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节市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一定基础。

朱道林、柳建平、桂华、吕萍等是历年来我
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做出了贡献。

4.4从研究机构状况来看,相当数量的研究机构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尤其是传统文科优势高校及高校中的管理类、经济类院系。

4.5从发文期刊来看,有较多的文献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双核心期刊并被引用,表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的总体研究成果质量较高,在学术界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展望未来,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领域,学者、机构之间需要进一步的深化交流与合作,构建一个资源互通、信息共享的合作研究平台,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程度。

同时,还要不断深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不但要顺应时代和形势变化,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1]宁凌,张静.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NKI (2005-2018年)的文献计量[J].学习论坛,2020,(3):71-77.
[2]张蒙蒙,刘天平,杨建辉.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 和CiteSpace 可视化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8):11-19.
[3]闫晨红.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乡村旅游用地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5,8(2):48-53.
[4]刘道影,朱明胜.《西游记》翻译研究(1980-2018)———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3(1):125-135.[5]康云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比较[J].改革,1992,(1):141-146.[6]朱道林,秦志伟.农地制度改革需遵循土地资源属性规则[N].中国科学报,2018-07-04(5).
[7]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基于土地功能历史变迁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2):111-116.[8]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及人口城市化视角的分析[J].中州学刊,2011,(5):72-77.[9]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法律与产权角度的解读[J].生产力研究,2011,(10):8-9+34.
[10]桂华.集体所有制下的地权配置原则与制度设置———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学术刊,2017,49(2):80-95.[11]桂华.论地权制度安排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兼评“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6):72-81+160.
[12]顾岳汶,吕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基于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9,(9):172-179.
[13]陈卫华,吕萍,钟荣桂.基于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中国农村住宅制度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69-76.[14]钟荣桂,吕萍.中国城乡住房市场融合:土地制度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J].经济问题探索,2017,(6):81-88.作者简介:张挽平(1997-),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2020-12-6收稿刘晓佳编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No.3
TERRITORY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5·
文章编号:1003-7853(2021)03-0005-0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节市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杨倩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构建毕节市2008-2017年的耕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体系,具体包括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11个可用指标层。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标准化数据的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每一年的耕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得分线性加权求和,得出每一年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评价值。

对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种效益的协调度进行分析,进行等级划分对照,分析2008-2017年毕节市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状况,根据效益评价结果对毕节市的耕地利用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协调度;综合效益;权重;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Benefit in Bijie City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YANG Qian
(School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 Guiyang 550025,China )
Abstrac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benefit in Bijie City from 2008to 2017was constructed,including 1target layer,3criteria layers and 11available index layers.On the basis of standardizing the original data,the weight of standardized data is calculat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nd the scores of ecological benefit,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index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each year are linearly weighted and summed by multi -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in each year is obtained.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soci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as analyzed,and the coordination status of comprehensive,soci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in Bijie City from 2008to 2017was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benefit evaluation,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in Bijie City.Key words:Coordination degree;Comprehensive benefits;
Weigh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引言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
会的稳定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1,
2],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战略思想在耕地上的具体应用,开展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及其评价研究,对指导区域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3]。

土地资源
是一切生产的源泉,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是提高耕地的质量,如何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使其发
挥最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
着重大的意义[4]。

1研究区概况
毕节市对土地集约利用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粗
放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生态环
境破坏等问题。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毕节市西部地区出现土地质量快速下降的现象,这些
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毕节市以旱地种植为
主,其中玉米和土豆的播种面积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水浇地面积所占比例小,毕节市的灌溉设施不完善,
灌排技术比较落后。

2指标的构建与分析
指标体系是指由多个独立的社会现象以及统计
指标通过某种元素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评测标准,需要
充分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耕地利用
结构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充分了解土地的利用特征[5]。

根据毕节市土地和耕地的实际利用情况,构建了1个
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11个可用指标层,指标选择有
粮食单产、人均粮食产量、技术效率、每亩地受灾面
积、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社会需求
满足度、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负载力、工业机械化
程度(表1)。

表1毕节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构建表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P计算公式指标意义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
(B1)
粮食单产(P1)
人均粮食产量(P2)
技术效率(P3)
工业机械化程度(P4)
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总人口
农业增加值/农机总动力
农机总动力/耕地面积
反映耕地利用效益
人均粮食满足度
机械化生产能力
机械化水平
社会效益
(B2)
人均GDP(P5)
人均耕地面积(P6)
土地垦殖率(P7)
社会需求满足度(P8)
农业社会稳定功能
耕地规模
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人均粮食/规定的人均基本粮食
农业社会稳定能力
耕地规模
耕地资源利用程度
粮食生产对社会的满足程度
生态效益
(B3)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P9)
耕地负载力(P10)
每亩地受灾面积(P11)
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
总人口/耕地面积
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
农业水利化水平
耕地承载力水平
农作物受灾程度
第一步,选择的11个指标体系之间的单位不同,
难以分析和计算指标的权重,针对这个问题,对所选
择的指标做了标准化处理,统一指标的标准,根据公
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U(X ij)=(X ij-b j)/(a j-b j)(1)
式中,U(X ij)表示第i年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X ij
表示第i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a j为j个指标的最大
值;b j为j个指标的最大值。

根据公式所示,为消除指标数量级和数量单位之
间的差异,本文采取极值法,对毕节市2008-2017年耕
地利用综合效益的11个指标层进行标准化处理,标
准化后的数据见表2。

第二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表3)。

计算公式如下:
W i=K i
n
i=1
移k i(2)
式中,K i是第i项效益评价指标的因子负荷量;W i
是各个指标的权重。

第三步,先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每一年耕地
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的线性加权求
和,再得到每一年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值,计算
公式分别见以下公式。

耕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值:
F j=U(X i1)W ij1+U(X i2)W ij2+U(X i3)W ij3(3)
表2毕节市耕地资源利用指标标准化数据
年份指标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粮食单产(kg/亩)
人均粮食产量(kg)技术效率(元/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千瓦)人均GDP(元)
人均耕地面积(亩)
土地垦殖率
社会需求满足度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率
耕地负载力
每亩地受灾面积(亩)0.000
0.018
0.000
0.250
0.000
0.010
0.000
0.069
0.000
0.010
0.000
0.273
0.000
0.003
0.000
0.141
0.010
0.000
0.089
0.000
0.010
0.125
0.091
0.107
0.087
0.000
0.165
0.010
0.000
0.000
0.000
0.010
0.250
0.273
0.156
0.294
0.250
0.307
0.010
0.000
0.099
0.000
0.010
0.750
0.182
0.107
0.534
0.500
0.560
0.010
0.000
0.109
0.500
0.010
0.375
0.545
0.240
1.000
0.500
0.748
0.010
0.500
0.287
0.000
0.010
0.125
0.818
0.462
0.926
0.750
0.761
0.010
0.500
0.356
0.500
0.010
0.500
0.727
0.684
0.733
0.750
0.796
0.010
1.000
0.406
0.500
0.010
0.750
0.909
0.573
0.873
0.500
0.799
0.010
1.000
0.653
1.000
0.010
1.000
1.000
1.000
0.922
1.000
0.992
0.010
1.000
1.089
1.000
0.010
0.375
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值:
F s =U(X i5)W is1+U(X i6)W is2+U(X i7)W is3(4)
耕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值:F t =U(X i10)W it1+U(X i11)W it2+U(X i13)W it3(5)
在以上公式中,U(X i1)为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值;W i
为各个指标权重,根据式3、4、5结合换算得到下面的公式:
F=F ij W s +F s W is +F t +W it (6)
其中:F=n i =1
移W i =1
(7)
经过标准化和权重的计算,针对耕地资源利用的
综合效益,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每年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毕节市耕地资源利用综合评价值,变化态势如表4所示。

第四步,在确定了权重之后还要判断各个指标之间的协调度,协调度高低直接反映了毕节市土地利用系统之间协调性的高低。

计算各个年份的毕节市耕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系数公式如下:C i =1-E i /H i (8)
式中,C i 为耕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系数;E i 为第i 年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值的标准差;H i 为第i 年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值的平均值。

其中协调度标准如表5所示。

3数据分析
从总体上看,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呈上升趋势,增长趋势明显。

社会效益由2008年的0.003342提高到2017年的0.29619,增长0.292848。

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日益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从2008年到2017年,生态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提高。

毕节市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土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精耕细作,其经济特色作物的种植率提高了,农民输出亩产比以前有所提高。

可知,从2008年到2017年,毕节市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程度从2008年的0.501提高到2017年的0.720,总体增长0.291,总体呈现增长状态。

表3毕节市耕地资源利用指标权重表目标层
准则层指标层权重耕地利用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0.460)
粮食单产人均粮食产量技术效率0.1130.0880.141社会效益(0.330)人均GDP 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
0.1390.0030.106
生态效益(0.210)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负载力每亩地受灾面积0.092
0.0030.113
表42008-2017年毕节市耕地利用效益变化态势表
2008200920102011201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0.0313340.0033420.000030.0347060.0312720.0239010.0141550.0693280.0319660.0229650.028280.0832110.1157810.0474550.084780.2480160.1647760.0831020.0884050.33628320132014201520162017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
0.2832050.1707780.0141550.468138
0.3529060.1758970.102530.631333
0.3349460.2361620.130780.701888
0.3357340.2484350.205030.789199
0.4500020.296190.1344050.880597
表5毕节市耕地利用三效益协调度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协调系数协调度0.501不太协调0.705比较协调0.391不协调0.503基本协调0.682比较协调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协调系数协调度0.745比较协调0.518不太协调0.727
比较协调0.709比较协调0.720比较协调注:根据相关学术论文和学者所提供的依据,协调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1之间,其中1代表协调度最大,0表示无协调度。

协调度系数为0-0.2,表示各个指标之间极不协调;协调度系数为0.2-0.4,表示指标之间不协调;协调度系数为0.4-0.6,表示指标之间不太协调;协调度系数为0.6-0.8,表示其指标相对协调;协调度系数为0.8-1,表示指标高度协调。

4对策及建议
4.1因地制宜,做好规划
耕地分布如何进行有效规划,保护耕地不受破坏,改良和稳定粮食的种植规模是当前的主要目的。

4.2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县级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召开县土地资源工作会议,安排耕地保护相关内容,配备有关部门人员检查耕地保护情况。

4.3有效削减化肥农药使用量
毕节市耕地利用综合管理体系,采用节水、节肥一体化管理体系和栽培系统。

全面开展土壤有机质检测、配方施肥、有机质改造等农业改良工程。

加大有机肥、生态肥、微生物肥施用力度,改变中等和低等水田,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参考文献:
[1]聂恒洋.沈阳市于洪区耕地资源预测和变化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2]俞少虹.基于税法价值的耕地占用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7.
[3]孙小芳.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及其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3.
[4]卢思巍.基于能值分析的兰成管线工程土地复垦生态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5]张鹏岩,秦明周,闫江虹,等.河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62-169.作者简介:杨倩(1997-),女,汉族,贵州省毕节市人,硕士研究生。

(2020-11-17收稿刘晓佳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