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功群-知识与方法
解决静电场问题的思维方法

解决静电场问题的思维方法作者:邢涌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6期静电场一章知识点多,学生要掌握理解的概念和规律多;涉及到高一必修1和必修2 的知识多;运用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多.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习题的解答需要一些特定的思维方法,才能完满地解决.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这些方法,既能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也能培养学生构建正确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树立正确的物理思想.1微元法微元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进行无限细分,或从研究对象上选取某一“微元”,加以分析研究,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变速看成匀速、变力看成恒力、曲线看成直线、物体看成质点、带电体看成点电荷,使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再用熟悉的知识和方法就能顺利得到解决.例1如图1所示,一个均匀的带电圆环,带电量为+Q,半径为R,放在绝缘水平桌面上.圆心为O点,在O点做一竖直线,在此线上取一点A,使A到O点的距离为R,在A点放一检验电荷+q,则+q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为多少?方法与技巧本题学生易受教材中把均匀带电球体成点电荷的影响,也把电荷等效在环的中心,用库仑定律求解,这就犯了生搬硬套的错误.本题在中学里的解法是用微元法:即将环分成很多小段,使每小段可以看成点电荷,这些点电荷与+q的作用力的合力就是+q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2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根据学习中熟知的基本物理模型或物理过程的特点和实质,对问题进行等效性替代,从而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一般是,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从A事实出发,用另外的B事实来代替,必要时再由B而C……直至实现所给问题的条件,从而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联系,得以用有关的知识、规律解之.常用的有模型代替实物,有合力(合运动)代替分力(分运动),等效电阻,等效电源等.例2如图2所示,一带-Q电荷量的点电荷A,与一块很大的接地金属板MN组成一系统,点电荷A与MN板垂直距离为d,试求垂线d中点C处的电场强度大小.方法与技巧本题用“等效法”来处理.MN金属板接地电势为零,右侧表面处场强处处与表面垂直,右侧表面电场线的特点与等量异种点电荷中垂面相同,可以等量异种点电荷来等效代替,如图3所示,这样就很容易求出C点的电场强度.C点的电场强度等于点电荷A和B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3对称法由于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性,使得物理学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对称法.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物理问题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例3如图4所示,一半径为R的绝缘球壳上均匀地分布电量为+Q的的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球心O处,由于对称性,点电荷受力为零,现在球壳上挖去半径为r(rR)的一个小圆孔,则此时置于球心的点电荷所受力的大小为多少?(已知静电力量为k),方向如何?方法与技巧由对称性可知,由于球壳上带电均匀,原来每条直径两端相等的一小块圆面上的电荷对球心+q的力互相平衡.现在球壳上A处挖去半径为r的小圆孔后,其他直径两端电荷对球心+q的力仍互相平衡,剩下的就是与A相对称的B处、半径也等于r的一小块圆面上电荷对它的力F,B处这一小块圆面上的电荷量为qB=πr214πR2Q=r214R2Q.由于半径 rR,可以把它看成点电荷.根据库仑定律,它对中心+q的作用力大小为F=qBq1R2=kqQr214R4,其方向由球心指向小孔中心.有些学生对该题无从下手,一是没有掌握对称思想方法,不能理解电荷在球心处受力为零这一题意,从而无从下手;二是由于数学知识不熟练,无法判决球壳表面上电荷分布的面密度,求不到被挖去的小圆孔(用为点电荷)所带的电量.4类比法类比法是根椐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个属性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由此,建立新概念,说明新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应用到另一对象上去,进而运用熟悉物理现象的物理规律来求解不熟悉的物理现象.例如我们在讨论静电场时可以启发学生与已知的重力场相类比——电场强度可以和重力场的强度相类比,电场力搬移电荷做功与重力搬移重物做功相类比,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相类比,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与质点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相类比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了这样的类比学生更容易接受静电力的规律,学生也就更容易掌握新学的知识.例4如图5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Q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Q为焦点的椭圆运动.M、P、N为椭圆上的三点,M、N是椭圆短轴的端点,P点是轨道上离Q最近的点.电子在从M到达N点的过程中A.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M到P点的时间等于P点到N点的时间方法与技巧此题电子与正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和行星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类比,电子做椭圆运动,类比为天体绕太阳做椭圆运动,这样电场中陌生的问题就转变为学生学过的熟悉的知识,再处理起来就容易了.5转换法转换法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它可以通过对研究对象、物理状态、思维角度、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等的转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问题巧妙获解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展示解题者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巧解,进而实现速解的目的.例5ab是长为L的金属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两点,位置如图6所示,在P2点有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试求出感应电荷在P1点的场强大小.方法与技巧我们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这样要求感应电荷在P1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也就转换成求+Q点电荷在P1处产生的场强大小.六:等分法:我们知道,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个方向上,电势降低都是均匀的,故在同一直线上,相同间距的两点的电势差都相等.如果把两点间的距离等分为n段,则每段的两个端点的电势差等于原电势差的1/n.这样采用等分间距求电势问题的方法,就等分法.具体题目中,我们常用等分法求出电势相等的点,找出等势面,从而能确定电场的方向和大小,这样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6:如图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200 V/m B.200 V/m C.100 V/m D.100 V/m 图7 方法与技巧:本题的求解方法是:把OA平均分成两段,中点为 C,因为每段的两个端点的电势差相等,这样C点的电势为3 V,B点电势与C点电势相等, BC连线上的各点电势相等,BC为等势面,通过几何关系,求出O点到BC的距离,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可得出电场强度的大小.总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只有在熟练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前提下,在熟练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思维模式的前提下,探索这些方法技巧才会更为有效和更为有益.。
开放式发展战略

1.3 科技合作网络
科技部
教育部
国家基金委
其它部委 企业/公司
山大科技
学科 实验室 人员
山东省 各厅局
国际合作 高校/公司
/院所
省内外 地/市/县
兄弟院校 研究院/所
因此,我们必须:
全方位开放式发展科技工作
努力提升学校科技竞争力
2、我校科技工作近况
合校以来,我校科技工作在学校领导、各部门、 各学院、各研究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显著成绩:
6
0
5
3
10
1
4
3
5
2
1
3
4
1
1
0
5
0
3
0 3(岩土)
(中信所公布数据)
合计
30 25 23 18 18 13 10 7 6
SCI 篇数 (篇)
2000-2019年院(部)SCI论文分布图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时间 (年) 0
22000001 2002
1
物理
电力
数学
能动
2
省部级 一等奖
4 7 3 4 4 5
2 3
省部级 二等奖
46 17 23 11 11 8 6 5 4
省部级 三等奖
61 17 8 12 7 2 7 4 2
山东省 最高奖
1
合计
111 45 34 27 23 15 13 12 11
2000-2019年各院部科技成果奖励
控制 计算机 公卫 生命 信息 环境 二附院 华天 鲁能
SCI 445 519 742 760 7 8 8 8
神木县尔林兔初级中学李爱琴《功》教案新部编本

资源利用多媒体、课本
教学设计(主备设计、集体研讨)二次备课Leabharlann 个性化设计)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 FS
W-力所做的功;
F—物体所受到的力,单位:N;
S—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单位:m
注:使用公式计算时,距离是力方向上的距 离。即力与距离在同一直线上。
(3)功的单位:焦(J)1 J= 1 N ∙ m
D.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
四、强化训练:
一个重为5N的小球从倾角为300的斜面 滑 下,斜面长Irn问:小球运动到斜面末端 重力做 了多少功?
五、课堂小结:见板书。
六、板书设计:
1、做功:(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O
2、不做功的情形:
(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
一、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因素,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 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积极思考,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体验克 服困难、解决理解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
(3)力£距离垂盲C
布置作业
1、课外作业:随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书面作业:课本作业1、2、3、4题。
教
后反思
IJ的意义: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Im的距离所做的功。
例题: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 推 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 功多 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解:W人F.s 50N 2m IOOJ W重G.s
人教版必修二7.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4

年月日师::生:师:生:师:这个问题.[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多媒体投影教材上的图 5. 4 — 1、图5. 4— 2、图5. 4—3,让学生独立推导这 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师: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容易研究呢 ?生:因为这两个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 容易研究. 师: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 生 I :第一个问题中 W G = mg △ h=mgh | — mgh 2. 生2:第二个问题中 W G =mgcosa=mg △ h = mgh i 一 mgh 2;,和第一个问题中所求 出的答案相同. 我们大胆猜想一下,第三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 ?可能是相等的.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第三个图的困难在哪里? 力做功的路径是曲线.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 ?1(很为难):这是力在曲线上做功的情况,不容易研究. 生2:我记得在第二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时曾经接触过有关变力做功的问 题.师(鼓励):说说看,解决的途径是什么 ?生2:曲线问题不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一条曲线看作由很多小的直线组成, 这样把每小段直线上重力做的功合起来就是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总功.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苹果自高处下落;飞机投弹等等.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生: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苹果自高处下落;飞机投下的炸弹等物体下落过程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对它们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力做了功,表明这些物体 在没有下落之前具有能.因为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这个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 师 生 师 生 师 生 所以在研究重力做功问题上比较师(表扬):这个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这个同学的分析方法,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生:在第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和前两种情况中重力做的功相同.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师:具体的表达式是什么?生:W G=mgh i —mgh2,其中h i和h2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 mgh ”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课堂训练]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B .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C.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D .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2.将一物体由A移至B,重力做功,,,,,,,,,,,,,,, ( )A.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B .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C.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D .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二、重力势能[实验与探究]探究影响小球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钢球、一个木球,再盛一盆细沙.如图。
智囊

赵功群——————智囊 A B C《智囊》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 施耐庵冯梦龙刘勰 B《智囊》的作者是_______朝人?宋明清 B《智囊》收录的文献迄于什么朝代?元宋明 C《智囊》一书共分______部?8 9 10 C《智囊》的作者著有四部笔记小说,史称四大奇书,下面那部不是其中之一?《三言》《情史》《谈概》 A《智囊》中的故事大都以什么命名?人的名字故事的开头文字故事的内容 A 《智囊》初编于天启年间,此时作者多大?不惑天命古稀 B《使马圉》中“圉”字什么意思?马圈关于马的画养马的人 C《使马圉》中“野人”是何种人?农民未进化的人粗鲁的人 C《选押伴使》中宋太祖派侍者去陪伴徐铉用的是什么智谋?以愚治愚以愚困智放任自由 B《韩湟钱鏐》中“韩湟节制三吴,所辟宾左,随其才气”说的是什么智谋?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投其所好 B《燕昭王》说的是谁的故事?燕昭王乐毅郭隗 C《丙吉郭进》中说的是什么智慧?容人之小过,必以技报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知人善任 A《假书》中是从_______角度描绘秦桧的?正面反面不详 A《假书》中假是什么意思?错误虚假假借 C《王猛》中的敌对双方是__________? 秦、赵秦、燕赵、楚 B《魏元忠》中提到的皇帝是哪一位?唐太宗唐玄宗唐高宗 C《柳玭》中,柳玭被贬到泸州做刺史,泸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四川安徽贵州 A《徐存斋》中徐存斋任翰林督学时,年龄多大?年未二十年未三十年未四十B《邵雍》一文提到的变法是什么?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B《张耳》中提到的张耳是哪国的名士?魏秦赵 A《卫青》出自《智囊》的哪一部?《上智》《明智》《察智》 A《冯煖》是战国时候哪位公子的食客?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 C《上智部》共分几卷?三四五 B《杯酒释兵权》说的是谁的故事?宋太祖宋高宗宋太宗 A《上智部.远犹卷》搜集的史实着眼点是什么?从大局着想从远处着想集思广益B《远犹卷》之《陈秀公》中的进贡者是什么人?地方政府高丽匈奴 B《程伯淳》指的是哪一位?程颢程熙程凌 A《远犹》是《上智》部的第一卷?一二三 B《智囊》的每一卷都会说明本卷的收集史实的来源,说明文字在什么地方?每卷的开头部分每卷的结尾部分每卷的中间 A《通简》一卷收录文献主要目的是什么?大事化小庸人自扰通晓事理 A 《通简》卷收录的第一个故事中描述的帝王是谁?明太祖宋太祖宋太宗 C《诸葛孔明》中诸葛亮采取的什么政策治理南中?夷人治夷强权政治联姻A《郭子仪》为哪朝大将?唐宋明 A《迎刃》卷说明的智谋为__________?游刃有余力挽狂澜兵不血刃 A《上智》部总共收录多少个小故事?150 148 152 B《知微》卷属于哪一部?《上智》《明智》《察智》 B《知微》卷收录故事大都从_________地方获取成功的?大局观细微处明辨是非B《箕子》中提到的大王是谁?周武王周文王商纣王 C《朱仙镇书生》中,描述的主将是谁?岳飞金兀术萧太后 B《亿中》卷选取的故事描述的大多是什么事情?回忆往事科学预测剖析疑难B《亿中》卷选取的第一个故事名字是孔子的哪一位学生?子贡子夏颜渊 A 《范蠡》中,范蠡所处的时代是___________?春秋战国秦朝 B《姚崇》中“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其中“衔”字何意?衔接隔阂交往 B明智部.剖疑卷第一个小故事中描述的皇帝是谁?汉武帝汉昭帝汉惠帝 B《明智部》之《经务卷》取材的故事的共性是什么?剖析疑难经理事务明辨是非 B《经务卷》之《刘晏》在文中的官职是什么?节度使尚书转运使 C《刘晏》中,刘晏是考什么方法补充军队支出短缺的?搜刮百姓国家拨款专卖食盐 C《朱熹》中,朱熹用的粮食法正好与本朝另外一位改革家做法不同。
【高中物理】物理:夯实基础积累技巧

【高中物理】物理:夯实基础积累技巧闫树刚哈113中物理名师,高级老师,哈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
重视“双击训练”夯实基础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的概念、定义、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公式和单位、物理量的测量及测量仪器的使用,物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常用的物理量的值、物理学史等等。
这些知识是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和组成部件,必须夯实和准确识记。
这一复习过程时提示您注意:关注概念的形成时的背景。
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教材多数是通过活动或实验等形式建立的,要学习并积累概念形成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测量方法,分析归纳方法等知识,并注意在解题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关于该概念的物理意义、定义、使用的符号和单位等知识需要注意严谨性,尽量做到原文表述,不能凭自己的理解进行转义。
利用好对比,类比等学习方法,将有关的知识放在一起集中复习,往往事半功倍。
在复习过程中切忌简单重复,死记硬背。
2.要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规律搞清楚了,方法会用了,还要趁热打铁,将知识进行融合,提高应用时的熟练程度。
这个过程就要通过“基础技能训练”来完成。
对于要复习知识的高频题做好分类,对每个类型的典型题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和总结,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此类知识复习时要注意:物理中的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在使用这些规律时,也需要注意使用条件。
对规律的表述要进行准确的识记,对其中的关键字要进行深入的理解。
熟悉公式的数学形式及变形公式,注意代入数值时所使用的单位等。
3.要重视教材中的实验。
实验技能考察题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题型,集中体现在50-52题。
同时也是学生最头疼,拉分能力最强的题型。
复习时要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演示实验,验证实验,分组实验逐个过关。
特别是八年级(上)中的光学、热学;八年级(下)中的力学;九年级(上)中的电学中的探究实验经常是考试的常用内容。
对于这些实验,可以按照探究的环节进行挖掘。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赵志群)

"工作过程"目前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
但是大家对它的理解却多种多样:如有的关注生产和服务流程
有的则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程序
事实上
作为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上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
对工作过程的讨论至少应当涉及三个方面
即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
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意
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
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
因此
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 其关键是:Biblioteka 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
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
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学习环境与实训基地建设
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
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应满足这三个要求
这与传统基于知识的课程相比有很大区别
也是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最大的困难和关键所在
二、职业成长规律
长期以来
职业教育的教学主要关注学习的基本规律
而相对忽视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
著名学者德莱福斯(S.Dreyfus)等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共分5个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
高二物理学法指导

学好物理的六个要素
知 识
方 法
应 用
能 力
技 巧
细 节
六六大顺
二 学好高二物理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阅读课本,学会自学。 1. 重视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文字表述, 公式表达,适用条件范围. 2. 重视知识形成的物理过程和研究方法。 3. 重视例题的分析思路,模仿规范书写步骤 4.重视课本中的科学漫步,社会科技内容。
(二)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做 适当的笔记。 1.认真听讲,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2.善于观察演示实验 3.对于例题,习题,要掌握题型的特点,知其 考点,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并能规范书写。 4.在听得懂的前提下做扼要笔记。
(三)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学好物理就 要做好实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关于实验的重要性及怎样做好物理实验。阅读必修 一课本第92-99页的内容,它对整个高中实验都有 指导意义。
(六)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技术, 并试用所学物理知识方法来解释研究。这也是高 考的热点。 (七)重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习惯和 思维习惯,提升高考五大能力。
(八)关于考试 ,认真对待考前的复习、考中的应 试和考后的分析。 1.考前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列表复习。 2.考试过程中理智、冷静的统筹完成试题,争 取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最多的分。 3.考后及时分析丢分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 改进方案并加以落实。
电磁学 动量观点 功能观点 牛顿运动定律(动力 学)
运 动
受 力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 电磁波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
高 考 选 考 部 分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相对独立的小整 体,高考中以选 择题形式出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5.2功2优质教案

§5.2 功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定义及做功的两个因素。
2.知道功的一般公式。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4.学会总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理解功的一般公式的推导过程(力做功的等效思想),搞清楚为什么要把力进行正交分解,将位移进行进行正交分解可以吗?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2.理解求总功可以通过求合力来求、也可以通过先求各个分力的功再求其代数和,并比较其优劣情感与价值观:理性而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功的一般公式的推导;正功和负功教学过程:问题1:投影展示并提问什么力如何使物体什么能发生变化?①手推小车②甲乙瀑布③水轮机④钻石取火⑤飞机升空问题2:回忆并讨论初中阶段对功是如何定义的?说说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
问题3:若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位移(初中讲是路程)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为α,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求呢? 问题4:对丙-1,为什么可以将F 进行分解,为什么要这样正交分解?(等效且F 2做的功为零,有利于简化),得出的结论如何?问题5:可以将s 按丙-2进行正交分解吗?(可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效、方便、简化),得出的结论如何?与比较问题4说明了什么?(殊途同归) 问题6:对功的一般公式W =FScos α是如何理解的? (①功是标量、过程量;②F 一般为恒力,可以是丙丙-1丙-2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若作用力是变力,千万不能用;③S 为力F 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④α是F 与S 的夹角;⑤要计算功只要找恒力F 、S 和α就可以了,不必计较物体的做怎样的运动)例1:请找出计算功中的α(α的理解很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例2:某足球运动员用200N 的力把质量为1㎏的球踢出去,球滚动了50m 停下来,g 取10m/s 2,则该运动员踢球做的功为多少?(注意学生会乱套公式,提醒学生怎样正确理解、运用功的一般公式)问题7:在用功的一般公式力对物体做功时,你发现了W 有正负了吗?怎么认识?若力对物体做功是负的,说明功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或位移方向向反吗?(①当α<90°时,cos α>0,W >0,力做正功,力为θ=30°θ=150°动力;②当α=90°时,cos α=0,W =0,力不做功;③当90°<α<180°时,cos α<0,W <0,力做负功,力为阻力。
故事情境为主线的物理复习教学形式初探——以“欧姆定律”的复习教学为例

教法学法教学参考第49卷第7期2020年7月故事锖蟯态產钱:的物理氣3教#彤式初棵—以“欧姆定律”的复习教学为例祝伟(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重庆400802)文章编号:1002-218X(2020)07-0026-02 中图分类号:G632. 3 文献标识码:B摘要:物理学科的核心索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以“欧姆定律”单 元复习教学为例,以故事情景为主线、以电路图为栽体的教学形式.提升复习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故事情境;主线;电路图;载体;思维导图初中物理教学中,复习课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 理复习课难上”是大部分物理老师共同的感受,因为 复习课上的内容已讲过,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学习 兴趣,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识那样具有挑战和趣 味性。
目前比较普遍的复习方式都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现,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很难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最 终的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纵观近几年重庆的物理中考试题,不管是从试题的选材、条件的呈现,还是 问题的设计都立足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升复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 的实效性,下面以“欧姆定律”的单元复习教学为例,浅谈如何以“故事情境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
玻璃砖光路的变化,引人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
用学 生喜爱的玩具进行实验,设置情境,使学生看得见、摸 得着,感受实验过程,形成难以忘怀的记忆。
学习“弹 力”时,可以用学生的弹弓、橡皮筋等玩具作为道具导 人新课。
5. 诗词歌曲导入法熟悉的诗词、歌曲能使我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利用歌曲导人能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运动的描述”,可以唱“小小竹排江中 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句歌词导人。
6.生活现象实验导入法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生活现象的实验 进行新课导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设计: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计算天体的质量。
难点: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地球有多重吗?怎样才能够称出地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或杆秤来称物体的质量,它们可以用来称量地球的质量吗?学生阅读教材41页,思考交流通过称量地球质量这一话题引入新课,可以吸引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就找到了这样的“一杆秤”成为第一个测量地球质量的人,你知道他是如何“称出”地球质量的吗?阅读教材你会发现其中的秘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卡文迪许是如何在实验室“称量”地球质量的。
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创设情景1: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取9.8m/s2 ,地球半径R=6.4×106,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分析: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理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则有mg=GMm/R2,其中M是地球的质量,R是地球的半径,于是有M=gR2/G,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的半径R在卡文迪许之前就知道了,一旦测得引力常量G,则可以算出地球质量。
因此卡文迪许把自己的实验室称为“称量地球质量”的实验室是有道理的。
阅读教材41页“科学真是迷人”,推导地球质量的表达式,在练习本上进行定量计算,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章末小结课——以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一个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所必备的就是科学归纳能力。
例如牛顿通过对大量的实验事实以及前人的经验进行研究,并不断对事物进行深思,从归纳入手,同时综合了自由落体定律,由此形成了深刻反映事物本质的体系,建立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的呈现是系统的,但学习过程是零散的循序渐进的。
初学者往往找不到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思维的深度联系方面也是片面和断层的,甚至有不少学生在学完一个章节后,还是有些云里雾里,不知道学习的价值所在。
面对题目,也仍是一脸茫然,不能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和突破口,且有些问题虽然得到了答案却还是缺少清晰的思路。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整体把握所学知识的联系,就需要教师在每个章节或知识板块学习完成后做一个“小结”,即专门做一节“章末小结课”,以此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本章知识从整体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但是在很多时候,做过总结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发现大多学生的知识仍然不成体系。
从根本上分析还是因为缺少自我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此得出相关知识的联系框架,必然是另一番情景。
下面是笔者关于“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章末小结课的一些做法,分享给各位同仁,以作参考。
本次章末小结课是以总结问题作业开始的,即学生学完本章知识以后,第一步先让学生总结感觉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概念。
第二步由学科代表将这些问题汇总,并以PPT的形式在课间公示给所有学生并征集解答者。
第三步进入课堂,让学生们通过课本辅助对本章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将其写到空白的纸上。
第四步是让学生们根据本章知识点讨论回答征集的问题,并根据所涉及的知识点将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同时找出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章末小结课———以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牛红标(保定市第一中学,河北保定071000)摘要:高中物理知识是系统呈现的,但学习过程是零散的循序渐进的。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7.2功 导 学案

§7.2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过程与方法1、采用我校正在实施的“两互两探”教学模式,即互设自探,互动合探,通过师生互相设疑、解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互设自探:提出问题:章鱼哥组:1、机械能包括什么?2什么是动能?3、什么是重力势能?4、什么是弹性势能?5、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派大星组: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能量如何转化?2、什么是功3、功是标量还是矢量?4、求功的表达式?5、功的单位是什么?海绵宝宝组:1、自由落体运动中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能量转化?2、功表达式需要注意哪些?3、高中所学功与初中有什么不同?4、功的正负什么意思?由什么决定?5、合力的功都可以怎样计算?互动合探:1、功的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2)、3、功的计算公式:4、功是标量. 但有之分5 、求功的表达式?6、功的单位是什么?7、合力的功——有两种方法:(1)先求出合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2)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课堂练习:1、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0.5kg的球迅速踢出,球在水平路面上滚出20m 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A、2000JB、1000JC、16JD、无法确定2、关于功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的力一定比小的力做的功多B、+5J的功比-5J的功多C、+10J功比+5J的功多D、功有正负所以功是矢量3、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分别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同样的拉力F作用下,产生相同的位移S,则拉力:A、对A做的功多B、对B做功多C、一样多D、以上都有可能4、一个质量m=2kg的小球,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F=5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3N,求(1)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2)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3)物体所受的合力(4)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作业: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的物体(所有接触面都光滑)物体受到的各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理综光会刷题可不行!看3位一线名师考前献秘诀名师助考

理综光会刷题可不行!看3位一线名师考前献秘诀名师助考十年寒窗磨一剑,六月一试展锋芒。
高考在即,广大考生都在积极备考中,所剩时间无多,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最后的时刻,也可以创造奇迹。
今天的名师助考栏目,好老师针对理科综合,特别推荐3位一线名师的中高考冲刺方法,他们的备考指南,快告诉你的学生,和身边正在准备考试,被理科“折磨”的孩子吧!马瑞香(西安市第44中学高级教师)“生物:牢记答题五个规范与技巧”——马老师根据高考生物试题一般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针对做题方法与技巧分别进行了指导。
◆◆◆1、“选择题的常用5种解法”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5种1、直选法:针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的记忆性题型,直接选出正确的选项。
2、淘汰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不合理的答案逐一排除掉,以获得正确答案。
3、推理法:从所给条件中,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概念进行逻辑推理,来获得正确答案。
4、对比思维法:一些表格题、图表题所给的几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可剔除有的选项。
如果出现未知知识或选项,可采取和已知知识对比,通过思维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5、综合分析法:这类题考查的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能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知识点,利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选择。
◆◆◆2、“非选择题的5种解题技巧”解答非选择题时应非选择题注意五个技巧:一是书写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切忌字迹潦草;二是回答概念时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笼统;三是表达要准确,切忌口语化;四是用生物专用术语回答,用推理计算的符号或数据等回答。
拿不准时,在不离题和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可用括号补充;五是尽量用题干和教材中的原话组织答案,尽量不要用自己话语作答,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再如,针对遗传类题正确书写遗传图解是解题关键,同时注意遗传试题的“潜规则”,如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数学归纳法 (2)

[点一点]
1.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递推的依据.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1)对项数估算错误,特别是寻找 n=k 与 n=k+1 的关系时,项数发生 什么变化易弄错; (2)不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3)步骤不严谨、不规范,在利用假设后,不作任何推导或计算而直接写 出所要结论.
[问题] “公鸡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新知初探] 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数学命题,可按如下两个步骤 进行: (1)证明当 n=n0(n0∈N+)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 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 成立.根据(1)(2),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 n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 立,上述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跟踪训 练
那么,当 n=k+1 时,1×4+2×7+3×10+…+k(3k+1) +(k+1)[3(k+1)+1]=k(k+1)2+(k+1)[3(k+1)+1] =(k+1)(k2+4k+4)=(k+1)[(k+1)+1]2, 即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 n∈N+都成立.
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 2] 求证:n+1 1+n+1 2+…+31n>56(n≥2,n∈N+). [证明] (1)当 n=2 时, 左边=13+14+15+16>56,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 n=k(k≥2,k∈N+)时不等式成立, 即k+1 1+k+1 2+…+31k>56, 则当 n=k+1 时, (k+11)+1+(k+11)+2+…+31k+3k+1 1+3k+1 2+3(k+1 1) =k+1 1+k+1 2+…+31k+3k+1 1+3k+1 2+3k+1 3-k+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方法
《知识与方法》的作者是谁?陶渝苏
“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是谁提出的?培根
科学的尊严靠什么获得?强制
最早提出主客分离的世界观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有两样东西可以归功与苏格拉底,就是归纳论证与一般意义?”这句话是
第一次把人们所讨论的问题当作对象加以考察和分析的学者是谁?亚里士多德
形式逻辑的完整体系是哪位学者创立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的三大定律,下面列出的哪一个不是?同一律
希腊理性精神的集大成者是谁?苏格拉底
把希腊人的二元思维的定势推向极端的是什么理论?双重世界的划分
从本体论研究为中心转向认识论研究为中心是从哪一体系的哲学开始的?欧洲近代哲学
“必须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尺度上加以校正。
”这句话出自谁口?培根
唯理主义哲学的开创人是谁?牛顿
黑格尔称赞某一思想为“转移近代哲学兴趣的枢纽”的是什么思想?我思故我在
英国经验论的鼻祖是谁?牛顿
使英美哲学和大陆哲学不同的分格得以定型的是什么理论?经验论和唯理论
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归纳与演绎
笛卡尔继承哪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坚持对一切理论持有怀疑思想?苏格拉底
实践论
洛克休谟的理论直接和强有力的影响20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这一理论是
把自己的创见称作“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学者是谁?牛顿
批判现实主义学说卡尔·波普尔对康德哲学进行了修补和改造,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这一学说
希腊最早的数学家是谁?康德
哥白尼主张用“日心说”代替“地心说”是出于什么考虑的?实用方面
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罗素
中国文化素来以什么为特征?稳定和谐
最早提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思想家是谁?孟子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孔子
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西方的上帝论思想的区别在哪里?道德自律
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的宋朝学者是谁?朱熹
朱熹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一方?天
在宋朝的儒释道三家学说并行的思想中,占核心地位的是什么?儒
道教在我国哪个朝代发展到极致?汉
佛教在唐朝时从哪一国家传入中国?印度
中国的医学最主要强调是什么?理论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谁?康有为
中国古代有个概念叫“赛先生”,具体指什么?科学
中国人见识科学技术的厉害是通过什么途径?西方求学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1839-1842
最早中国学习西方技术应用与哪个领域?水利
西方哲学史上最大的一场争论是关于哪方面的争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第一次技术革命最早爆发在哪个国家?法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油轮机的发明
17世纪经验主义的代表是什么理论?休谟的怀疑理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来源两个地区,一个是伊奥尼亚,另一个是什么
南意大利
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论诞生是希腊哲学发展的哪个阶段产生的?初始阶段
希腊哲学中最早出现两大对立倾向的学派是什么?智者派和柏拉图派
普拉泰戈尔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任务?柏拉图派
柏拉图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将存在与关于存在的知在科学分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和谁的理论是相似的?培根
17世纪的欧洲,最发达的科学门类是什么?实验自然科学和数学向现实主义迈出第一步的学者是谁?乔治·贝尔
17世纪的欧洲,以欧洲大陆为基地的科学门类是什么?数学
知识一元论
最终使得两个不相容的学派在知识的本性与结构问题上实现和解的是什么事
有史以来最彻底的一位经验主义者是谁?笛卡尔
培根
受休谟的论辩影响最深,但又表示最不能容忍休谟理论的哲学家是哪一位?
《几何原理》是哪位科学家的著作?欧几里德
下列哪位学者是逻辑实证主义思想的先驱?罗素
证实原则的逻辑基础是什么?归纳推理
牛顿的引力论被彻底推翻是通过什么事件完成的?爱因斯坦相对论
第一个提出“理论先于观察”的学者是谁?爱因斯坦
第一个典型的和系统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是谁?托马斯·库恩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在什么理论下的影响产生的?培根的归纳主义
预设前提
要突破“观察与理论”二段论的困境,就必须在科学的问题上引入第三个单
对哥白尼“日心说”理论起关键性作用的理论是什么?伽利略理论
18世纪科学研究活动中,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力学
19世纪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力学
突破牛顿思想束缚,拉开量子力学发生和发展序幕的是什么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
最早使用“归纳”一词的科学家是谁?苏格拉底
“天下乌鸦一般黑”、“凡天鹅皆白”体现是哪一种逻辑方法?归纳
在苏格拉底看来:道德律的最高体现是什么?正义
数学的最高原理是什么?公理
大卫·休谟
近代哲学家中第一位从根本上动摇“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逻辑”这一信念的
断言火星是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科学家是谁?牛顿
关于哈雷彗星76年出现一次的惊人事实的描述属于哪一种哲学方法?归纳
c(h,e1,e2……e n)=r这个公式中h表示什么?归纳前提
现象的根据是什么?实在
最早明确提出“实体”概念的科学家是谁?亚里士多德
独立性
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理论中,归纳的实体的三个特征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笛卡尔认为有三种实体,其中的两个是物质、心灵,第三个是什么?上帝
实证主义经过马赫主义,传承至今变成了什么?逻辑
简单性
奥卡姆关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说法,说明了科学认识活动的一条基
近代科学得以从哲学中脱胎而萌生并得到空前发展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反的学说是谁提出的?托勒密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一生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是什么?歌德巴赫猜想
劳丹认为科学的目的是什么?追求真理
17、18世纪当时整个自然科学最高典范和整体构架的是什么理论?量子力学
经典决定论的思想是谁提出的?牛顿
黑格尔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
近代机械论的创始人是谁?托马斯·霍布斯18世纪法国的无神论者和唯物论者,个个都是严格决定论的信奉者,只有一
托马斯·霍布斯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哲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现实主义
第一次把科学和非科学区分开来的是什么理论?逻辑证实主义为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创立量子引力论的学者是谁?亨普儿
批判实用主义亨普儿的理论受波普尔等学者的影响很大,但是他有自己难能可贵的独立性
“理发师悖论”是哪位哲学家发现的?罗素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关于权力分配的理论是什么?三权分立
西方个人主义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最早在哪个国家兴起?法兰西
曹琼德黄筑荣A
罗兰克兰A
事实和逻辑科学技术B
古埃及古巴比伦A
牛顿柏拉图A
苏格拉底柏拉图B
苏格拉底柏拉图A
排他律矛盾律B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B
二重世界的划分二元世界的划分A
亚洲近代哲学欧洲现代哲学A
笛卡尔柏拉图B
笛卡尔培根B
哲学二元论思想双重世界思想A
培根克兰B
实践论相对论A
经验与唯理演绎与推理A
培根蒙田C
怀疑论修正论B
康德休谟B
B
批判理性主义学说辨证唯物主义学说毕达哥拉斯罗素B
美学方面理论方面B
黑格尔爱因斯坦C
天人合一情景合一B
老子孔子A
孟子老子A
道德他律法律强制A
王守仁苏轼A
人理B
释道A
唐宋B
日本希腊A
实践心象B
李鸿章张之洞C
学术道德A
坚船利炮对外开放B 1844-18461861-1862A
军事纺织B
A
经验主义和实践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践主德国英国C
蒸汽机的发明涡轮机的发明B
莱布尼茨的独断主义康德的修正主义A
中意大利北意大利A
繁荣阶段衰落阶段B
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派柏拉图和培根派A
苏格拉底派智者派C
A
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将实践理论规范化柏拉图休谟B
逻辑学和哲学数学和逻辑学A
约翰·洛克贝克莱B
逻辑学伦理学A
二元互补论二重世界论B
培根休谟C
笛卡尔康德C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A
欧几里德培根A
演绎推理观察陈述A
爱丁顿观察罗素的证实主义B
波普尔罗素B
费耶阿本德波普尔A
B
柏拉图的唯理论哥白尼的天文学说预设假说保存范式A
柏拉图理论波普尔理论B
化学量子理论A
化学量子理论B
光的微粒学说光的波动学说A
亚里士多德牛顿B
演绎推理A
勇敢善C
定义概念 A 罗素培根A
伽利略开普勒C
演绎推理A
逻辑概率归纳结论C
事实逻辑A
牛顿黑格尔A
基础性依赖性C
能量信息A
逻辑实证主义实体主义理论B
实践性清晰性A
牛顿万有引力的提出文艺复兴C
开普勒普特南A
彭加勒猜想马赫猜想A
追求绝对真实性解决问题C
牛顿力学相对论B
拉普拉斯爱因斯坦B 库恩康德A 狄德罗斯宾诺莎A 库恩狄德罗C 理性主义浪漫主义B 经典理性主义现实主义A 史蒂芬·霍金蒯因B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上帝论A 亨普儿托马斯·霍布斯A 统一集权分散集权制A 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B 古希腊意大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