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作文话题解读与参考范文:“美育与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六作文“美
育与成长”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荀子·乐论》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译文:音乐在宗庙之中时,君臣上下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谐恭敬的;家门之内,父子兄弟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睦亲近的;乡里宗族之中,年长年少的人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乐顺畅的。


材料二中国近现代美学家蔡元培指出,悲剧和滑稽画“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进而“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

材料三德国美学家席勒说:“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和启发,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者结合自己参与的审美活动和美育实践,以“美育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审题可以用“推导法”,也可以用“倒推法”。

比如《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四作文》,有两则作文材料,而未明示作文主题,需要考生根据两则材料内容,找到共同点,从而推导出“人文精神影响着人的健康成长”的写作核心。

而这道有关热门主题“美育”的作文题,先提供了三则名人名言,并且在作文要求中明确了写作主题“美育与成长”,考生应牢牢扣住这个关键信息行文,而不能泛谈美的内涵。

不过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只写了“美”或“美育”,而没有关联到“成长”。

考生可根据“美育与成长”这一主题,倒推出三则名言的主要涵义,也就是说,它们都揭示了艺术审美(美育)对人的成长(性格塑造、人际关系和谐等)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古代儒家经典认为,音乐具有和谐君臣、家人、乡党关系的作用。

材料二,美学家蔡元培认为,富有美感的悲剧和滑稽画可以使人克服短视,超越功利得失,进而“陶养性灵”“进于高尚”。

材料三,著名画家席勒指出,审美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可对应材料一《荀子》观点),在个体身上建立和谐(可对应材料二蔡元培观点),并把和谐带入社会。

综合起来说,审美能使人陶养性灵、健全人格,让人与外界的交往和乐顺畅,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行文应围绕“美育与成长”这一主题,且“结合自己参与的审美活动和美育实践”来谈,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和真切感。

【精彩标题】
美育让成长更美好
美与成长两相依
美育,为成长着色
以美育之钥,开成长之门
以美润心,共赴成长
美育如曦光,普照成长路
以美育人,和谐生焉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美育有用,且有大用
培美育之壤,育和谐之才
向美而行奔和谐
以我之美,和谐世界之美
厚植美育,温润成长
美育花开
以美育人,美美与共
美育促成长,开出和谐花
以美育为基石,铺成长之大道
落花触衣袖留香
美育是一种“刚需”
慢慢走,欣赏啊!
当你欣赏初雪挂稍时
花遇和风,月遇丛云
美育是一剂良方
美如春风化雨露
蕴美于心,雕琢性灵
从美走向和谐
追求“美”,成就“和”
人生领路标,社会调和剂
以美润泽心中的白兰
怡悦人心的“水仙花”
一路花雨,一路成长
满身花雨伴君行
【名句素材】
蔡元培:在嚣杂的剧院中,演那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

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王国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歌德: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吴冠中: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巴金:人不只靠吃米活着。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别林斯基: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

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

(网络评论)
穆罕默德: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赵婀娜)
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人民网)
【优秀范文附点评】
成长宇宙,美如繁星
有人抱怨:这是一个“低美感社会”。

生活节奏不断加速,不少人困于内卷与躺平的怪圈,只顾匆匆赶路,只觉人生寡淡。

【简评:引出美的话题】殊不知,每个人都自成小宇宙,浩渺深邃,总有繁星闪闪,点缀其中。

这恰若美育,陪伴人成长。

【简评:关联美育和成长,照应、诠释标题】
季羡林有言:我们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是好事;获得名利,享受生活也无可厚非。

只是当我们都在拼死拼活,追求“六便士”时,是否应当放慢脚步,抬头看看美丽的星光呢?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用美养心,用美育人,当我们的成长有了美学的视角,负重的灵魂才能获得放松和愉悦。

【简评:结合现实,理性分析,简要说明美育对成长的意义】
美不只是艺术品,美育也不局限于学校的艺术课。

能使人心灵安适、和谐的,大底与美有关。

诗人黄仲则有诗云:“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这就是美。

四下无人,独自望天,花遇丛云,月伴繁星。

如此美丽的意境下,我们的身心也变得轻盈超脱了。

【简评:进一步指明美育的内涵外延。

考虑文章字数足够,此段删除亦可】
学会审美,指引我们陶养性灵,进乎高尚。

蔡元培先生对此有过阐释。

如果说学习知识是修建大楼的框架,使我们有立足社会之基,那么美就是大楼内的装饰,使我们内心亮堂、富丽。

倘若大楼只有外部的框架而没有内部的装饰,也就成了了无生机的屋架子。

人生缺了美育,自然兴味索然。

美育是“无用之用”,它似乎没有明码标价,却始终在滋养着一个人的灵魂。

【简评:结合作文材料,论证角度一,着笔于个人的角度】
学会审美,能以个体和谐为起点,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正如席勒所言:“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情趣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

”一个人内心圆融通达,自我得到完善,他与外界的联通也变得从容顺畅,好比繁星构成银河,美也会汇集成美的海洋,为社会的稳定筑牢基石。

于是,才有《大学》里的“天下为公”的和谐愿景,才有孔子心中“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礼治社会,更好的大同社会也已然可期。

【简评:结合作文材料,论证角度二,着笔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角度】
一个人不经美育的陶冶,轻则内心空洞洞,重则价值观扭曲,甚至蚕食虫蚀着整个社会的肌体。

前几年的“林森浩案”、“马加爵案”,震惊世人。

万古如长夜,所幸有星月。

倘有美驻心间,美育相随,人就会款款而行,而不至倾溢,又怎会做出极端暴力的不归路?【简评:反面角度论证,举例论证,继续关联“成长”】
揆诸今日,我们无法回避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不少人吐槽压力山大,灵魂喘不过气,这更加突显出美和美育的价值。

生活在钢构城市,不妨在微风轻拂中观朝阳喷薄,望夕阳沉落,去看花、看草、看山、看水、看星空……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只要你不紧闭眼睑,关锁心门。

倘能如此,便能细嗅生活的蔷薇,循着美的星光,品味苦中带甜的人生。

【简评:从现实层面,结合个人体验】
愿你我在这倥偬的苦旅中,一边低头急赶路,一边抬眼望星空,发现星光之美,欣赏生活之缤纷和成长之绚烂。

【简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