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但肯寻诗便有诗
学生作文:
雪花依旧在飘
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
(开篇的景物描写为全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
桌上挤满了好吃的。
(“挤”动词的运用非常富有表现力,不止是表现了食物的丰盛,联系内容来看更是为了表达对即将离家外出打工的父亲依恋和不舍,亦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张本。
)
馋嘴的她又问:“娘,爹咋还没回来?要不咱先吃吧!”母亲只是看了她一眼,把爹出门穿用的衣物一件件整齐、叠好,摞成摞,打好包裹。
一会儿又解开,再添几件,包好,又解开,实在没得添放了,目光就定在那儿出神。
(此处有关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即将出门打工的“父亲”的牵挂、不舍等复杂的情感。
)她知道父亲要到城里打工了。
难得今天一下子有这么多好吃的,她实在忍不住了,咽着唾沫,盯着满桌的菜,心中不停的想:“爹,你快回来吧!”(看似随意的一笔,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本文中心情感的缘起,也写出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心理表现,读来真切、真实。
)
“咳,咳……”熟悉的声音,她马上听出是父亲回来了。
噌的从座位上跳起,冲着里屋的母亲大喊:“娘,爹回来了!”(“噌”拟声词的运用、“大”形容词的运用,所表现的不是“我”动作的迅速而是“我”内心的急切,也为下文的“我”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
母亲像没听见似的,继续手上的活。
(此处有关母亲的动作神态描写也非常传神、真切,把一个农家妇女对即将出门的丈夫满腹牵挂但又涩于表达的形象真切的描摹了出来,可见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也可以看出作者描写功夫的老到。
)
这时父亲已经推开了门,她像鸟儿一样飞到父亲面前(比拟修辞的运用,恰切的表现了我对父亲回家的期盼,尤其是动词“飞”不止写出了女儿内心的急切还有父亲平时对女儿的宠爱),接过父亲的帽子,兴奋的拍打着父亲帽子上的雪。
“爹,帽子上咋这么多雪?你咋才回来……”她唧唧喳喳的问个没完,父亲只是“嗯,嗯”的回答着。
父亲将手放在烧得通红的火炉旁烤了又烤,脸被炙热的碳块映的发亮。
回头望了望桌上的菜,从脸上挤出一丝儿微笑,(此处的动词“挤”也很有表现力,作为家
里的顶梁柱,即使生活举步维艰、前路渺茫也要挺住,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从一个成年读者的角度看来感觉是多么的真切啊!由此也展现了小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力。
)忙说:“先吃饭。
”那晚的屋里变得安静了,静的能听到三种频率不同的呼吸声。
(此处的场景描写突出表现了即将分别的一家人的万千情感:说不尽的不舍与无奈,说不尽的依恋,说不尽的嘱咐叮咛……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
“爹明天就要走了。
”
她想着、吃着,却吃不下了,父亲母亲也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饭吃的很慢很少,菜几乎一动未动,一桌子都菜成了摆设。
(寥寥数语运用动作描写、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极富表现力、感染力。
不是饭菜不好,是情感使然。
)
已躺在被窝中的她久久不能入睡。
她听到父亲穿鞋的声音、走路的声音……(此处的描写表现了“我”关注着父亲的一举一动,“声声入耳”所展现的是女儿对父亲依恋之深情感之切。
)
父亲最终推开了她的房门,她立刻闭紧眼睛,装成熟睡的样子。
父亲轻轻地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书摆了又摆。
她悄悄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线,窥视着父亲的一切。
她真想跑下床,搂着父亲跟他说:“爹,你别走了,我想你.……”但她知道,她不能,她得睡,还得睡得很熟,可是,那泪是忍不住的……
父亲时不时地回头望望她,吓得她用力闭上眼睛,心咚咚直跳。
“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
”父亲边说边将被褥揪了揪,又小心地擦去她眼角的泪,轻轻地拍着,拍着……(这几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浓烈的父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与不舍,还有我的懂事……)
本没想睡的她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此处的“不想睡”与“睡着了”运用矛盾的写法,正反两个角度所书写的都是爱,温柔的父爱,温暖感人。
)
似乎刹那间,天就已亮了,雪光把她屋里照得亮亮的。
(幸福的时光似乎总是那么短暂……)
她第一眼就发现父亲不见了,她竭力去找,包裹不见了,连院子里父亲的大脚印也都模糊不清了……(父亲不声不响地走了,已走了很久了。
)
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
(此处的场景描写,融情于景,把“我”对父亲的爱与情感熔铸入无边无际的雪景,雪无尽则情无限,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
上面这篇文章是学生张玉玲的一篇习作,不失为一篇非常优秀的习作。
文章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小作者的浓烈的真情实感、真切的生活体验;更在于多种艺术手法表
达技巧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
语言一旦依附于思想就有了无限的表现力。
借此总结一下记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常见的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等修辞手法,写作时适当的加以运用,既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又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本文:
1.“噌的从座位上跳起”“冲着里屋的母亲大喊”,“噌”拟声词的运用、“大”形容词的运用,所表现的不是“我”动作的迅速而是“我”内心的急切,也为下文的“我”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2.“她像鸟儿一样飞到父亲面前”比拟修辞的运用,恰切的表现了我对父亲回家的期盼,尤其是动词“飞”“像鸟儿一样”不止写出了女儿内心的急切还写出了父亲平时对女儿的宠爱,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
3.“桌上挤满了好吃的。
”“挤”,动词的运用非常富有表现力,不止是表现了食物的丰盛,联系内容来看更是为了表达对即将离家外出打工的父亲依恋和不舍,亦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张本。
其他的多见于对文本的点评,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其次,对于记叙类的文章,最能增强文章表现力就是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等多手法恰切运用,既可以使文章变得曲折多姿,又有利于思想主题的传达表述。
文似看山喜不平,讲求的就是多种手法的运用。
如本文:
1.场景描写的运用。
“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
”开篇的景物描写为全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结尾“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
”此处的场景描写,融情于景,把“我”对父亲的爱与情感熔铸入无边无际的雪景,落雪无际则亲情无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2.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运用。
“母亲只是看了她一眼,把爹出门穿用的
衣物一件件整齐叠好,摞成摞,打好包裹。
一会儿又解开,再添几件,包好,又解开,实在没得添放了,目光就定在那出神。
”此处有关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母亲对即将出门打工的“父亲”的牵挂、不舍等复杂的情感,也说明了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真切的体验。
3.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她想着、吃着,却吃不下了,父亲母亲也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饭吃的很慢很少,不少的菜几乎一动未动,一桌子都菜成了摆设。
”寥寥数语,运用动作描写、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极富表现力、感染力。
不是饭菜不好,是情感使然。
“父亲最终推开了她的房门,她立刻闭紧眼睛,装成熟睡的样子。
父亲轻轻地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书摆了又摆。
她悄悄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线,窥视着父亲的一切。
她真想跑下床,搂着父亲跟他说:“爹,你别走了,我想你.……”但她知道,她不能,她得睡,还得睡得很熟,可是,那泪是忍不住的……
父亲时不时地回头望望她,吓得她用力闭上眼睛,心咚咚直跳。
“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
”父亲边说边将被褥揪了揪,又小心地擦去她眼角的泪,轻轻地拍着,拍着……”这几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浓烈的父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与不舍,还有我的懂事……
第三,讲求文章的结构章法,培养布局谋篇意识。
好的文章必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本文的首尾两段“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
”“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
”遥相呼应,从内容上来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女儿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彰显了主题;从结构上来讲,首尾呼应,使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虽然这是作者所预先设计好的,属有意为之,但读来自然真切,是因为这样的描写都是作者依据所表达的主题所精心谋划的。
写文章之前要预先谋划好文章的结构,本文所选用的就是常见的首尾呼应法,但常而不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浓浓的亲情融于无尽的雪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第四,讲求平中见奇,追求独到新颖。
亲情是最常见的话题但也是很难写、很难写好的话题,动不动就是“千人一面”。
这就需要平时多多思考自己的表达思路,借鉴但不沿袭他人。
“有得忌轻出,微瑕须细评”(陆游诗:《戏题稿后》),有了创意还需多加修正,追求独到,不落俗套。
本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作者把亲情熔铸于浓重的雪景,笔墨不多,但情意无限,可谓别具匠心。
第五,少说话多描写,多客观少主观。
很多同学认为记叙文就是多运用语言描写、多让人物说话,这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人物的语言必不可少,但不宜多,说得太多会让读者丧失思考的机会,反而会是文章失去意味。
如本文人物的语言寥寥几句,其中“我”话语不过四处,而父亲的话仅是“先吃饭。
”“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
”简单的两句,作者把无尽的情谊都熔铸于情景、场景的塑造描写上,客观地描写反而给读者思考回味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第六,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
如本文的评点中指出的,文章中很多的精彩、动人之处都是与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对生活细致观察分不开的,没有生活的体验是很难做到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但写作不是生活,作品中的生活是经实际生活的加工提炼而成的。
如本文有关父亲外出打工的事件绝不是一个晚上的事情,原原委委可能要好多天,但作者就把好多天的事情浓缩在了一个雪夜,使得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清晰。
不加提炼的实际生活是难以成为感人的艺术作品的。
诚然,各种手法的运用确实可以提高学生文章的表现力。
但同学们还需注意以下几两点:
1. 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去选择恰切的表达方式,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
不能仅单纯的为了所谓的表现力,而一味地堆砌运用各种手法。
2.语言依附于思想才有生命力。
无论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如果脱离了文章的思想,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也就是说,要想写好记叙类的文章,同学们更需要注意的不单是技法、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发掘自己的生活,抒写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
“情动而辞发”,感情蓄积足了,表达的主题明确了,胸有成竹了,抒发的时候再稍微讲求一点儿技法,好文章也就成了。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的《遣兴》诗),当然,好的文章绝不是一日之功一时之力,还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上述例文《雪花依旧在飘
》就是经过了多达四次的反复推敲才成的。
只要“肯寻”,勤于思索,多加练习,相信每个人都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但肯寻诗便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