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化学溶液的浓度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甲物质溶液从t2℃降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青州、临朐、昌邑、昌乐、诸城)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错误;
B、甲物质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物质溶液从t2℃降到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二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
【详解】
A、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零,图示错误;
B、常温下,石灰石是固体,反应开始时,溶液的质量从零开始,图示错误;
C、石灰石和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到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度最高,再继续加入盐酸,温度会逐渐降低,图示正确;
D、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图示错误。
故选C。
3.配制一定溶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一定偏小的操作是
()
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刻度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
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
【来源】【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
量水时俯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6%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由图甲可知,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晶体,故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错误;
B、由图甲可知,烧杯①中没有未溶解的晶体,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错误;
C、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且烧杯②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烧杯②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g
100
25g+100g
%=20%,错误;
D、由图乙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且在t1℃时所加入的质量相等,故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来源】2018-2019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万宝中学中考化学冲刺试卷(4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
B. t1℃时,甲、丙溶解度相同,但需要确定是饱和溶液才能确定质量分数相等;
C.不饱和到饱和途径:(1)增加溶质(2)蒸发溶剂(3)降温(大多数物质);
D.由 t1℃升高到t2℃,溶解度变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溶解度变小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至与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详解】
A. 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故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不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或是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实现,故C错误;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注意改变温度时(默认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只可能减小和不变。
6.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A
B.B
C.C
D.AB
【来源】2013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均有溶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7.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故C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8.氢氧化钡是合成酚醛树脂的催化剂,下表中列出了氢氧化钡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4080
溶解度/g 1.678.2210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氢氧化钡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
B.40℃时,100g氢氧化钡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8.22g
C.40℃时和8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钡溶液
D.40℃时,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7.6%
【来源】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勒白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据表中信息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氢氧化钡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选项错误;
B.40℃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是8.22g,是100g水中溶解8.22g氢氧化钡行形成饱和溶液,故100g氢氧化钡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要小于8.22g,选项错误;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40℃时和8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钡溶液,选项正确;
D.40℃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是8.22g,故40℃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为:
8.22g
100g+8.22g
×100%=7.6%;选项中没有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
9.KCl 和 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50
溶解度 S/g
KCl34.037.040.042.6
KNO331.645.863.985.5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
C.40℃时,5gKCl 加入 10g 水中,可得到 33.3%的溶液
D.50℃时,30g KNO3加入 50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 30℃,有晶体析出
【来源】四川省渠县崇德实验学校2019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
【详解】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5gKCl 加入10g水中,溶解的质量为
40g
10g=4g
100g
⨯则可
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4g
100%28.6%
14g
⨯≈,C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所以30gKNO3加入 50g水,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 30℃,硝酸钾的溶解度只有45.8g,50g水中只能溶解22.9g,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正确,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熊集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特征与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
C.t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来源】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出: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60克饱和溶液;t2°C 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故选D.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13.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卷)化学
【答案】D
【解析】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只有指明某温度下,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10ºC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不正确,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
C.30ºC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不正确,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37.5%。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和,因为甲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故选D。
1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
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
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15.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向15 g 甲中加入50 g 水,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D.乙物质常用冷却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查(一模)化学试题【答案】B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但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
30g。
故 t2℃时,向15 g 甲中加入50 g 水,形成饱和溶液,正确;C、t2℃时,甲饱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0g
30g100g
×100%=23.1%,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
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应采用蒸发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错误。
故选B。
16.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g 甲物质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 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 ,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 正确;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 正确;
C 、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故将40g 甲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 ,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选项C 正确;
D 、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 错误。
故选D 。
1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析出甲的质量大
C .t 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 ,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 .将t 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或加水的方法
【来源】2019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初级中学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温度高于t 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否则无法确定,选项错误;
B 、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析出甲的质量大,溶液质量不确定时,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C 、=100%+100g 溶解度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t 1℃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各100g ,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选项正确;
D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将t 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
或加水的方法,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固体溶解度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有意义。
18.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溶液中如果有水,水是溶剂,此选项错误;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此选项错误;
C. 由题给信息,不能判断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
1030
g
g g
×100%=25%,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9.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启东东海中学初三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化学试卷(带解析)【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
W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20.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1t℃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2t℃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1t℃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2t℃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
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5g
75g100g
×100%=14.3%,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汴岗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正确;
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故错误;
故选B。
22.将13.7g 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然后向此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17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不饱和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A.2.3g B.4.6g C.6.9g D.9.2g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不变。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最后得到的不饱和溶液是氯化钠的溶液,而且其中的钠元素完全来自于混合物中钠元素,因此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正好等于氯化钠中的钠元素的质
量,氯化钠中的钠元素的质量为
23
117g100% 4.6g
58.5
⨯⨯=,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质量计算
2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固体甲中含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
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
D.t2℃时,将甲乙丙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来源】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错误;固体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详解】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固体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由于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关系是甲>乙>丙,所以所加水的质量:丙>乙>甲,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