是要人与人之间开诚布公,对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并逐渐形成互相监督的良好风气,促进正确行政心理的形成。
4、行政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是提高行政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对认知思维能力的提高无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是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等社会主义理论;二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健康的行政心理产生的基础和产生认知的源泉;三是要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及时补充,并结合时代特征更新思想和理念,走出落后错误的心理误区,时刻保持正确的行政态度和健康的行政心理。
可见,在行政管理体系中,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是否健康对行政管理能否有效进行有直接的关系,良好的行政心理不仅是提升行政办事效率的动力,更是从实际上做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之源。
所以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行政人员行政心理的研究,培养健康的行政心理,从深层次上解决行政管理中的效率低下的等问题,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何聚坤.新编行政管理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9.
[2]沈亚平.公共行政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4.
[3]杨贵安.行政道德探究[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