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赤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赤丸
赤丸
【方药】茯苓四两(12克) 乌头二两(炮)(6克)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12克)细辛一两(3克)
【用法】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现代用法:研末,蜜丸朱砂为衣,每服1克,日服二次,不知,稍加)。
【原文】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十六)
【解说】
赤丸主治寒饮腹痛之证,缘由脾肾阳虚,寒饮上逆所致。
其临床表现除四肢厥冷外,当有腹痛、呕吐、心下动悸等症。
赤丸内用乌头、细辛,以驱散沉寒痼冷;用半夏、茯苓以逐饮宁心;加用朱砂以重镇降逆。
方中乌头与半夏相反而同用,是取其相反相成,则散寒逐饮之力更宏。
实践证明,服赤丸后腹中多有温热感,而并无不良反应。
【运用】
一、风痰内动
石季竹医案:石某某,男,4岁。
患结核性脑膜炎而入院治疗。
请石季竹老师中医会诊:患儿昏迷不醒,痰声漉漉,双目斜视,四肢厥冷,时而抽搐。
苔白微腻,指纹青黯。
乃属痰浊蒙闭心包,肝风内动。
宜《金匮》赤丸方损益:制川乌、法半夏、石菖蒲各6克,云苓9克,细辛1克,远志5克,生姜汁5滴,竹沥10滴。
2帖后,吐出小半碗痰涎,神清厥回,肝风遂平。
续经中西药治疗3月而愈。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1):39)
按语:寒饮内生,饮聚成痰,痰浊上扰,引动肝风,此风内起于寒饮,其辨证眼目为苔白微腻,指纹青黯。
若见舌红苔黄,指纹青紫,则为热极生风,断不可用赤丸治之。
二、胸痹(急性心肌梗塞)
贺念曾医案:赵某某,男,63岁,1984年11月13日初诊。
是日早餐时,突然胸窒暴痛,头汗淋淋,昏倒在地,面苍肢冷,短气不足以息,移时方醒,急送至医院。
患者胸痛如揪,脉寸关微弱,尺部小紧而涩,间有结代,唇青,舌淡晦苔薄白,目光晕滞乏神。
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塞(前间壁)。
急给输氧,肌注度冷丁100毫克,参附注射液2支,合服麝香保心丸2粒。
针膻中、气海、双内关,得气后加大艾壮灸半小时,同时以《金匮要略》赤丸合人参汤化裁急煎与服。
处方:乌头10克,细辛10克,红参2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干姜10克,川椒10克,炙甘草10克,两小时服一煎。
下午4时,疼减气匀,肢暖色活。
上方易乌头为附子15克,减红参为10克,去干姜,加白芍12克。
四小时服一煎。
夜12时,疼除,脉不紧,结代少,仍迟涩弱。
14日按上方继服1剂,早晚两服。
药后脉转缓,稍有散象。
处方:红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细辛1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3剂,日1剂。
18日,脉平缓,神安。
继以上方加减出入,调治3月,康复出院。
(河南中医1988;(4>:26)
按语:辨证有序,治疗得法,疗效非凡,此中医治急症之典范也。
三、心腹寒痛
张谷才医案:周某,男,28岁。
患者白天因天气炎热,口渴饮大量河水,晚餐又食酸腐食物,夜宿露天乘凉,半夜突然出现心腹绞痛,呕吐饮食,四肢厥冷,脉象沉迟,舌淡苔白。
寒湿内伤,中焦阳虚,治当温中散寒,降逆化湿。
仿仲景理赤丸方意:制乌头(先煎)、甘草各4克,细辛2克,半夏、苍术各6克,太子参、茯苓各10克、生姜汁5滴(冲服)。
煎200毫升,分两次服。
1剂痛解呕平,再服1剂病愈。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2):40)
按语:本案乃贪凉露宿,食凉饮冷而发,其临证表现符合赤丸汤证,故用之不疑,竞一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