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考前能力提升试题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布局
解析:选A。
题干地理信息图层涉及有水系、地形,土壤、居民点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分析各选项可知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与它们的相关性不明显,商业分布和规则、学校布局应该与交通运输、人口数量有更密切联系,故B、C、D与信息图层相关性不密切,只有耕地分类和评价与上述图层联系密切。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
垃圾深埋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地表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
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图”,完成3~4题。
3.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D.地理信息系统
4.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甲>丙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D.降水:乙>丁
解析: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野外调查(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导航服务(飞机、汽车、船舶)。
第4题,海拔:甲<丙;坡度:甲<乙;气温:丙<丁。
因此D项正确。
答案:3.B 4.D
GIS的英文名称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
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
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
据此完成5~6题。
5.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以便于及时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订灭火方案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GIS数据的操作与分析,是GIS应用的最终结果
②利用GIS中的地理数据,实现地理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是GIS的重要应用领域
③GIS的输出,是指将编辑好的GIS信息在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或通过绘图仪、打印机等输出
④GIS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属于GIS的数据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5题,GIS是地图的延伸,它通过地图处理、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用于监测森林火灾,可以监测火灾地点、范围,并通过复杂的“模拟分析”“虚拟模拟”预测分析火势蔓延方向,从而为制定灭火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第6题,对GIS数据的操作与分析,是GIS应用的基础,利用GIS中的地理数据,实现地理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是GIS的重要应用领域。
GIS的输出,是指将编辑好的GIS信息在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或通过绘图仪、打印机等输出。
GIS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管理和处理的平台。
答案:5.D 6.B
对植物来说,同类植物由于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不同,其反射率也有较大差异。
读图,完成7~8题。
7.在遥感彩色红外线图片上能把健康的和受病害的松树区分开来,其原理是()
A.健康松树的反射率在任何波段都高于病害的松树
B.健康的松树在0.4~0.76微米波长范围内反射率高于有病害的松树
C.在波长0.8~1.4微米范围内有病害松树的反射率明显低于健康的松树,病害越重,此波段反射率越低
D.在波长大于1.6微米时,健康松树的反射率高于有病害松树8.松树属针叶林,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GIS技术B.RS技术
C.GPS技术D.计算机技术
解析:第7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纵坐标是反射率,横坐标是波长,小于0.6微米波段健康植物和病害植物反射率差别不大,大于0.6微米时差别比较明显,特别是在0.8~1.4微米波段更明显,不同健康状况很容易区分开来。
第8题,不同的树叶的叶面
面积大小不同,其反射率不同,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其加以区分。
答案:7.C8.B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0题。
9.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
10.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D.防止过度樵采
解析:该生态现象为过度放牧引起的荒漠化的发展和蔓延,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
答案:9.A10.C
读“GPS手持机界面图”,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读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地形区为
()
A.江汉平原
B.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12.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此地离日落
还约有()
A.56分钟B.1小时
C.1小时1分钟D.1小时5分钟
解析:从手持机界面图上可以看到的信息有:海拔高度17米,纬度32°03′23.2″N,经度118°45′54.6″E,北京时间16时59分11秒。
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该地位于江淮地区。
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该地应该地方时18时日落,根据该地与北京经度相差1°14′5.4″,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大约5分钟,所以此地离日落还约有1小时5分钟。
答案:11.B12.D
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
据此完成13~14题。
13.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225°,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A.东北B.东南
C.西南D.西北
14.某日一外国游客在杭州时,其早期的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0、10:10,则杭州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能分别是()
A.10:10、21:50 B.05:50、18:10
C.06:50、17:10 D.09:50、14:10
解析:第13题,如右图所示,
可知前进的方向为西南。
第14
题,世界时为0时区的区时,东
八区的区时是北京时间,东八区
比0时区早8小时,据此可算出
B项正确。
答案:13.C14.B
15.2008年9月上旬,飓
风“古斯塔夫”“汉娜”“艾
克”和“约瑟芬”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可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有(双选)()
A.GPS B.GIS
C.RS D.雷达
解析:选BC。
RS获取飓风的动态信息,GIS进行信息分析预报。
二、综合题
16.200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青海省格尔木市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并乘坐高原列车,沿线考察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状况。
青藏铁路建设的科技含量极高,在其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运用了3S技术。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设在西宁的指挥中心可以对青藏铁路上正在运行的列车随时进行测量并追踪列车所在的方位,了解列车的运行状况。
其所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若要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请举例说明考察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3)如图所示,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________物体的位置。
若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的________外,还可以迅速计算出________物体的空间位置。
(4)进行下列工作主要应用3S技术中的哪一种技术(用简称表示):农作物估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导弹的精确制导。
解析:本题结合青藏铁路开通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铁路规划、建设、运营中的应用。
同时考查了3S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应用领域。
答案:(1)GIS GPS
(2)用遥感技术(RS)获得不同水质状况的影像资料,用全球定位系
统(GPS)进行导航定位,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趋势分析等。
(3)静止精确度运动
(4)RS GIS GPS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据报道,“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依靠高分辨率(2~10米)的卫星影像和3S技术,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并建立我国的“数字国土”。
专家认为,“数字国土”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观测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
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的数据制订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右图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
波谱特性示意图,通过分析能得出
什么结论?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国土”
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
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
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
字国土”的相关技术?
解析:“数字国土”相关技术的核心是3S技术的综合应用。
第(1)题,通过遥感获得的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波谱特性,分析冬小麦生长状况,并对产量进行预测。
第(2)题,作为“数字国土”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的工作:①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改革对我国农业的影响;②要分析“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所能产生的良性影响;③要分析如何消除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应用于农业的布局、实情预报、污染状况,解决措施等方面。
第(3)题,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其他领域也可以运用“数字地球”相关技术解决问题,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矿产监测等。
答案:(1)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波谱特性不同,通过遥感获得某地冬小麦某一生长阶段波谱数据并与正常年份比较,即可判断出
冬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而对产量进行预测,为后一阶段的生产活动提供资料。
(2)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
(3)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