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18—22课知识要点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间:年——年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年月日)到西安事变(年月日)
1、抗战的起点:。
此后,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的抗战开始。
2、中国军民的抵抗:中国共产党派等人在东北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编为。
3、1935年,日本策动“”,北平学生发动爱国救亡的运动,促进了
的到来。
4、西安事变:、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5
停止,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年月日)与全民族抗战
1、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牺牲的将领:保卫北平的战役中,、壮烈牺牲。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4、1937
5、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陷南京,制造,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领导)
1、1938年,指挥的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使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阶段。
3、1941年的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积极,使1944年初战役大溃败。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领导)
1、1937年的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
2、发表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敌后战场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展开战争。
5、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行了的土地政策。
6、1940年8月至次年1月,指挥的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全民族坚持抗战:①正面战场: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②敌后战场:反“扫荡”作战中,
牺牲;③社会各阶层以自己方式抗战(妇女宣传抗日、救护、战地服务,工人加班生产、支援前线,华侨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协会、宣传抗战等)
2、1945年召开的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抗战的胜利:年月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回到祖国怀抱。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根本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外部条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和国家的帮助;④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5、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