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计算马虎问题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计算马虎问题的几点思考
现在好多学生课上激情四射,课下作业更是按时完成,大多数数学问题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一考试成绩就不好。

究其原因,多数同学都是错一些特简单的问题,尤其是计算,有的同学在计算方面还大面积出错。

这些学生总认为下次注意就行了,但是下次还这样。

面对这一问题,我不禁自问:学生的计算为什么会经常出错?难道我们对此真的束手无策?通过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我觉得计算马虎是可以克服的。

要帮助孩子克服计算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孩子马虎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马虎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学生对数字和数学符号的敏感度不够。

小学阶段儿童的感知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知觉发展水平不如同龄的孩子,他们在计算中经常抄错数字,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说:“没看清。

”但发现抄错的数字往往是一些结构相似的数。

如3和8,34和43等等。

究其主要原因是他对这些数字的敏感度不够,没有感知到相似数字间的结构上的区别,所以才容易把这些数字混在一起,不能分析辨别。

另外,看错符号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把加号和除号互相看错等,这也是学生敏感度不够的原因。

(二)读题的习惯不好。

有些同学计算出错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的读题习惯不好,甚至可以说不会读题。

他读题不是按部就班,而是一眼扫
过,看个大概,这样的话他往往会落掉一些内容,或是某些内容没有看清楚。

数学是极具严谨性的,任何一点知识的疏忽都会导致错误百出。

(三)学生的态度问题。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起题来速度也相当快,但是计算总是出错。

像这样的学生,计算做不对就属于他们的态度问题了。

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做得快,能在班里第一个做完,只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

当老师批改后,发现错了,就解释为“没注意”、“马虎了”、“下次不会再错了”,而下一次错的还是他。

(四)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数学计算中不仅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要求他们能保持下来。

往往有些学生的注意力只集中一会儿,很容易受外界或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

比方说,让全班学生每人做10道计算题。

第一题的错误率几乎为零,而最后几题的错误率就大大提高。

由此可见,学生在做一件事情时,时间一长就会感到疲劳,就会产生急躁情绪,分散注意力,影响完成的质量。

(五)学生做完习题后不会检查。

有一次考试,我监考二年级,有一位学生写完了就在那玩东西,东扭西扭的,于是我就让他检查。

他的检查让我大吃一惊,她从卷子开头看到卷子末尾没用一分钟,就用眼扫了一遍就完事了。

我让他认真点检查,他还是那样。

看来,他根本不懂得什么
叫检查,好多的错题就在那摆着,有一个地方还落题了,他就是看不到。

那么该怎样防止和克服孩子的马虎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
有些孩子对马虎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马虎没关系,虽然错了,可不是不会。

有的家长对孩子马虎也不重视,认为只要孩子聪明就行,马虎点没关系。

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通过以下方法,让孩子认识到马虎的危害:
(1)给孩子讲有关马虎的故事
传说在宋代,京城开封有一个画家,此人画画很不认真,粗心得很。

有一天,他画老虎刚画完一个虎头,就听一个人说,请给我画一匹马,于是他就在虎头下面画了个马身子。

那人说:“你画的是马还是老虎?”这位画家说:“管他呢,马马虎虎吧。

”“马虎”这个词就这么出现了。

那位请他画马的人生气地说:“这么凑合哪行,我不要了。

”于是生气地转身走了。

可画家却不在意,还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上。

他的大儿子问:“您画的是什么?”他漫不经心地回答:“是老虎。

”二儿子问他:“您画的是什么?”他却随口说:“是马。

”儿子们没见过真老虎、真马,于是信以为真,并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有一天,大儿子到城外打猎,遇见一匹好马,误以为是老虎,上去一箭就把它射死了,画家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损失。

他的二儿子在野外碰上了老虎,
可却以为是匹马,迎过去要骑它,结果被老虎咬死了。

画家痛心极了,痛恨自己办事不认真,太马虎,生气的把那幅虎头马身的画给烧了。

为了让后人吸取教训,他沉痛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

大儿仿图射死了马,二儿子仿图喂了虎。

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长在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时,不妨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听,它比对孩子训斥更有教育意义。

家长还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或自编一些故事教育孩子。

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了,形象生动的故事可以使孩子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2)讲生活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有个孩子从小养成了马虎的坏习惯,长大当了经理,当别人从他那领取欠款时,他在支票上所付钱数的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比人家要的钱多付了9倍,损失了90万元。

还有,医生马虎,给病人开错了药,剥夺了人的生命。

这样的马虎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讲述在学习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结合孩子切身体会讲,本来全都会,可就是得不了满分。

(二)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改掉马虎的毛病。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

课上针对学生读题不准的习惯,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锻炼学生克服。

课上做练习时,可以找一些学生先读一下题,然
后再让大家做。

找同学读的时候可以选那些平时读题不清的、不准确的同学去读。

这样,在大家的注视下,他读题肯定不会像之前那样,肯定会特别认真仔细。

这样的话不仅能提醒大家题中包含的条件,同时又能培养该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2. 家长教孩子找错因,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

往往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

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家长检查应有策略。

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以为马虎了也没关系,反正有家长给我检查呢。

孩子写完作业后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先检查,然后再帮忙看一看,发现了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第几题错了,而是说:“你这作业题里有错题,再去检查。

”让孩子自己认真地去读,去思考,从而找出第几题错了,错在哪儿,时间长了,不但能提高了孩子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

3.通过大量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础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平时要多进行一些口算练习,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通过多练逐步达到熟练。

多练并不是说量多就行了,要注意练的效果。

有的同学天天练,但是每次都错好多,这样等于没练。

要想练好必须使学生对口算产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的年龄特点,变换
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形式多样,学生感到新鲜,兴趣就浓。

另外,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

有的老师在做25+49时,这样想:5+9=14,个位写4,十位上是2+4+1=7,十位写7,这完全是笔算思路,这样算并不快。

所以教师要深入教材,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

总之,学生马虎的原因有很多,克服马虎的方法也不止这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分析,当学生计算出错时,我会多方面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辅导。

绝不笼统地说成是“马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