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哈尔滨道外区市级名校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哈尔滨道外区市级名校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A.I处试液变蓝紫色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IV处试纸变红
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3.下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B.C.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测定pH
C.滴加液体D.检查气密性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蒸发食盐水C.测定溶液pH D.闻气体气味
6.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说法错误的是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②燃烧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③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④利用氯化钡溶液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⑤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⑥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A.②③⑥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⑤7.下列古诗文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中,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暗香浮动月黄昏﹣﹣有香味的粒子在不停运动
B.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原子的结构和性质都很稳定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
D.坐看云起时﹣﹣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8.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9.2019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已知甲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图①是甲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图②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为10
B.甲是非金属元素
C.乙的质子数为7
D.乙位于第二周期
10.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B.加热液体
C.过滤D.稀释浓硫酸
11.铜可用于制造传统的炭火锅,下列性质与此用途无关
..的是
A.熔点高B.导热性好
C.延展性好D.导电性好
12.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3:4
D.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下表是100g某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其它成分不能提供热量):
该食品所含的有机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
油脂;每100g该食品中所含营养成分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 .上表中钠、磷、钙指的是________(选填“单质”、“元素”、“离子”);若该食品中的钙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则100g该食品中,碳酸钙为________mg;假设食物的总热量是由蛋白质、糖类、油脂提供的,单位质量的蛋白质、糖类、油脂完全氧化放热约为:油脂38kJ/g、蛋白质20kJ/g、糖类15kJ/g.根据此数据计算,理论上100g该食品中油脂的质量为________ g.
14.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
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是_____;滤渣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5.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二氧化钛(TiO2)是制备化学电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其工业制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四氯化钛和一种气体单质反应制得,同时生成氯气(Cl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
1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两种反应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写一个符合这一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______.
A.一个 B.两个C.一个D.两个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蒸发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称量NaOH固体
(1)A图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小组同学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制得二氧化碳的体积。
广口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选填序号)。
A 结果偏大
B 没有影响
C 结果偏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某学习小组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收集到4.8gO2后停止加热,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8.0g,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O2,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23.2g,试计算(不考虑O2的损耗);两次生成O2的总质量为______g;理论上可回收到MnO2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培养皿中央的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A、I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试液变红色,选项错误;
B、Ⅱ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
C、Ⅲ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变弱,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选项正确;
D、IV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选项正确。
故选A。
2、D
【解析】
A、步骤Ⅰ沉降和过滤去除的是水中的不可溶性杂质,此项正确。
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此项正确。
C、液氯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剂,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此项正确。
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解性杂质,不是纯净物。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D项。
3、B
【解析】
A、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B、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C、该图标是PVC循环使用标志,故选项错误;
D、该图标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缓慢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往浓硫酸里倒,错误,B、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
溅,正确,C、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不能直接把PH试纸放到待测液中,错误,D、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错误,故选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6、A
【解析】
①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选项说法正确;
②物质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燃烧,燃烧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选项说法错误;
③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除掉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而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④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利用氯化钡溶液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选项说法正确;
⑤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⑥某些金属、碳酸盐、亚硫酸盐等多种物质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只能说明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A、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金原子的结构和性质都很稳定,故选项解释正确;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因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坐看云起时,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变大,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
故选C。
9、D
【解析】
A 、甲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甲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图①,由此可得,甲的微粒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该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13,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因此,X 为13,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甲的原子序数为13,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13位,为铝元素,元素名称中带有“金”子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图②可知,甲元素的右上角为乙元素,甲元素的正上方元素与甲元素属于同一族元素,甲元素的周期数比其正上方元素的周期数大1,即其正上方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8=5,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其原子序数为5,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因此,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后面的乙元素原子序数为6,即乙的质子数为6,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 、由详解可知,乙的质子数为6,即核外电子数也为6,核外电子排布为2,4,有两个电子层,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可得,乙位于第二周期,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10、A
【解析】
A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平放,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伸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至试管底部,正确;
B 、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药品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错误;
C 、过滤操作时要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错误;
D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
故选A 。
点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D
【解析】
A 、此铜锅需要熔点高,与性质有关,正确;
B 、此铜锅做炊具,要求导热性好,与性质有关,正确;
C 、将铜压制成此形状,要求铜的延展性良好,与性质有关,正确;
D 、此铜锅不需要用电,故与导电性无关,错误。
故选D 。
12、D
【解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2424
22N O +2N H 3N +4H O 点燃 ,分析该方程式进行解答。
【详解】
A 、反应前后N 、H 、O 原子种类不变,N 2O 4、N 2H 4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主,变成了N 2、H 2O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后有氮气生成,氮元素的单质的化合价为0,所以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来看,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3:4,不符合题意;
D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N 2O 4和H 2O 二种,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这种反应微观示意图的题目,解决方法是先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方程序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蛋白质 元素 20 20
【解析】
(1)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在成分表中100g 食品中,蛋白质质量为50g ,是营养成分中最大的。
故答案为:蛋白质;
(2)营养成分表中的钠、磷、钙质量表示三种元素的质量。
故答案为:元素;
(3)100g 视频中含钙元素8mg ,则含8mg 钙元素的碳酸钙的质量=8mg ÷40100
×100%=20mg 。
故答案为:20; (4)100g 该食品的总热量为2060KJ ,则所含油脂的质量=
2060KJ-50g 20KJ/g-20g 15KJ/g 20g 38KJ/g
⨯⨯=。
故答案为:20.
14、Fe 、Ag 、Cu Fe+2HCl=FeCl 2+H 2↑
【解析】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进一步说明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后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是Fe 、Ag 、Cu ;滤渣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 2+H 2↑。
15、42
22TiCl +O TiO +2Cl 一定条件 -1、0 【解析】
生成物为二氧化钛和氯气,含有钛、氧和氯等元素,则反应物也应含有此三种元素,四氯化钛含有了钛和氯元素,因此剩余的为氧元素,题目信息说明反应物还有气体单质,所以气体为氧气,因此是四氯化钛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钛和氯气,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TiCl +O TiO +2Cl 一定条件;四氯化钛中,钛为金属元素显正价,为+4价,化合物显中性,所以4个氯原子为-4价,所以氯元素显-1价,生成的氯气为单质,显0价,所以反应前后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0。
16、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 化合反应 2H 2+O 2
点燃
2H 2O C 【解析】
(1)两种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所构成;反应前有分子构成不同的两种分子,反应生成一种分子,即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符合这一化学反应特点的反应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水,方程式为2H 2+O 2 点燃
2H 2O 。
(2)反应物的3个分子中共含有两种原子的6个原子,而在生成物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两种原子的3个原子,还缺两种原子的3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C 中可以提供两种原子的3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符合要求。
故选C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集气瓶瓶底炸裂 NaOH 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 【解析】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A 图实验为红磷测氧气含量,此实验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B 图为蒸发实验,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3)C 图为铁丝的燃烧实验,此实验中应该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细砂,目的是防止高温产物使瓶底炸裂,故C 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集气瓶瓶底炸裂。
(4)D 图为天平称量药品,物品应该放于左盘,砝码放于右盘,故D 图中出现的错误是NaOH 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
【点睛】
本题为初中常见实验操作,难度不大,学生在做题时需要仔细,本题易错点在于A 图中的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不是质量的15。
18、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B
【解析】
(1)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制得二氧化碳的体积。
广口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于进入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等于排出水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没有影响。
故选B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9.68.3g
【解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第二次生成的氧气质量为28.0g﹣23.2g=4.8g,两次生成O2的总质量为4.8g+4.8g=9.6g.(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9.6g
列比例式得:149:X=96:9.6克
解得X=14.9g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可回收到MnO2的质量为23.2g﹣14.9g=8.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