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获得的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获得的知识点总结
概念获得是指人们通过认知活动,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从而形成概念的过程。
在概念获得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测试等认知活动,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其共同的特征,形成对事物的一般性认识。
概念获得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人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发展智力。
1. 概念的构成
概念是人脑对具有一定共同属性或关联的事物的一般性认识。
概念获得的第一步是概念的构成。
概念的构成有两个重要的原则,即共同属性原则和意义原则。
共同属性原则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知和实验,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概念;意义原则是指人们在获得概念的过程中,会考虑事物和自己的经验、需求、情感以及价值观等联系,从而赋予概念以意义。
2. 概念的分类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概念可以分为原型概念、范畴概念和概念网络。
原型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本质的一般性认识,它是对一类事物的典型特征的概括。
例如,人们对“鸟”这一范畴的原型概念可能包括“有翅膀”、“会飞”、“有羽毛”等特征。
范畴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类别性认识,它是对一组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概括。
例如,人们对“动物”这一范畴的概念包括了很多有脊椎动物的特征,如“有血液循环系统”、“有神经系统”等。
概念网络是指人们在脑海中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人们可以很快地联系起不同的概念,进行关联思维。
3. 概念获得的过程
概念获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多种认知过程。
在感知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感知事物的外在特征,将这些特征进行分类、比较,提炼出共同的特征。
在记忆过程中,人们通过将得到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从而在获得新的概念时,可以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在思维过程中,人们通过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从而形成概念,这是概念获得过程的核心。
4. 概念获得的发展
概念获得是人类认知活动发展的重要过程。
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概念获得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对事物的概念是非常具体的,他们主要通过感知、观察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成概念,这是一个逐步朝向抽象化的过程。
在认知发展的后期阶段,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儿童的概念变得更加抽象,他们可以通过思维活动,对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5. 概念获得的学习
概念获得在教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对概念获得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起概念。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巩固和拓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概念获得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对认知过程、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概念获得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认知过程的本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
因此,对概念获得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