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检测卷
、单选题(共15题;共30 分)
1.如图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2.课外实践小组测定了以下食物的 PH,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
3.3 3.5〜
4.5
6.3 〜6.6
7.8 〜
8.0
3.微型实验具有节约成本、现象明显等特点。
如图是微型实验装置 ——井穴板,向其中 4个井穴分别滴加
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
3滴,再各加1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
B.葡萄汁
C.苹果汁
D.鸡蛋清 A. 四种溶液都显酸性
C •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色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固体氢氧化钠要密闭保存
C •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D 上述溶液如果滴加酚酞试剂也变红色 )
B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吸收热量
D.氢氧化钠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豆腐发酵制臭豆腐 黄豆酿酱油
D.
水果榨果汁
5.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6. 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精反应
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②③④
7. 某同学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用了以下的方法判断:①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
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② 滴加BaC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③ 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变质。
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③BD③(①②D D②③
8. 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是La2O3 ,La(OH)a是不溶于水的碱,LaC3和La (NO3)3都可溶于水。
由此判断下列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3的是()
A. La2O3+HCl 1
B. La(OH>+HCI
C. NaCl+La(OH3 M
D. La+HCl
9. 现有盐酸和BaC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
则X可能
A.稀硫酸
B.纯碱溶液
C.食盐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选项性质用途
A氢氧化钙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氨气
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铁锈
A. A
B. B ii
C. C
D. D
11.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
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甲乙
KOH溶液
①HNO3和Mg(NO3)2的混合溶
液
②Ag—Zn合金稀H2SQ
③久置空气中的铝片稀盐酸
④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稀HNQ
⑤HCl和H2SO4的混合酸Ba(NO3)2 溶液
A.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12. 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能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酸溶液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只要存在氨离子的溶液就一定是酸溶液
B. NaOH溶液中0H-能与酸反应,所以KOH溶液中的0H-也能与酸反应
C. 碳酸盐与盐碳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段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些
D. 乙烯(C2H4)和甲烷是有机物,都含有C、H元素,所以含C、H元素的化合物部是有机物
13•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3溶液显黄色不是C「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意义的是()
A. 加水稀释后FeC3溶液黄色变浅
B. 向FeC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 向FeC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 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14•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溶液,需要100克8%的KOH溶液,若改用100克8%的NaOH溶液,则反应
后溶液的pH为()
A.大于7 B」、于7 (等于7 D无法确定
15•某固体由Ba2+、Cu2+、Na+、Cl-、打d、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
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2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
③在无色滤液中滴加AgNQ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由此推断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A. Na+、、
B. Na+、、、C「
C. B『+、、、C「
D. CU、Ba2+、、
、填空题(共5题;共22 分)
16•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 •烧碱、c.熟石灰、d.食盐、e •纯碱,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不得
重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17. (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 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
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性。
18. 稀盐酸是实验室中一种重要的试剂,用途广泛。
(1)小叶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与之反应。
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
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 (写序号)。
A.铁B吕C R化铜D氢氧化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熾实验室制取C6
19•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 化学扑克
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
家。
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
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
(如图)。
■▼♦
二更化碳轶
HC;co:Ca(QH):Fl CuSOi
甲A E C D
(1) 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T_____________
(2) 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T_________ 。
20. 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 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的现象是: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2分)
21.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
题: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 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pH分别为
5.4、
6.3、6.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
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
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的错误并订正__________ 。
(2)组内有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 。
(3)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
化学原理最可能是_________ 。
22. 【实验目的】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CC3的质量分数。
【实验资料】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CC3 ,还含有少量K>SC4和KCI。
【实验过程】
(1) 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 ______ c 「,请写出实验方法: 。
(2)
小柯用图示
装置测定草木灰中 2CQ 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 c 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 K 2CQ 的质量 (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 B 、C 中的
反应物外,还可以 _________ 。
23•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是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 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1)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全部是 NaOH; 猜想二:完全变质,全部是 Na z CQ ;
猜想三: _________ 。
(2)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后有放热现象,说明这瓶固体中含有 ② 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
③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瓶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 象
结论
I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②
① 填化学式)溶液
n 、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
无色酚酞溶液变 ③猜想 液
红
确
四、解答题(共2题;共26 分)
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 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 (填“PA 或 “AB'
段。
(2)
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 ,杯中溶液的pH 如何变化?
(3) 原溶液中HCI 的质量是多少克?
(4) 当滴入Na 2CO 3溶液至图中B 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 精确到0.1%)
25•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 反应(所得溶
24.在一烧杯中盛有 CaC 2和HCI 的混合溶液
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Na
CC 溶
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计算:
组。
(2) 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 表中a的值为__________ 。
(4) 求表中m的值。
答案
一、 单选题
I. D 2. C 3.A 4. B 5. B 6. B 7. B 8. C 9.B
10. B
II. B 12. B 13. A 14. A 15.A
二、 填空题
16. (1) a (2) c (3) e 17. (1)脱水(2)挥发
18. (1) A,C,D (2)②③④
19. (1) CDBA(2) BDC(A)
20. (1)石蕊变红(2) HCI+AgNO 3=AgCI J +HNO
三、 实验探究题
21. (1)③ 错,不能用pH 试纸蘸取,应该用 pH 计测量其pH 值(2)要设置对照实验
(3) 茶水呈酸性,与水垢中的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22. (1 )首先加入跑题的 Ba(N03)后静置 撚后取上层清液加入 AgNO 3和稀HNO 3
(2)使B 中产生的CQ 全部排入C 2中,使之充分吸收
23. (1)含有 Na 2CO 3 和 NaOH (2) NaOH ; 2NaOH+CQ=Na 2CQ+H 2O ; BaC 2 ; NaOH ;③
四、 解答题
24. (1) PA
(2) 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3) 设HCI 的质量为:Xg ;
Na 2CO 3+2HCl=2NaCl+H2O+C(O[
106 73
106 10% X 106 _ 13 106x1= T
X=7.3g ;
(4)
设与HCI 反应产生NaCI 的质量为yg;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zg;
Na 2CO 3+2HCl=2NaCl+H2O+C(O[
y=11.7g z=4.4g
106 117 44 106 10% 106 y
in 44
« I H-
设与CaC2反应产生的CaCO的质量为mg;产生的NaCI的质量为ng; m m-0.7g
Na2CQ+CaC2=CaCC3』+2NaCI
106 100 117
(212-106) 10% m n
106 _ 100 _ 117
(212-106^10°^ - ,n-丹
m=10g n=11.7g;
m溶液
=100g+212g-4.4g-10g=297.6g ;
1L7^-1L7^
NaCl%= 其100% =7.9%;
25. (1) 一和二
(2)解:第一组中产生CO2 质量m=103.0g —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2HCI=CaQ+ 100
x
LOO x
44 -CQ f +H0 44
1.1g
x=2.5g
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 3.0g —2.5g=0.5g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2.5g:0.5g=5:1
答: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是5:1。
(3) 105.5
(4)解法1: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
100.0g + 9.0g—105.0g=4.0g
9.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5g x 3=7.5g
CaCO+2HCI=CaQ+ CQ f +H0
100 44
7.5g —m 4.0g—m
44 —
解得:m=1.25g
答:m的值是1.25g。
解法2:据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质量为m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使溶液质量增加: 103.8g + (103.8g —101.9g) —105.0g=0.7g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0.7g
CaCO+2HCI=CaC2+ CQ f +H2O
100 44
第9页共10页
LOO _m -
44 mg
解得:m=1.25g
答:m的值是1.25g。
m m-0.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