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管理、法学基础理论,掌握国际经贸、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流通技术与方法,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竞争,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从事物流管理、科研以及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应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在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悉相关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能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
3、有较强的中、外文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
题的能力。
4、熟悉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和国际物流管理基本规范。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
具有较高的中文和外文写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物流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基础、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与仓储管理、物流系统设计、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贸易、经济法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见《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计划表》
六、学制和学分
学制四年。
基本学分165。
七、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八、课程体系构成及最低毕业学分、学时分配
注:学时比例为该项学时与总学时之比。
总学时为理论学时(含依附理论课的实验学时)与集中实践环节学时之和,集中实践环节学时为每周计18学时。
九、培养进程安排
符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考试◇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军训●社会实践┃假期 @ 电工实习∥金工实习√机动
十、课程教学进程与学分学时分配
注:①表中校级公共课的选修课(8学分)由学校统一开设,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设学期未列出,也未统计进入表尾的“周学时合计”栏内;②表尾的“周学时合计”栏是各学期的名义学时合计数,即未考虑学生的实际选修课程的学分学时;
十一、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计划表
十二、说明
(主要内容:1.对学生的要求;2.本方案的特点;3.课程的知识体系;4.主要课程的逻辑体系等)
1.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最低修满165学分(折合2970学时),其中校级公共课46学分,828学时;院级公共课30学分,540学时;专业基础课32学分,576学时;专业课33学分,594学时;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24学分,432学时。
其中,课堂教学141学分,2538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85.45%;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24学分,432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14.55%。
2.本方案的特点
(1)本方案结合管理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相关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能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人才。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符合学科要求,突出了学科特点,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延续性和前瞻性。
(2)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
进一步扩大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比例达到25.5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和职业生涯规划作出选择。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方案安排了包括军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分学时的14.55%),便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3、课程知识体系
4、课程逻辑结构
管理学院2007版附图1: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管理学院 2007版
附图2:课程逻辑结构
附图3:课程层次体系
课程
必修课
选修课
校级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校级任选课
专业任选课
其它课
分组限选课1
分组限选课2
分组限选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