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二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烙.印( lào) 热枕神采奕.奕(yì) 雕梁画栋
B.莅.临( lì) 涉猎味同嚼.蜡( jué) 刨根问底
C.慷慨.( gài) 绽开栩.栩如生( xǔ) 精益求精
D.狡黠.( xiá) 伫立一气呵.成( hē) 不屑置辩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阳春三月,湘江河畔景色迷人,花团锦簇
....。

漫步江边,回想老师上课时旁征博引,各种典故信手拈
...
来.,庆幸自己听课时没有浮光掠影
....还能振振有词。

....,也至于在课堂上高谈阔论
A.花团锦簇B.信手拈来C.浮光掠影D.高谈阔论
3.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国别体史书可以查看战国时期刘向编辑的《战国策》,也可查阅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B.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讲述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小明是这样梳理作家作品的:《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D.古代有很多别称,如:社稷指国家、桑梓指家乡、汗青指史册、须眉指男子、鸿雁指书信等。

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链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冬奥健儿们让中国诗词更加熠熠生辉。

让我们一起感受冬奥赛场上的中国式浪漫吧!年仅21岁的李文龙,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银牌,真是!隋文静、韩聪,花滑团体赛双人滑短节目中以82.83分的成绩排名第一,真是!凌智、范苏圆,打赢中国冬奥军团首战,让更多中国观众关注冰壶运动,真是!
A.自古英雄出少年一片冰心在玉壶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B.自古英雄出少年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一片冰心在玉壶
C.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自古英雄出少年一片冰心在玉壶
D.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一片冰心在玉壶自古英雄出少年
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举办冬奥会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喜欢、熟悉和参与花样滑冰、高山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

B.随着全球性挑战不断出现,"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会使世界找到了"更团结"的契机。

C.中国能够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东冬奥会的原因,是因为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D.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冬奥制服装备,是成功办赛的重要保障,也是赛场上最亮丽的。

6.下列句子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赛事准备会议开始前,主持人说:"为了会议的顺利进行,请各位关闭手机,谢谢!"
B.小张在篮球比赛中遇到问题,向教练寻求帮助:"谢谢教练能尽绵薄之力帮助我!"
C.在羽毛球比赛中失利的小圆对本次比赛获胜的小雨说:"承让,承让向您学习!"
D.老张对女儿的乒乓球教练说:"令爱能在这次乒乓球比赛中获奖,全仗您的教导!"
7.默写句子。

①《十五从军征》:兔从狗洞入,。

②《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

③《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春》:一点点黄晕的光,。

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两句描写茫茫沙漠的恶劣天气,同时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⑥离家在外,停留在北固山的王湾会用","诗句抒发思乡之情,而离家在外的你又会如何排解这种相思之愁呢?
二、阅读(54分)
阅读
(一)配角
①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东北风鸣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上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刺穿严严实实的棉衣,戳得人骨头疼。

河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一个个抱着膀子,缩着脖子,上下牙齿打着架,吸溜着鼻子,脸上却绽放着五花八门的笑容。

②这里在拍电影。

③河水缓缓地流着,水面上三三两两漂浮着尚未解冻的冰碴子,一起一伏,优哉游哉。

④根据剧情,女主角失足掉进了河里,大喊"救命"。

在河边溜达的配角(一个老年男性拾荒者)闻听呼教声后,没有丝亳犹豫,一跃而起跳进河里,奋力把女主角救了出来。

⑤剧情就这么简单。

⑥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这一幕,接连排练了两三次,导演都摇头否定了,一脸的失望。

女主角的演技倒没什么毛病,问题出在配角身上,就是那个救人者。

⑦第一次,配角听到女主角的叫喊,犹豫了好几秒才跳进水里。

按照剧情,不能超过两秒;第二次,配角倒是没犹豫就扑进了河里,遇到冰凌茬子,有意地回避着,好像害怕被戳伤:第三次,配角表现得很勇敢,可惜,脸上的表情倒是不切实际,有点僵硬或者说是漠然,像是在演戏。

⑧别说是导演不满意,连围观的群众也都嗤之以鼻:
⑨"太假。

"
⑩"演技太差了。

"……
⑪女主角虽然穿着羽绒服,有防护措施,也无生命危险,但在零下十几度的河里呆着,那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哪一次下去不扑腾几分钟?若女主角是个大牌,早甩手不干了。

女主角是个没有出道的新手,说
得更具体一点,是个在校的学生。

此刻,她也不敢多说什么,瑟缩着身子,默默地掉着眼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不知是委屈还是寒冷,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导演不咸不淡地看了女主角一眼,然后命令道:"准备,下!"
⑫女主角忙擦了擦眼泪,甩掉裹在身上的棉大衣,听到导演的口令后,跳进了河里。

⑬此刻,只见岸边的一个拾荒者,看到女主角落水,没等她喊救命,就甩掉手里的蛇皮袋,扑.进了河里。

距离女主角还有一段距离。

他吃力地游着,脸上呈现出焦急的神色。

看得出,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两只手胡乱扒拉着,属于那种"狗刨式"。

他的手被冰凌茬子划破了,脸也被冰凌茬子划破了,却不管不顾,一边还焦急地大叫:"闺女,坚持住!闺女,坚持住!……终于女主角被救上了岸。

⑭围观的群众禁不住鼓掌叫好。

⑮导演也兴奋地跳起来,潇洒地打了个响指,说:"成了!"
⑯然而,很快大家发现救人的老汉不是剧组里的演员。

老汉的衣服真的是湿透了,汇集到脚下的水,瞬间凝固成了冰;脸和手上的伤口渗出来的血水也冻住了,不流动了。

⑰导演忙安排人给老汉更换衣服,包扎身上的伤口。

⑱这期间,女主角一直嘤嘤地哭着。

⑲导演拍了拍女主角的肩膀:"没事的,他虽然不是演员,但效果很好,很逼真,这个镜头就算成功了。

"
⑳女主角哭得更厉害了。

等到老汉换好衣服、包扎好伤口出来,导演率先开问:"老人家,您是一一
"俺、俺是个捡破烂的,刚好路过这里,看到闺女落水,啥也没想,就跳了下去……"老汉虽然换了衣服,嘴唇还乌青着。

女主角终于停止啜泣,上前托起老汉捆绑着纱布的手:"爸,我对不起您……"她想给老人个笑脸,不料,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

"傻孩子,跟爸不要说对不起。

"此时,老汉已经知道刚才是在拍戏,开心地笑了。

围观的人都傻眼了。

女主角是老汉的独生女。

她考上艺校后,老汉也悄悄到了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他没有别的手艺,只有捡破烂供女儿上学。

他怕给女儿丢脸,一直没有去找过她。

不过,他曾无数次到学校门口转悠,希望遇到女儿却一次也没有遇到过女儿。

今天外出捡破烂,也是碰巧遇到女儿在拍戏。

他以为女儿是意外落水,便不顾生命危险跳进了河里。

"大叔……今天您可帮了剧组的大忙。

谢谢您!"导演真诚地说道,掏出几张票子给老汉算作酬劳。

老汉拒绝了,说:"只要闺女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
顿时,现场又是掌声一片。

还有一个秘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老汉一生未娶,女主角是他收养的弃婴。

原载《河南工人日报》2021年6月19 日
8.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⑬段中加点的字"扑"生动准确地写出流浪老汉见人落水时跳水营救的着急心态。

B.文章⑪⑱⑳段都写到女主角的"哭",但是每一个"哭"都表达了女主角的不同心情。

C.文中第⑭段"围观的群众禁不住鼓掌叫好"只是因为流浪老汉在河水中救起了女孩。

D.父亲怕给女儿丢脸,悄悄来到女儿身边,但从来去找过她,从中看出父亲无私的爱。

9.从不同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⑦段为什么要详细写配角拍戏时出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
(二)大脑喜欢"屏读"还是"纸读"
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进入人们的视线。

屏读(数字化阅读)较之于纸读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

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
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0%,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读者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比例上升明显。

③屏读方便快捷、低碳环保,只需指尖轻轻一点海量资料瞬间呈现:屏读的视觉效果也日益精美,图文并茂加上动画视频,比印刷出来的铅字更吸引眼球。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于屏读的兴起忧心忡忡。

阅读研究专家曼根通过对网络读者行为分析后认为,屏读主要是略读或者浅层阅读、读者倾向于浏览、关键词识别、一次性阅读、非线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深度阅读的行为甚少,对于长篇幅的文章会避之不及,长此以往会降低一个人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④屏读的来源是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点,是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纸读的来源是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是作者和编辑推敲打磨的结晶,具有严谨性、系统性、文字准确性等优势。

如果阅读一则新闻,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里提供充足的资讯;如果阅读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理、逻辑严密的知识,还是徜徉于书页中更为舒畅。

⑤关于人脑对文字信息的处理,科学家根据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给出了简单的文字加工模型,
即描绘出相关的活跃脑区:文字首先通过视觉编码传递到视皮层进行识别,然后在联合皮层进行语义联想,联想过程会激活大量的神经元,进而引起情绪反应、推理、反思或表达等行为。

无论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还是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其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一致。

⑥但是屏读与纸读存在细节上的差异:纸读会伴随着翻书的动作、手指接触纸张传来真实的触觉;很多读者会因此而更倾向于纸读,觉得纸读更加"气定神闲",有一种踏实的掌控感和愉悦感,是屏读无法比拟的:除了触觉,我们的听觉嗅觉也在阅读过程中传递着微妙的信息:有些人习惯于听见翻书时的声音,嗅到印刷品散发出来的气息,虽然电子阅读器也在模拟翻书的声音,未来可能模拟书籍的气味,甚至根据文中场景释放出芳香。

⑦研究人员发现,阅读过程中并不是逐字逐句去看字,而是经常出现跳跃,当理解不了或者需要巩固的时候又会往回跳。

字体、行宽等差异会对阅读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你习惯了屏读时的"跳跃节拍",回到纸读可能有点不适应,反之亦然。

当然,大脑具有可塑性,阅读习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假如穿越回古代,我们就要适应龟壳上的甲骨文,竹简上的小篆,宣纸上的行书楷书或草书。

思想的载体一直在变,人类的文明如河流一般起伏向前。

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应当取长补短、共生互荣,屏读和纸读也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

公元前5世纪末,当文字传播正在挑战口头传播时,柏拉图曾表达过担忧:"信赖文字会阻止我们记忆。

"数字化阅读的出现,在扩大我们的阅读范围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大脑继续思考:如何去协调这两者的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诉求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得到最理想的阅读体验。

12.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屏读也就是常说的数字化阅读,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较之于纸读有快速居上的趋势。

B.无论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还是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其信息处理的过程总体一致。

C.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跳跃,所以字体行、宽等差异会对阅读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电子阅读器现在可以模拟翻书的声音、书籍的气味,甚至根据文中场景释放出芳香。

13.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认为屏读更有魅力,也有人认为纸读更能体现阅读的魅力,结合文章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
(三)网络语言暴力
[材料一]
2021年1月12日,有网友在其个人微博发文吐槽某演员是"老赖之女"。

此言论一出,引起其粉丝的
强烈不满,在原微博下发布大量谩骂评论。

不仅扒出该网友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而且还蜂拥至该校官博下留言,要求学校开除她学籍。

并威胁该网友称"24 小时内,要看到你微博顶置道歉,为期一年,否则你们学校教务处会接到我的电话"。

[材料二]
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统计表
[材料三]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主要呈现以下表现形态:一是散布谣言等虚假信息。

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通过不负责任的恶意传播,不仅侵害当事人的名誉和人格,还会成为触发公共事件以致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粗暴的谩骂和攻击性言论。

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事件或对社会上的不满现象,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过激言论,这些语言超越了正常的理性范围,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名誉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恶意滥用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一旦被恶意滥用,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选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群体极化"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提出的概念,指群体成员中原本已经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使得观点或态度向着某种极端方向转化,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激进。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给产生"群体极化"效应提供了一个极其方便的平台。

首先,由于互联网的互动性,个人可以只接受特定的信源提供的特定内容,与特定的个体交往。

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用户的自主性。

但另一方面,这不仅限制了个人的视野,还造成了极化效应,使得个人的行为观点变得更加极端,最终引发网络暴力。

尤其是当前网络赋予用户的匿名性,使得网民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得他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毫无顾忌地宣泄着非理性的情绪。

在此类事件中,负面消极的情绪比正面积极的情绪更容易被大家所分享,偏激的观点会不断地被更多人接受,再通过不同的社交平台持续扩散,进而又传播给他人。

(摘自网络)
网络不是超拔于现实的"虚拟社会","键盘侠"必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后果。

此前,广东一位网友就因
发动人肉搜索,被以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也提出,"从司法的角度,对网络暴力给予重拳打击"。

细化相关法规、加大惩戒力度,只有让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得到深刻教训,才能破除法不责众的想象。

在完善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呼唤道德文明在网络层面上的回归。

比如,韩国民间发起的"善意回帖"运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树立起友善的网络观念。

(摘自《北京日报》)
15.材料一中"扒"和"威胁"分别属于哪种网暴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思考,网络交流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和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的最大原因是网民盲目跟风和情绪发泄。

B.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的互动性给产生群体极化效应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平台。

C.负面消极的情绪比正面积极的情绪更容易被大家所分享,所以也就更容易传播。

D.网络不是超拔于现实的"虚拟社会","键盘侠"必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后果。

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子鱼论战
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②。

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④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⑤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⑥,不禽二毛⑦。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⑧,不鼓不成列。

"
——选自《左传》删改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②济:渡过泓水。

③司马:统率军队的高级长出官,指子鱼。

④陈:同"阵",意为摆好阵势。

⑤门官:国军的卫士。

⑥重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⑦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⑧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人既.成列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B.寡人虽.亡国之余虽.千里不敢易(《唐睢不辱使命》)
C.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门官歼焉.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用对话方法刻画人物,塑造了子鱼远见卓识的形象。

B.题目中的"论"就是讨论的意思,即子鱼与宋公讨论怎样作战。

C.《曹刿论战》中鲁国能抓住战机,然而本文中宋国却丧失了战机。

D.泓水之战宋公因为固执已见而失败,从反面说明纳谏的重要性。

阅读
(五ee明。

注释:①江馆:江边客舍。

②菱歌;采菱之歌。

2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宿江馆所见江边夜市的景色,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首句中的"生"字朴素而真切地写出微风新起的动态,奠定了轻柔的基调。

C.旅店夜宿题材的诗大多抒发羁旅乡愁这首诗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

D.末句写透过朦胧的夜色,自己走进夜市,身上的服装在灯光下格外明亮。

22.赏析"菱歌慢慢声"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10分)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

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学校拟开展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23.[任务一]你发现了"蛋包洋芋"的招牌,想拍照用于活动研究,为征得店主许可,你该如何与他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任务二]店铺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

你拍到了"蛋包洋芋"招牌的照片(如下图),请你对此招牌作出简单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任务三]为让店铺生意更加兴隆,请你为店主设计一条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书写5分,作文55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怀念童年,只为记住昔日成长路上的纯真与欢笑:怀念过去,只为记住你青春年少时不舍的浓浓友情:怀念昨日,只为留下温暖人心的一份深情……
请以"怀念"为题,记录你生命中难忘的点滴。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热枕"的"枕"应写作"忱",故错误;B:"嚼蜡"的"嚼"应读做"jiáo",故错误;C:"慨"应读作"kǎi";D: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准确的读音和准确书写。

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

多音字与多义字常常关联在一起,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答案】D
【解析】【分析】A:花团锦簇: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现用来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的景象。

这里使用正确;
B:信手拈来的意思是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

使用正确;
C:浮光掠影的意思是像水面的反光和一掠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使用正确;
D:高谈阔论的意思是形容没有实质内容而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对,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成语的运用要明白成语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不要前后矛盾。

不要错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3.【答案】A
【解析】【分析】A:《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不能查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只能查《战国策》,故错误;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记忆。

平时学习课文时要记住涉及的文化知识,比如古代的官职、古代的称呼、称谓、古代的计时纪年等等,主要作家作品的朝代、作者、篇章的内容不能混淆。

4.【答案】B
【解析】【分析】需要填的内容是对三类人的评价:第一是李文龙,前面有"仅21岁",说明年轻,与"少年"相照应,而且他本身也是男生;隋文静和韩聪是双人滑搭档,一男一女,正好称为"鸾凤",他们在冰上的舞蹈给人"飘飘神仙"的感觉,故用"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来形容他们再好不过;第三组人物的项目是"冰壶","冰"似"玉",所以,"一片冰心在玉壶"很形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

语言要连贯,一段话前后要统一,要注意有合理的顺序,要恰当使用关联
词、提示语或过渡句,使衔接过渡自然,要注意表述角度一致。

5.【答案】B
【解析】【分析】A:" 喜欢、熟悉和参与"语序不当;
B:正确;C: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和"是因为......"两句糅在一起了;
D:成分残缺,结尾少一个宾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病的分析,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6.【答案】A
【解析】【分析】A:主持人的话用了"请",用了"谢谢",态度恭敬得体,大方;
B:绵薄之力是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是谦辞,这里却说的教练,是他人,应用敬辞,故不得体;C:承让是承蒙相让的意思,一般是在比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时说的话,而小圆是失利者,故不得体;D:令爱是敬辞,敬称他人的女儿,多用于称呼对方的女儿,而本句是称自己的女儿,故不得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言运用之表达要得体的理解与掌握。

表达要得体首先要考虑写作的目的,目的不同,表达的方式、态度应有所不同,其次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第三还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语言。

7.【答案】①雉从梁上飞;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苟全性命于乱世;④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⑤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分析】1、填下句,"雉"不要写成"稚","梁"不要写成"粱";2、填下句,"阙"不要写成"阕";3、填上句,"苟"不要写成"荀";4、填下句,"托"不要写成"脱";5、6理解性默写,题干关键提示语是" 茫茫沙漠的恶劣天气","瀚"不要写成"翰","阑"不能写成"栏、拦"或"澜";7、8理解性默写,题干关键提示语是" 抒发思乡之情","雁"不能写成"燕","洛"不能写成"落"。

故答案为:①雉从梁上飞;
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④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默写。

首先要对诗文熟悉,其次是不写错别字。

功夫在平时,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同音字要仔细辨析。

对理解性填空,要读清楚读明白题干中的提示语,按照提示语的要求到诗中去找对应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