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应用在小儿腹泻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治疗小儿腹泻11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治疗,观察采取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记录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
效率为94.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应用在小儿腹泻中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穴位贴敷;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属于临床常见的儿科系统疾病,患儿表现出大便形状和大便次数变化,一般好发于
夏季和秋季,影响了患儿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采取补液、胃肠道黏膜保护药物等对症支
持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反复[1]。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小儿泄泻”,主要是由于内伤
乳食,复感外邪导致了脾胃运化失常,清浊相干,并走大肠引发患儿一系列症状,中医强调
辨证论治,注重整体的治疗效果,因此采取中医综合护理结合穴位贴敷应用在小儿腹泻中效
果显著[2]。

我院观察了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腹泻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均为2014年12月~2016年6月入院治疗。

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6月-8岁,
平均年龄(3.56±1.05)岁,病程2-11d,平均病程(4.25±0.86)d;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
19例,年龄8月-7岁,平均年龄(3.42±1.08)岁,病程2-13d,平均病程(4.31±0.92)d。

两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大便次数5-10次/d,呈稀水样便,病原学检查可见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中医诊断大便次数增多,呈显淡绿色像蛋花汤样大便,伴有少量粘液,可见恶心呕吐、腹痛发热。

所有患者自愿参加临床研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除外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儿,除外合并有精神疾病患儿。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纠正脱水症状、口服胃肠道黏膜保护药物,必要时给
予静脉补液支持,根据便常规检查给予利巴韦林、头孢曲松钠等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将苍术20g、吴茱萸5g、丁香5g、白胡椒3g研成粉末,取2g药粉调和糊状纳入患儿脐中,用敷料贴固定,每次贴敷10h,1
次/d。

中医特殊护理采取辨证分型护理,风寒泄泻患儿加强患儿保暖工作,防止病情复发,
饮食以清淡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进食香蕉、梨等食物,艾灸治疗选取中脘、天枢、神阙进
行艾灸,每次15min,1次/d。

湿热泄泻患儿加强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加强患儿
肛周皮肤护理,必要时给予伤科黄油进行局部涂抹。

脾虚泄泻患儿保持腹部保暖,饮食以温
热饮食为主,对足三里、天枢、中脘、神阙进行温和灸干预,每次15min,1次/d。

1.4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效果分为痊愈:经治疗后72h大便成形,次数与性质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指标完全正常;显效:经治疗后72h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经治疗后72h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一半以下,性状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
无效:经治疗后大便次数和性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

1.5统计学处理
选用SAS 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
效16例,无效10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由于患儿生理年龄较小,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全,机体的免疫功
能相对较差,胃酸分泌较低,因此体内酶活力降低,发生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一旦不能及
时治疗容易造成患儿死亡[3]。

传统的护理理念主要依靠护理手册开展临床护理,护士注重执
行医师医嘱,存在一定的经验性、盲目性和局限性,对患儿的护理缺乏科学依据,容易造成
护理不当引发并发症[4]。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中“泄泻”病范畴,主要由外感、内伤因素引发患
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水样,属于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婴幼儿脾阳不足,收到外
邪影响或者伤于饮食引发脾病湿盛,因此中医提倡健脾化湿、温中助阳的方法[5]。

我院联合穴位贴敷,将药物外敷于肚脐,通过经穴渗入经络,直入脏腑,达到病灶,能够激
发患儿全身经气,沟通表里,健脾益肾,调和营卫,调整患儿阴阳平衡,我科选取神阙穴受
全身阴气,属于任脉,天枢穴与中脘穴同属于胃经,通过药物刺激均可以治疗泄泻,贴敷可
以避免打针、服药等带给患儿畏惧感,有助于患儿接受,依从性更高[6]。

中医辨证施护根据
患儿临床症型开展饮食护理,选择减少肠蠕动且容易消化吸收食物帮助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避免油腻、生冷、辛辣食物摄入,脾胃虚弱患儿服用山药莲子粥,感受外邪伤食患儿服
用焦米粥等调理脾胃功能[7]。

同时中医护理根据中医学理论将人体作为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
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既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同时要考虑疾病发生原因和脏腑与经络病
理变化,全面的分析后开展辩证护理,中医理论根据患儿四诊收集信息分清泄泻发生阴阳寒
热表里虚实,为患者制定合理护理计划,护士通过为患儿确定个体化的护理方式和内容,根
据患儿症型开展按摩、保暖、饮食调护以及康复为计划,为小儿泄泻中医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注重护理工作科学性、高效性,有效地控制患儿病情发展[8]。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应用在小儿腹泻中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
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唐静,付玉娜,李武卫.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3,15(7):11-12.
[2] 肖月梅.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107-108.
[3] 李玉梅.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7):1837-1838.
[4] 张丽萍,鲁英.泄泻的中医诊疗及护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981-1983.
[5] 汤令群,何美容,梁未博,等.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785-786.
[6] 李树珍.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201-203.
[7] 陈永红,童建明.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25-27.
[8] 张金梅.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602-26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