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 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 , 亦不受任何著名学 者之牵掣。苟其确有所见, 而言之成理 , 则虽在一校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 因此 , F 。 无论是 “ 哲学之唯心论与 唯物论 , 文学 、 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 还是 “ 计学之干
近代我国高校离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
黄艳 ,陈秋 生
( 兰州大学 , 肃 兰州 70 0 ) 甘 30 0
[ 摘 要] 我国近代大学 自诞生之 日起就 面临师资不足 的困境 , 高层次人 才队伍的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改
革的核心。从 《 总理衙 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 公布起 , 高校踏上 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之路 , 近代 历经清 末高层次人 才制度规范的缺失与萌芽、 民国初年的逐步完善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 系统化与规范化。 截至 14 99 年新 中国成立前, 高校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职务设置 、 聘任条件 、 资格鉴定、 薪酬待遇 、 考核晋升等方面积 累
了不 少可供借鉴的 宝贵经验。
[ 关键词 ] 高校 高层 次人才, 队伍建设 , 史考察 历 [ 中图分类号 ] 4 1 [ G 5 文献标识码 ] [ B 文章编号 ]0 9 17 ( 0 8)5 04 — 5 10 — 1 3 2 0 0 — 0 3 0


清末高校高层次人才匮乏, 队伍建设制度缺失
院毕业得有毕业文凭者充选”; 副教员则 “ 以将来大学堂
论年齿”, 反映 了 “ 唯才是用”的用人理念 , 这在当时 的政 治环境下是非常难得 的, 但是 , 可操作性较差 , 主观随意 I 生 较大。另外 , 该章程赋予 了总教习聘用 教习的权力 , 可以 说这是校长直接聘任制度 的萌芽。
没有提及教课的质量。同时, 此章程对初聘教习的资格也
没有 明确 的规定 。可 以说 , 清政府 的这种 “ 忽略” “ 与 遗 漏” 直接影响了教师队伍的质量 , 影响了京师大学堂的发
展。
请” ]据此章程可知 , 1 。 该章程对任教人员的称谓 、 任职条 件、 聘用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就其称谓而言 , 虽未冠以 “ 教 授”、 副教授” “ 之名 , 但却体现 了对教师的分类 , 就其任
10 90年夏 , 义和团进入北京 , 学堂停办。 同年 8 , 月 八 国联军侵华 , 京师大学堂校舍被 占, 图书 、 仪器设备等大都
分科毕业考列优等 , 及游学外洋得有大学堂毕业优等 、 中
等文凭者充选 ”; “ 而 现阶段 ” 因师资人力不足 , 则 不论正 副教员 ,一律暂时 “ 延访有各科学程度相当之华员”和
等事 , 中外教习 、 无论 年龄与否 , 管学大臣均有辞退之权 。
[ 收稿 日期 ] 0 8 0 — 7 2 0 — 6 1
[ 第一作者简介 ] 黄艳 , , 女 兰州大学教育学 院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 : 高等教育管理 。
’ 詹l 百 双月刊 2吣. 固 键 0 5
“ 国教师充选” 外 。
职条件 而言 , 强调 “ 品学兼优通 晓中外 ” “ 论官阶 , 、不 不
10 年 , 9 3 张百熙 、 庆 、 洞呈奏 了 《 荣 张之 重订学堂章 程折 》 京师大学堂历史上的第三个章程—— 《 , 奏定学堂 章程 》 诞生。 该章程将大学堂 的教员分为正教员和副教员 两种 , 正教员 “ 以将来通 儒院研究毕业 , 及游学外洋大学
首先 , 据统计 ,9 3 10 年京师大学堂教习总人数 10 ~ 9 6 为 5 人 , 中洋教习 l 人 , 国教习 3 人 ; 6 其 9 本 7 本国教 习中 有留学经历者 1 人 , 传统功名者 l , 官职者 2 0 有 6人 任 1 人 。而到 10 年时 , 99 京师大学堂却只有教 习 1 人 , 9 其
由总教习总办 ,随时会 同总署及 各国使 臣向彼 中学堂商
《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 较之 《 总理衙 门奏拟京师大 学堂章程 》 增添了关 于教 习的辞退和考核的规定 , , 是一 种发展和完善。 但是 , 就其辞退的条件而言 , 主要在于 “ 教
课勤惰”以及相关约定 , “ 如 不得在学堂 中传 习教规”, 而
延聘外国教习时, 应将此条注明合 同之上 。第八节学问之 与宗教本不相蒙 , 西教习不得在学堂中传习教规 。第九节 自副总教习以下 , 教课勤惰 , 由正总教 习按照章程严密 均
稽察 , 年终出具考语 , 报明管学大臣查核 , 自总教习以下 , 皆受考成于管学大臣” 。 E
19 年 1 月 , 8 8 1 京师 大学 堂正式开学 , 志着我 国近 标
规定。任教人员仍称 “ 教习”, 校长为 “ 总教 习”, 并规定 : “ 第七节各教 习如有教课不勤及任意紊乱课程上之规约
化并具有一定 的可操作性。同时, 该章程对正教员和副教
员都有 “ 暂时除延访有各科学程度相当之华员充选外 , 余
均择聘外国教师充选” 的规定 , 明了近代中国国立 大学 说 自 办起就面临着 国内师资短缺的困难 ,不得已只好 以 创
被毁 。 9 2 , 10 年 清政府为 了表示其行 “ 新政” 的决心 , 下令 “ 切实举 办” 已停办一年有余 的京师大学堂 ,并颁 布了
“ 国教师” 外 充任¨。从此章程来看 , 3 ] 它将 “ 毕业文凭 ” 作
为 了教员任 职的一项硬性规定 ,教员的任职条件开始量
《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对教习聘用事宜有 了更详细 的 ,
代意义上第一所新式大学的诞生。清政府参照西方 和 日
本的教育模式 , 起草了 《 总理衙 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 将聘任的教员称为 “ 教习”, 校长称为 “ 总教 习”, 并规定 : “ 宜取 品学兼优通晓中外者 , 不论官阶 , 不论年齿 , 以得 务 人为主 , 或以总理衙门大臣保荐人才可任此职者 , 旨擢 请 用”, 用使 臣自辟参随例 ,凡分教习皆由总教习辟用 , “ 以 免枘凿之见 , 而收指臂之益 。其欧美人或难于聘请者 , 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