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典型例题 3.4.2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 1.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 ________。 (2)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________和________ 等;②结果: 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 ________。 (3)寄生:一种生物 (寄生虫 )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 )的体内或 ________,摄取寄生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________。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 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________分布。
即时应用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趋 势,正确的说法是( )
A.甲图可表示草场上牛、羊之间的竞争关系 B.乙图可表示自生固氮菌与大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C.丙图可表示家猫和家鼠之间的捕食关系 D.丙图中包含了种内互助、种间竞争、种内斗争等关系
答案: D 解析:甲、乙、丙分别表示 a、b 间的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关 系,自生固氮菌不与大豆共生;从丙图的变化趋势来看,单独研究 b 物种,在初期种群数量较少,为获得与 a 在竞争中的优势,要进 行种内互助,最后种群数量较多时,为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要 进行种内斗争。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 生物 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 群落 物种群的集合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 生态 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系统 的统一整体
同一区域中所有生物 (包括全部的植物、 动 物和微生物 ) 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2)联系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 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物种丰富。 特别提示 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调查方法也 不同,应该予以注意。
4.演替的方向 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能量看,总生产量逐渐增加,但净生产量逐渐降低,表现 为群落内有机物质总量 ( 包括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和非生物的有机 物质 )都增多,无机营养物从生物外转到生物内。 (2)从结构看,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多,空间结构更 复杂,稳定性增强。 (3)从生活史看,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从短到长,从简单到 复杂。
特别提示 一般对初生演替系列的描述, 都是采用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 演替和从潮地开始的水生演替。 这是因为岩面和水底代表了两类环 境的极端类型,一个极干,一个却为水生环境。 (1)旱生演替有以下几个阶段: ①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地衣是裸露地区首先立足的植物,又叫 开拓荒者。 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在种间竞争中取代地衣。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当土层渐渐增厚, 草本植物便代之而兴。 ④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是一些喜光的 阳性灌木出现, 以后形成灌木群落。 继而, 乔木树种生长形成森林。 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阴性的灌木和草木植物种类得以定居, 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中消失。 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 长。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相对最快。而后,木本植物群 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这是由于木本植物生长时期较长所致。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 _____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 裸岩 阶段→ ________→苔藓 阶段→ ________ 阶段→灌木 阶段 →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________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 .人 类活 动使群 落演 替按照 不同于 自然 演替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进行。 思考 2 有人根据生物群落的概念说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 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你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捕食
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 为食, 数量上 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 后减少”的 不同步性变 化。两种生物 数量 (能量 )存 在差异
狼 与 兔, 青 蛙与 昆 虫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植物的 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 降而逐渐减弱 (如图所示 )。
教 材 面 面 观 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 1.概念:同一 ________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________ 的集合。 2.物种组成:群落中 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 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 ________不同。 思考 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有什么变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研究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 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________。 (2)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 替属于 ________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 达到 ________(群落 )阶段。
(2)水生演替 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一个植物填平湖沼的过程。每一阶段的 群落都以抬高湖底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群落出现创造条件。这种演替 系列,经常可以在一般的湖沼周围看到,在不同深度的水生环境中, 演替系列中各阶段的植物群落成环带状分布。
即时应用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 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 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①侵入定居阶段 (先锋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 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物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②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 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 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③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 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 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即时应用 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某地,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水排 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 等几乎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 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距污染河流不 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动物个体总数 ) 2.0 4.0 距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23 37 50 58 动物类群数 (类)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动物个体总数 (个 )
考点二 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1.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两者区别 如下表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容 原 先 从 没 有 过 植 被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 起点 的环境 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火灾过 裸岩、 沙丘、 火山岩、 实例 后的草原、过量砍 冰川泥上的演替 伐森林上的演替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沙丘、火 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弃耕的 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两种演替过程均 为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优势取代,多种生物共存,内部有竞争 现象,只要气候等条件适宜,两种演替均能成林。
实 验 关 关 顺 实验类型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无数的小动物,可以用来推测某一 区域内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 法和目测估计法。
3.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互利共生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 彼 此有利。如果 彼此分开, 则 双方或者一 地衣, 方不能独立 大豆与 生存。 数量上 根瘤菌 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寄生
—
竞争
对寄主有害 , 对寄生生物 有 蛔 虫 与 利。如果分开, 人,噬菌 则寄生生物 难 体与被侵 以单独生存 , 染的细菌 而寄主会生 活 得更好 生存能力 不 同,如图 a;生 牛与羊, 存能力相同 , 农作物与 则如图 b。 两种 杂草 生物为同一 营 养级
2.群落演替类型实例分析 (1)裸岩上发生的初生演替的过程
(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乔木成林
3.总结提升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均不一定会成林,即只有气候等环境条 件适宜才会成林,如果在干旱的荒漠等地区,群落演替很难成林。 (2)一般来说,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 性提高。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可以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等植 物,群落演替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4)群落演替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三个阶段
考 点 串 串 讲 考点一 群落及其结构 1.物种、种群、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概念 关键点 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 域,具有一定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在 可存在地理隔离但不 物种 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 存在生殖隔离 交配和繁殖,并能够 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 群生物个体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 同一区域,同种生物 种群 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的所有个体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 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 地形、 明暗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特别提示 (1)群落中各种群的种间关系类型及不同种群的空间分布情况均 是长期自然选择及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 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 一、 1.时间 种群 2.物种组成 (1)物种 (2)丰富度 思考 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二、 1.(1) 食物 (2)资源 空间 灭亡 (3)体表 (4)彼此有利 2.(1)分层 (2)镶嵌 三、 1.另一群落 2.(1)植物覆盖 地衣阶段 草本 (2)土壤条 件 3.速度 方向 思考 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应是 其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大火、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会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群落,但即使没有这些灾难,群落也是会发 生演替的,演替现象是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 提高。
【疑难点拨】 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 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 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 (如白 天与晚上 )或不同空间 (如不同深度的土层 )中进行调查。 3.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4.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可根据土壤中生物 的避光性和趋湿性进行。 5.从同一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要进行统计比较。 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 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