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点符号用法表
名称符
号
用法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
顿。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顿号、
①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
词组间的停顿。
②表示次序之后的停顿。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
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第一、……第一、……第三、……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
之间的停顿。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
油灯下绘图,计算。
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标号主要有下面四种:引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
问号?
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
的停顿。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感叹号!
表示赞美、愤怒、惊奇等
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
惜!”
引号“”
①引用说话或文章晨一段
文字。
②表示特指的词语或反
语、讽刺。
白求恩大夫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
的。
”
战士们决心砸烂敌人的“乌龟壳”。
书名号《》
表示书籍、文章、报刊、
影片等名称。
我家今年订了《浙江日报》、《参考消息》、
《中国儿童报》等五种报纸。
省略号……
①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未
尽。
②表示声音断续。
③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
省略。
我跺着脚大喊:“咳!这么冷,小心你的
脚……”
“你们……将来……”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古老的钟声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破折号——
①表示解释部分或说明部
分。
②表示意思的转折。
③表示声音的延续。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
人啊!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地念起来:“我
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
——祖国。
”
课文标题中的修辞手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精彩的标题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可使文章增辉添色,若借用修辞手法来制定课文标题,会使标题更加光彩夺目。
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标题巧用修辞手法,收效显著,现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一.比喻。
《手术台就是阵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这篇课文题目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歌颂了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拟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拟人手法。
题目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
课题上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一种趣味。
三.设问。
《幸福是什么》使用了设问手法。
运用设问手法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四.双关。
《高大背影》使用了双关手法。
“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写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长得高大,实际是讲他乐于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们想错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课文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目。
“你们想错了”,不但是方志敏烈士对敌人的严厉驳斥,反映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题。
六.倒装。
《再见了,亲人》使用了倒装手法。
这样写,不但渲染了气氛,而且着力烘托了主人公与亲人无比眷恋之情。
仔细研究品味课文中的标题,对于大家审题、拟题大有好处,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多加留心。
作文难,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是语言关。
词汇太少,写不少好作文。
而积累词汇。
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二是材料关。
有了词汇,并不等于有了材料。
材料从何而来?不外乎观察和阅读两个渠道。
观察要持之以恒,阅读也得多读多记才管事。
所以,许多学生作文时没的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第三是立意关。
有了一堆材料,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呢?这就是立意。
立意有高下之分、深浅之分、新俗之分,也是一件很费斟酌的事。
第四是技巧关。
作文的技巧是很多的。
以开头论,至少有“开门见山”与“设置悬念”两种。
这两种技巧各有优点,在什么情况下用一种,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二种,需要长期练笔,从实践中揣摩才行。
其他技巧公认的有几十种,哪一种不得花上些功夫才会用呢?
学好比喻用好比喻
比喻有它的重要作用,我们平时在写文章时,如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比喻手法定会把话写得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成分,即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但是有时在一个比喻里不一定全部出现。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应掌握与运用以下最基本的比喻:
一、明喻
明喻是明显的打比方。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其基本格式是“甲”(被比喻的事物)像“乙”;常用“像、好像、如同、宛如、好比、比方说、似乎、像……一样、仿佛……似的、像……似的、如……一般、……一样……似的”等比喻词。
例如: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二、暗喻
又叫“隐喻”。
它不露比喻的痕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关系,其基本格式是:“甲”是“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都是、简直是、无疑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例如:每一片苇叶,都是一支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梅雨亭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
三、借喻
它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本体和喻体词都不出现。
它的基本格式是:直接用“乙”代表“甲”。
例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是借“野兽”来比喻德国鬼子。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借“四周黑洞洞的”来比喻旧社会的黑暗。
四、博喻
又叫“复喻”。
它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使之更形象、更生动、更全面。
例如:
美丽的珊瑚,……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李老师喝了一口茶,最后说:“总之,你们在运用比喻时,应该注意喻体和本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但是又有一点极其相似;同种性质或相同之处很多的两种事物,不宜于互相之比。
比喻应该是浅显的,生动具体的,为人们所熟悉的。
力求比得新鲜、贴切,不落俗套。
这样,你们在写作中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