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白公祠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忠县白公祠导游词
篇一:重庆导游考试导游词
大足石刻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石刻之乡——大足旅游,我是导游小胡,希望我的服务能让大家满意开心。
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于晚唐,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
现公布有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
说到这里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其实,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所有石窟寺和石刻造像的总称。
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那今天大家来到的是最具代表的宝顶山石刻了。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东北15千米处的宝顶山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这里的石刻主要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大佛湾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主持营建,历时70余年,大佛湾略呈马蹄形,在长约500米,高约10米的崖壁上开凿佛像近万尊,造像内容兼收并蓄,造像题材无一重复,内容前后辉映,好似一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卷。
它于199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既然我们来到了宝顶山石刻,我们就不得不见识一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
宝”了,那大家先猜猜看是什么呢?对,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我们马上前往观音堂。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来到的就是观音堂
了,一般来说,观音造像只要有十只手便可称为千手观音,常见的千手观音有三十二只手或四十八只手。
以示观音的三十二变相和四十八大愿,其他的手都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以达到“千”的含义。
其实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龛千手观音有830只手,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犹如孔雀开屏,可见艺术家们真是技高一筹啊。
有的游客问我,为什么千手观音的手中还有一只眼睛,其实它的全名叫“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佛经上说是观音发愿要造福于一切众生,于是长出了千手千眼。
而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她是古代一位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出自己的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因而感动了佛主,佛主便赏还她千手千眼。
在民间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每年观音菩萨生日期间,便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拜在它的脚下。
宝顶山历来香火旺盛,有香焚宝鼎之说,因而宝顶山还有一个别名,叫“香山”。
很多游客在问,菩萨到底是男是女。
其实菩萨在早期的形象基本都是男性,随着人们对佛教的日益理想化和对天真、纯洁、慈善的追求,后来菩萨就逐步女化童化了。
其实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像这样名副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
有句话说“画人难画
手”,要画出一百只不同形状的手都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岩壁上打刻出830只手,并且手的姿势无一重复,而且在当时没有一只手被打坏,真可谓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到这里呢,我带领大家的游览参观就暂时结束,相信大家也意犹未尽,接下来大家自行游览拍照留念,半小时后在原地集合,谢谢大家。
天生三桥
各位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天生三桥风景区了,这是是由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
天生三桥属于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在不到1.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依次天然而成,由上到下分为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观景平台,可以观看我们的第一座桥——天龙桥。
天龙桥是三座桥最形象的,高120米,宽30米,洞长120米,整个桥的跨度有200多米,天龙桥的特点是形象逼真,雄奇壮美。
曾经有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说:我造了一辈子的桥,也造不出这么好的桥来,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太伟大了。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天龙桥的另一面有两个洞口,桥墩中洞穴密布,进去之后不知东西南北,像陷入八卦阵中,所以我们也叫它八卦洞,它的下方有泉水,传说喝了这里的泉水长寿多福。
穿过时空隧道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座桥,青龙桥了。
它是三座桥中最雄险的一座。
桥孔就如洞开的天门,每当雨过天晴的时候,天门中便有彩虹出现,犹如一条青龙,青龙桥的
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青龙桥的桥洞高150米,洞长120米,从洞底到山顶的高度有350多米。
穿过了小桥流水,我们就来到了最秀丽的黑龙桥了。
黑龙桥的桥高有210米,款30米,桥洞长170米,它桥洞高而且很长,洞内光线昏暗,像一条黑龙盘旋在洞顶,黑龙桥就是因为这样而得名的。
洞中有
四泉,洞壁长年累积的碳酸钙沉积物就像远古社会的图腾雕刻,仿佛是人工雕刻的艺术长廊,堪称洞中一绝。
说到这里呢,今天的游览参观也就到此结束了。
篇二:米公祠导游词
迎着清晨这一屡灿烂的阳光,沐浴着这清凉春风,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要在这明媚的春光中拉开序幕。
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参加XX旅行社之米公祠之旅。
我代表公司及我个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我是您此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葛。
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今天,我们由不同的地方走到同一个目的地,乘坐在同一辆车里,大家由不相识到相见相知,这真是一种很奇妙而又美好的缘分,那么就让我们将这个美好的缘分进行到底,让我们开心而行,满意而归。
在这次旅行中,如果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为您服务,请您一定要告诉我们,让我知道,我们会为您服务,让您满意。
因为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您的快乐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最后,预祝大家此行游的开心、玩的尽兴!谢谢!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米公祠,它是为了纪念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修建的一所祠宇。
它位于襄樊市樊城区西南的汉江之畔,临江而立,与襄城的夫人城隔江相望。
米芾,字元章。
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米襄阳。
米芾集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成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
来随父亲迁居来到襄阳,在襄阳居住了十几年以后,在他17岁的时候又随母亲去了京都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晚年定居在江苏镇江。
现在在江苏镇江仍然有米芾的陵
墓。
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米公祠的大门,它是在20XX年汉江大道改造时重新修建的,它是四柱三间七牌楼硬山式建筑。
大门牌楼综合了鄂西北历史传统建筑风格与祠宇内的环境相互衬托、相互呼应,把名人文化与传统建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进入正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青石屏风,正面雕刻清代王铽(te)临慕的
米点的山水画,背面雕刻民间风俗画“五福拜寿”。
米公祠占地25亩,以中轴线为主体,两侧分别为西苑和东苑。
中轴线上是一个三进院落,我们现在的地方就是第一进院。
在院子的西边有个亭子,它是“洁亭”。
为什么叫“洁亭”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米芾特别爱干净,而且好洁成癖。
关于洁亭的由来,在我们襄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米芾遇到一个书生,知道这个书生姓段,名拂,字去尘。
于是米芾就想:拂且去尘,真吾婿也。
后来米芾果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书生。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米芾单单从一个人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人特别爱干净,可见米芾好洁到了什么程度!米芾洗手从来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用双手相拍或者甩手的方式把手弄干。
洁亭也就由此而来。
位于我们前方的这个建筑叫—拜殿,它是米公祠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米氏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代,而后遭
到兵火,是屡建屡废。
到了清朝初期,整个米家庵成了一片废墟了。
当时的康熙皇帝特别喜爱米芾的书法,经常搜集米芾的法帖。
现存的米公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元年,在殿的正上方有一匾额,上书“米公祠”三个大字,它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也就是丞相)襄阳人单懋谦所题。
进入拜殿,首先看到的是位于正中央的米芾的一幅自画像。
它是一纸拓片,原石刻现藏于桂林伏波山的还珠洞内。
在画像的两边有副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它是河南的书法家陈天然所书,意思是:米芾虽然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他喜欢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同时喜欢收藏晋代人的书画作品。
米芾举止癫狂,又好洁成癖,擅长书画、精通鉴别。
行书、草书都是吸取前人所长,最欣赏的是王献之,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和称宋四家。
后人对他的评价就是“颠不可及”了。
“颠不可及”这四个大字是米芾的23世孙米初传所题。
在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说米芾的书法无人可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二是说米芾举止癫狂、性格粗旷,也是无人可比的。
进入中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棵银杏树,也叫白果树,据今以有412年。
银杏树和水杉、银杉属于植物的活化石,因为它们的树龄很长。
银杏树的后面有一块影壁式的大石碑,它是由几快石碑拼嵌而
成,上面记载了从宋朝到明清时期米氏家族渊源的变迁,也就是米氏的家谱。
这快存世碑刻能够保存至今,还多亏了米芾的27代孙米高勤先生。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使米公祠里的碑刻免遭损坏,他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