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备考资料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除签订对德和约外,还分别同另外四个战败国签订了条约,即对奥和约、对保和约、对匈和约和对土和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一个相对稳
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凡尔赛和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个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
2.《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
《凡尔赛和约》仅是凡尔赛体系的一部分,它与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
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的和约及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3.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不能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
(1)日本方面,一战中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中得以承认。
(2)英法方面,与日本缔结秘密协定,支持日本。
(3)美国方面,虽不愿日本独占中国,但是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
(4)中国方面,由于中国国力较弱,中国代表发言未能引起重视,这正体现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4.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
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
(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
育了新的矛盾。
①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
德之间。
②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1
第6课国际联盟
1.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如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承诺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国际联盟在组织机构和运作方式方面也为后来联合国的成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国联的历史也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效制止战争和侵略;在国际组织中,应坚持各成员国平等的原则,大国控制的国际组织往往会成为它们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2.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
(1)美国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国内存在着孤立主义传统,不愿卷入欧洲事务。
(2)巴黎和会上美国没有得到更多实惠,没有达到它所制定的战后战略计划与近期目标,统治集团内部分歧较大。
(3)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威尔逊已签字的《凡尔赛和约》。
3.美国与苏俄未参加国联产生的影响
(1)国联成为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2)苏俄和美国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未参加国联,严重削弱了该组织的权威性。
(3)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联维护世界和平作用的发挥。
第7课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体系
1921年到1922年,美、英、日、法、意、比、荷、葡诸国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
会议先后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通过这些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和约》中的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被称为华盛顿体系。
2.亚太地区和远东
亚太地区,从地理位置上主要是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含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中诸岛及大洋洲地区、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欧洲人以欧洲为参照物,将亚洲东部称为远东。
2
3.华盛顿会议限制海军军备的原因
(1)海军是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美、英、日三国为争夺亚太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而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加剧了该地区国际关系的紧张,也使本国经济难以承受。
(3)在战后世界千疮百孔、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的形势下,各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4.《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没有真正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再加上没有限制其他舰种,日本对这个协定从来就没有真正执行过,一直在海军扩军方面我行我素。
所以这个条约不可能限制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也不可能制止战争。
5.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
(1)《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美国
外交在会议上的第一次胜利。
(2)《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获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胜利。
(3)《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胜利。
6.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
(1)华盛顿体系实质上是列强根据各国实力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一旦旧的经济、政治平衡被打破,国际格局也必然要随之瓦解。
(2)暂时的和平、稳定之下隐含了矛盾:
①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美日矛盾。
②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8课《非战公约》
1.促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因素
3
(1)20世纪20年代初法国与比、波等中小国家的力量十分有限,而随着道威斯计划
的实施和协约国军队对莱茵河西岸地区占领15年期限的临近,法国更迫切地需要法德
边界的安全保证。
(2)德国虽然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尽早恢复国际大国地位,但在军事实力
尚达不到时,适当满足法国关于安全保障的要求,对德国的安全还是有利的。
(3)英国更愿在道威斯计划实施后,法德势均力敌,都不能称霸欧洲,而由它来充当两
国安全的保证者;同时,既可防止苏德接近,又可缓解紧张的英法关系。
在这种错综复杂
的矛盾及“私利”的驱使下,在英国干预和美国支持下召开的洛迦诺会议出台了《洛迦诺
公约》。
2.《洛迦诺公约》被称为“绥靖主义的先驱”
(1)它为德国取得了英法撤离莱茵区的承诺,恢复了德国领土主权。
英法放弃以国联
名义监控德国的军事发展,从此无法钳制德国的军备扩张。
(2)英国认为公约可以满足法国的安全要求,在外交上不再偏袒法国,而对德国宽容。
(3)英法在洛迦诺会议上默许德国可以变更东部边界,为德国日后的扩张埋下隐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