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湘教八下地理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

5.3.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美丽的喇嘛庙……”歌唱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象?课件展示:学生:青藏地区教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来揭开神秘的青藏地区的面纱。
探究活动一: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阅读课本第17页“青藏地区图”,指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青藏地区大体上位于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西,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大约只占全国的1%。
教师:从图中观察青藏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指图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发言。
探究活动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地形区。
课件展示:学生: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教师: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有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教师: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主要河流。
想一想,为什么青藏地区会成为这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课件展示:学生: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发源于此。
教师: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发源于此。
青藏地区位于其中央且海拔最高,冰川广布,成为众多大河的发源地。
教师: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概括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能够熟练应用地图,并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解答地理问题。
通过本地区的地形特征,总结自然特征。
探究活动三:青藏地区的资源教师: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青藏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呢?课件展示:学生: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等。
教师:青藏地区海拔高,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沙漠、盐湖、盐沼遍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聚宝盆”之称。
青藏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有丰富的地势资源。
青藏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青海黄河上游,目前黄河上游已实现梯级开发,建有龙羊峡等大型水电站。
八年级地理下册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西北地区【讲述】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
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在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
【提问】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指图讲述】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山脉和盆地相间。
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山顶终年积雪。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山间断层陷落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为我国地势最低洼部分。
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板图】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画)。
【指图讲解】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板书】2.地表景观(1)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
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植被更替变化原因是:本区东部降水稍多,越往西降水越稀少。
【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讲述】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胡杨、芨芨草、骆驼刺等耐旱植物。
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
【读图】读课本插图“胡杨林”。
【讲述】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板书】(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读图】在“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
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讲述】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湘教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和范围1.2 气候特点1.3 地形地貌1.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二章: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2.1 民族与文化2.2 人口和城市分布2.3 农业和牧业2.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三章: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3.1 地理位置和范围3.2 高原气候3.3 地形地貌特征3.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四章: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4.1 民族与文化4.2 人口和城市分布4.3 农业和牧业4.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合作与发展5.1 区域合作现状5.2 合作领域与成果5.3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4 对策和建议第六章:西北地区的特色产业6.1 农业特色产业:如新疆的棉花、甘肃的苹果等6.2 牧业特色产业:如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新疆的细毛羊等6.3 工业特色产业:如陕西的能源工业、甘肃的稀土工业等6.4 旅游特色产业: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等第七章:青藏地区的特色产业7.1 农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青稞、西藏的牦牛等7.2 牧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草原畜牧业、西藏的高原畜牧业等7.3 工业特色产业:如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青海的盐湖资源开发等7.4 旅游特色产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第八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8.1 荒漠化问题: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8.2 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如高原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如塔里木河、黄河流域的治理等8.4 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第九章:国家政策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9.1 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成效与问题9.2 青藏高原特殊政策:如生态环境保护、藏族文化保护等9.3 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项目等9.4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10.1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10.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10.3 总结与反思: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合作与发展等进行全面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解析:地形地貌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湘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下册教学课件: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

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青稞 小麦
豌豆 油菜
P18活动2 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等作物穗 大粒饱。议一议,本区青稞和小麦等作物单位面 积产量比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①光照强,日照充 足,有利于作物进 行光合作用。
②气温低,作物的生长 期较长 ③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酥油茶
青稞酒
糌粑
碉房是青藏地区的传 统民居。
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 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 造房屋时,就地取材, 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 屋墙体厚实。
七、青藏地区的交通
溜索
( 以
交 通
拉
网
萨 为
日
中
益
心
完
)
善
目前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仍是公路运输。
1.公路建设
高原上的公路
青藏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地形图上识别青藏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青藏地区 的气候特征。
3.举例说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
一、青藏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P17活动1 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分界的山脉。
温
温
那曲 (西藏) 31°12′N 4808米 -12.6℃
9.0℃
南京 (江苏)
32°00′N
8米
2.4℃
27.8℃
那曲与南京纬度相当,那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 高,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地形地 势因素)
四、青藏地区的河流和生态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风光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提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地区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
2.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请学生思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课件2新版湘教版

探究活动五:青藏地区的交通和经济
布达拉宫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位 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总结延伸
青藏地区
主要自然特征:高寒 地形:以青藏高原为主体 农业:高寒牧区、河谷农业 资源:太阳能、地热、水能 科研和旅游宝地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 《同步练习》。
青藏地区
预习导学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一: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青藏地区的范围 位于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一线 及主要省区: 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包括西藏、青海等省
探究活动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以青藏高原为主体
探究活动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三
江
源
自
然
保
大河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雅
• 气温低
• 日照强,温差大
• 降水少
• 晴天多,大气洁净
探究活动五:青藏地区的交通和经济
公路、铁路、航空网络逐渐修建,交通运输状况大大改善。
探究活动五:青藏地区的交通和经济
你能总结本区的交通方式从建国前到现在的发展变化吗?
羊肠小道
公路
溜索 青藏高原的飞机场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
八年级下册
目标展示
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 3.了解青藏地区的资源及城市分布。 4.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布达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 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牵着我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 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 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雪山尽头 美丽的喇嘛庙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名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知识板块: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西北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3.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珍稀动植物资源4.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农业发展;2.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认识其珍稀动植物资源;3.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解其生活环境。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发展学生的课堂表达技巧,以及思维逻辑能力;3.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地理研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珍爱生命的态度;2.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资源和环境的分布状况;2.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以及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3.让学生学会地图的绘制和阅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2.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模拟策略:通过模拟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等情境,让学生了解区域生产特点和发展环境,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 案例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其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分组探究策略:将学生分组,每组分别探究某个问题,再通过展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交流,增强其合作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以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深入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后,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
2.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两大地理区域?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哪些特点?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然后,分组讨论这两个地区的人文特征。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4.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寻找因果关系,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查找资料提高信息搜索的目的性、筛选能力、组织能力。
3.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藏羚羊、野驴”的保护等知识的介绍,树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环境意识。
3.通过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及交通的影响。
难点:青藏地区的“高”和“寒”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一、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二、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三、青藏地区的河流特征四、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五、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和生态特征六、青藏地区的民族与宗教七、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八、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九、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业布置】一、选择1.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是()A.黄河B.珠江C.长江D.澜沧江2.青藏高原单位面积小麦产量高,原因是()A.水源充足B.光照强C.热量丰富D.土壤肥沃3.柴达木盆地最著名的矿产是()A.钾盐B.石油C.铁矿D.铅锌矿4.“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位于()A.准噶尔盆地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D.河西走廊。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PPT课件

青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 了加强,如公路、铁路、通讯等, 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青藏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 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 破坏。
另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的发展不 平衡,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仍 然较为突出。
此外,民族团结和宗教问题也 是青藏地区面临的挑战之一,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
0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
自然环境的异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相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西北地区的煤炭、石油和青 藏地区的水能、太阳能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不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年温差大。而青藏地区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
历史文化和经济概况
历史文化
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如丝绸之路。
经济概况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有一定发展,同 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 气等。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 西北地区面临严重的荒漠 化、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 缺问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而青藏地区则主要是 高原。
历史文化的异同
01
相同点
02
03
04
两者都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迹,如西北地区的 丝绸之路和青藏地区的 唐蕃古道。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这两个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难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西北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寒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4.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1)人口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等。
(2)城市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特点,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3)农业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农业类型、种植结构等。
(4)工业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特点,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八下地理5.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5.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5.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本节课教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丰富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特点,培养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形成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认识,增强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难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特点,加深对这两个地区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实例、课件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呈现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八年级下湘教版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同步教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条件;、2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3掌握西北地区的重要的铁路分布、并分析其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4、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了解西北地区的重要的矿产分布;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疑点重点: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及主要物产、人文地理;疑点:归纳四个地区的地理差异一、唐代诗人写了一首《凉州词》同学们还记得吗?让学生背出来。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壮阔的西北地区。
二、①学生读图完成P13活动中的1、2、3题。
②教师点拔,指正活动中的题目强调。
③教师结合挂图,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而后简介其面积人口民族;④学生活动3分钟识记“西北地区“图。
学生阅读P14材料,完成材料后的题目;⑤引导学生看彩图册,教师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过渡差异的原因;⑥结论:本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决定了本区降水少,本区气候有什么特点?⑦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出本区气候干旱。
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原因是受海洋调节性小,故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即气温的较差大,不论是年较差还是日较差。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
1.气候干旱、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太阳辐射强;3.本区的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
⑧对本区的自然环境作小结,突出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⑨学生阅读P15中的活动。
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本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牧业发展。
一.农业和牧业由于本区气候干旱,地表植被以草原为主,是我国的主要和牧区。
①引导学生看地图册,指出我国西北的主要牧区;1.牧业: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由于本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不能大面积发展农业;但地下水或雪水灌溉的地方,仍可以发展农业,即绿洲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它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2.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3.了解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分布。
4.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辨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指导、知识的前后比较和联系,掌握青藏地区“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青藏地区的挂图、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农业。
合
作
展
示
(10分钟)
合
作
展
示引导学生观察青藏高原地区的两幅图,让
学生描述。
指导学生读图 5.17,找出青藏地区的主要
山脉,并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
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如:长江中下游
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
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
承转:高寒的青藏地区,有一种奇怪的现
象,那就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
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
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
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
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
最多的地区,其首府称为“日光城”。
提问: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许多大
河均发源于这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总结回答情况。
学生描述:看到了山脉,说明青
藏高原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
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
积雪。
找山脉、计算(约低24°C)。
学生探究并回答:(略)
讨论回答:地势高、多冰雪等。
巩固训练(3分钟)1.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高”“寒”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2.下列属于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是
( )
A.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B.大片茂密青翠的森林
C.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D.一望无际的草原
3.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丰富而洁净的能源
的是( )
A. 煤炭、石油 B.地热
C.水能 D. 太阳能
自主完成,同位交流答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3分钟)1.青藏的、藏绵羊是著名的畜种。
2.在青藏地区的谷地、谷地等海
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农业。
自主完成。
合
作
展
示(10分钟)出示图片:
内蒙古牧场
青藏高原牧场
指导学生分析:以上牧场有什么不同之
处,为什么会有不同?
总结并提问:青藏地区的著名畜种有哪
些?
出示牦牛图片,让学生观察体态特征,思
考这些特征适应了什么的环境特征?
观察图片,回答:
分别是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
内蒙
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广阔
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场广布,
成为温带草原牧场。
而青藏高原气
候寒冷,植被较少,牧场为高寒牧
场。
回答:牦牛、藏绵羊等。
观察、讨论回答:牦牛的毛多而且
长,可以卧雪保暖御寒,体矮身健,
合
作
展
示
总结。
承转: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农业主要分布
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或绿洲上,属于灌溉
农业;那青藏地区农业属于什么类型?主
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总结: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凉,
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最后指导歌诀记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及农牧业:
青藏高世界巅,雪山冰川大河源。
高原湖泊如棋布,湖边草肥湖水咸。
日照强、温差大,高原之上干而寒。
地势水力资源丰,主要分布在藏南。
柴达木是“聚宝盆”,察隅地区似江南。
农业区在“二谷地”,小麦青稞最盛产。
牦牛号称“高原舟”;负重能越云中山。
能爬山负重,适宜在高原上生活,被称为“高原之舟”。
读书15页最后一段,并在图上找出农业区,回答原因。
朗读歌诀记忆。
巩固训练(2分钟)1. 游遍祖国大好河山的小明发现青藏地
区的夏天特别凉爽,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风力强,气温低 D.降水多,气温低
2. 下列反映青藏地区地理特征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C.山岳纵横,冰川广布
D.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3.青藏地区的农业属于()
A. 灌溉农业
B. 绿洲农业
C. 河谷农业
D. 平原农业
自主完成,师生交流答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根据下列知识框架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材料:
讨论回答。
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
自治区积极加大太阳能产品的使用,并相继实施了
“阳光计划”、“科技之光”、“阿里光电计划”、“村
村通电先导项目”等太阳能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项
目。
太阳能资源在自治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使自治
区17万多人依靠光伏发电圆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
电灯梦,近50万农牧民因使用各种太阳能产品而
受益,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西
藏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实施太
阳能专项计划的省份。
思考:西藏为什么大量使用太阳能产品(如:太
阳能灶、太阳能房等)?
师生共同总结答案: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这
里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弱(最
主要的原因),同时随着海拔的增高,太阳辐射穿过
大气层的厚度也短,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再加上这
里白天晴天多,云雾少。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一、单项选择:
1.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A. 干旱
B. 高寒
C. 湿热
D. 温暖
(2009山东中考)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成群的牦牛,度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据此回答2~3题:
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 )
A.肥沃的冲积平原 B.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3.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高的自然原因是 ( )
A.二氧化碳浓度高 B.气温高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适中
4.下列关于形成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和青藏地区高寒牧场景观差异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人口多少不同
5. 青藏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 有丰富的水源
B. 土壤肥沃
C. 气温高、风力较小
D. 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二、综合题。
6.列表比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差异:
区域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比较项目
自然特征
地形
气候
牧区
牧场类型
优良畜种
种植业特点
7.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l 9 5 6千米,跨越“世
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数
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
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
“雪域高原”。
(1)文中提到的“世界屋脊”、“雪域高原”是指地
区,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2)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①。
城市:② (青海省行政中心),③ (西藏自治区行政中心)。
(3)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谷地和谷地。
(4)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自然方面的难题有、和生态脆弱。
答案:1.B 2.D 3.C 4.B 5.C
区域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比较项目
自然特征干旱高寒
地形高原、盆地为主高原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牧场类型山地牧场、草原牧场高寒牧场
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牦牛、藏绵羊
种植业特点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网络构建】
自然特征——高寒
牧场
牧业
青藏地区畜种
藏南谷地
种植业
(河谷农业)湟水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