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无答案)-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
2、了解邮政、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进步;
3、认识交通和通讯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预习案
(一)基础内容填空
1、传统中国人出行主要靠步行,南方乘北方乘。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到的淞沪铁路。

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到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世界第四位。

2、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等大城市。

民国时期由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
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
,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3、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

4、1909年,旅美华侨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至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

5、19世纪70年代,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福建巡抚在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20世纪初,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无线电报则供,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到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

(二)知识框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1)材料一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练习案
(一)基础练习
1.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
A.京汉铁路的修建
B.沪宁铁路的修建
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
D.东省铁路的修建
2.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浮列车于2019年开通于()
A.广州
B.上海
C.天津
D.北京
3.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事件是( )
A.轮船××局成立 B.福州船政局成立
C.江南造船厂成立 D.安庆内军事总局
4.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是()
A . 1909 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B . 1920 年,北京一天津航线开通
C. 1918 年,北京一上海航线开通 D . 1949 年,中国民航开辟国内外航线 52 条
5.无线电报最初设立时主要用于()
A.军舰之间通讯
B.官府通话
C.民用聊天
D.通商贸易
(二)提高练习
1.假设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就向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
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
2.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

它的影响是( )
A.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电话局,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
B.这是中国人自己主持架设、修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第一步
D.很快,民间老百姓也用上了电报、电话
3.“不需鲤寄予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

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首诗描述的交通或通讯工具是 ( )
A.电话 B.寻呼机 C飞机 D.火车
4.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叶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5.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6.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