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热则减
沉涩
热 痞满势急 口渴喜冷 舌红苔黄 脉数 饮
『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痞满的病机
病机
基本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病性:虚实、寒热之分
病理演变:虚实转变
虚实夹杂证
『诊查要点』P 198
一、诊断依据 二、病证鉴别 三、相关检查
一、诊断依据
1、主症(必然症):胃脘痞塞(按之柔软,压 之不痛,望之无胀大)
b. 郁久化热者:+黄芩、黄连、吴茱萸
越鞠丸(芎术丸):香附子,苍术,川芎, 神曲,栀子。 (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肝脾郁结)
枳术丸:枳壳,白术。 (健脾消痞)
5、痞满—脾胃虚弱证
主症(特点):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 治 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③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④ 加 减: a. 脾虚湿滞者:+半夏、茯苓
阴虚………………………ຫໍສະໝຸດ 胃阴不足证 请看具体的案例题痞满之虚实鉴别表
病因 饮食
大便 舌苔 脉象
虚 无力运 食少纳呆, 常大便 舌淡, 脉虚无

饥饱均满 稀溏 苔薄 力
实 有邪阻 能食,食 常伴便 苔厚腻 脉实有
碍气机 后尤甚, 秘

饥时可缓
痞满之寒热鉴别表
病势
口渴
舌苔
脉象
寒 痞满绵绵, 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
不通”
3、范围
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类: ① 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下垂等,以胃脘部痞满为主要
表现 ② 检查无任何异常,仅表现为胃脘部痞满的症状
保持脾胃气机升降平衡的条件
1、脾胃本身功能正常(脾阳、胃阴) 2、无外邪、饮食等:如湿热、饮食不节 3、肝气调达
肝主疏泄—疏通、畅达全身气机
痞满的病因
连翘:散结,解热
2、痞满—痰湿中阻证
主症(特点):脘腹痞塞,胸膈满闷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
舌脉:舌苔白而厚腻,脉沉滑 ② 治 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③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 ④ 加 减: a. 痰湿甚胀满明显者:+枳实,莱菔子
b. 痰湿郁久化热:+黄连、黄芩、竹茹
与之相关的检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P199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
二、治疗原则-调理脾胃升降行气 除痞消满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
饮食内停—消食导滞
气虚—补中益气
痰湿中阻—除湿化痰
阴虚—养阴益胃
肝郁—理气解郁
湿热—清热祛湿
三、证治分类
1、湿热之邪:湿热结于胃脘…………………湿热阻胃证 2、内伤饮食: 饮食不节,食滞内停………饮食内停证
脾胃系病证—痞满
《中医内科学》第197页
『概述』
1、痞满的定义 2、痞满的历史沿革 3、范围
1、定义
痞 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 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部位:胃脘部--胃痞(心下痞)
关键词:痞(痞块、痞积)塞 胸膈胀满 主症
2、历史沿革
《内经》称之为“痞”、“痞塞”、“痞隔” 《伤寒论》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诸病源候论》 “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 治 法:养阴益胃,和中消痞 ③ 代表方:益胃汤 ④ 加 减: a. 津伤明显者:+石斛、花粉
b. 食滞者:+炒谷芽、炒麦芽(炒二芽)
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 一贯煎:沙参、麦冬、生地、当归、枸杞子、川楝子。
思考题
1、如何鉴别痞满与胸痹? 2、痞满分型以何为纲?分别有哪些证型? 3、简述湿热阻胃证和痰湿中阻证痞满的证候特
1、湿热之邪:湿热结于胃脘 2、内伤饮食: 饮食不节,食滞内停
损伤脾胃,痰湿中阻 3、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郁气滞 4、脾胃虚弱: 气虚
阴虚
痞满的证型
1、湿热之邪:湿热结于胃脘…………………湿热阻胃证 2、内伤饮食: 饮食不节,食滞内停………饮食内停证
损伤脾胃,痰湿中阻………痰湿中阻证 3、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 4、脾胃虚弱: 气虚…………………………脾胃虚弱证
二陈汤:陈皮,陈半夏,茯苓,甘草。 (燥湿化痰)
平胃散:苍术,川朴,陈皮,甘草。 (化湿理气)
3、痞满—湿热阻胃证
主症(特点):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② 治 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③ 代表方:泻心汤合连朴饮 ④ 加 减: a. 嘈杂明显者:+黄连、吴茱萸
b. 呕心明显者:+姜竹茹、旋覆花
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泻热破结,燥湿)
连朴饮:黄连,川朴,石菖蒲,制半夏, 芦根,栀子,豆豉。 (清热燥湿,理气化浊)
4、痞满—肝胃不和证
主症(特点):脘腹痞闷,胸胁胀满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② 治 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③ 代表方:越鞠丸合枳术丸 ④ 加 减: a. 气郁明显者:+柴胡、郁金、川朴
损伤脾胃,痰湿中阻………痰湿中阻证 3、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 4、脾胃虚弱: 气虚…………………………脾胃虚弱证
阴虚…………………………胃阴不足证
1、痞满—饮食内停证
主症(特点):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嗳腐吞酸,恶食呕吐,大便不调,胃臭如败卵
b. 伴有阳虚者:+附子、干姜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白术,甘草。
黄芪:补中益气 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 当归:养血 陈皮:理气 升麻、柴胡:提升下陷之气
6、痞满—胃阴不足证
主症(特点):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② 治 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③ 代表方:保和丸 ④ 加 减: a. 食积化热:+大黄,枳实,
b. 兼脾虚便溏:+白术,炒扁豆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 子。
山楂:长于消肉食
神曲:于消酒食陈腐
消一切食积
莱菔子:长于消谷面
半夏、陈皮:理气化湿
茯苓:健脾利湿
2、次症(或然症、兼症):食少纳呆,嗳气等 3、病史(诱发因素、病因):情志、饮食、寒
温等
二、病证鉴别
1、痞满与胃痛 2、痞满与鼓胀
相同点:部位都在胃脘 不同点:胃痛以痛为主;痞满以痞为主。
3、痞满与胸痹
相同点:均有胸膈不适,或脘腹不舒 不同点:病位、病机
三、相关检查
临床思路: 初步考虑为某个疾病 需要与某个疾病鉴别
点及治疗。
案例1 患者男性,58岁,脘腹胀闷已数月,近因
胀闷加重且不思饮食而自服吗叮啉,收效不佳, 故来院诊治。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形体偏瘦,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苔薄, 脉弱。
案例2 患者女性,44岁,半月前饮食不节胃脘胀
满,不思饮食,半饥半饱两天后胃脘胀满感渐 消。近3天来感脘痞不适,呕恶纳呆,且头晕 目弦,身重困倦,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 弦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