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激情教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激情教学法
摘要: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
效果也就越好。

因此,我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激情教学法,即运用教育的艺术,
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学生乐于自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
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激情教学
激情教学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老师让学生通过展示、表达或阅读途径激情,也可以是师生双方共同激情,但主动权在老师,只有老师激情了,才能感染
学生,带动学生也激情,从而使学生最快进入角色,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只有运
用激情教学,才能增强课堂活力。

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激情教学,增强
课堂活力呢?
一、以声激情
课堂教学的语言是以声音为媒介传播的。

朱自清先生也曾在论及教育时说过:“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言……”可见教师
的语言何等重要。

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感情的讲述,将无声蕴情的历史化为有声
溢情的语言,诉之于学生的听觉,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
的共鸣。

这种有感情的讲述,需要教师抑扬顿挫的声调。

言为心声,语言是感情
的载体,平淡乏味的语言不可能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
术修养。

笔者曾观看过北京市优秀历史教师朱尔澄讲课的一段录像,她的语言之
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她在讲述都江堰的分水嘴时说:“你看那分水嘴,怎么就能在冬春枯水季节自动按比例把大约十分之四的江水排向外江,将十分之六
的江水引进内江。

到了夏秋洪水季节,分水鱼嘴又能把比例颠倒过来……至于那飞沙堰的溢洪或挡水,还能排沙,怎么就那样遂人心愿!在宝瓶口那儿就好象有一
个专门的调控装置,只能引入必要的用水量,多余的江水必然是逼迫它们涌向飞
沙堰,越过飞沙堰泄入外江。

奔腾咆哮的岷江水,安流顺轨,川西平原‘水旱从人’,赢得‘天府’的美称。

”一个都江堰竟被她讲得回肠荡气,简直是文学的语言。

这种带着深厚的感情讲解和赞赏都江堰,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对这水利工程
的伟大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

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开,也不能互相代替。

当学生在知识认知的时候,情感也在发
生变化,教师通过有声的语言把无声的历史传给了学生,拨动了学生心灵的弦索,这种心灵的感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延安军民的
大生产运动时,我们可以饱含深情地讲讲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的事例。

再如讲述
文化史,特别是讲唐诗、宋词之类的诗词时,如果我们教师能用优美的语音语调
朗诵,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情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境激情
历史情境教学作为新时期教学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
途径,其教学优势在于将历史知识与具有启发性的生活情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注重的是历史教学过
程的层层推进,一步步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教
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应用情境教学法,
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由于年龄特征的关系,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情感型的。

而情感总是
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创设与教材
相适应的情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习成为一种心理的需要。

经常运
用的方法是:
1、创设问题情境。

这是历史教师经常提到的一个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确能激发学生情趣的方法。

如我在指导学生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单纯
客观地介绍画面情景虽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但如进一步探讨,情趣就更大了。

我说:“你们说《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春景还是秋景?”这一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开始了,观察得更仔细了,许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或说春景,或说秋景,辩
论纷繁,莫衷一是。

于是我把历史上的两种观点告诉同学,此举一是想激发学生
兴趣,二是想引导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以求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再如讲美国独立战争,先拿出一面美国国旗,问:“美国国旗上红白相间的13块
地代表什么?50颗星代表什么?”然后指出:“红白相间的13块代表最早的13块
英国殖民地,那么它是怎么独立的呢?”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后再开始讲美国独立战争,就很自然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创设历史情境。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如能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气氛,学生便能受到陶冶。

如讲到“东林党”,我带学生参观
了东林书院,感受那静穆的气氛,想象那东林党人当年在此讲学和议论朝政的情境,理解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的含义。

现行新教材的图片、插图比以前的课本不知多了多少,我们历史教师要
充分利用这些资料。

而板书艺术也能为创设有关历史情境提供帮助。

如讲三国鼎立,先画一只鼎,给学生一个直观印象,然后理解鼎立的意思。

利用音乐也能创
设历史情境,因为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人类性情的熔炉,是使人类
爆发出创新火花的基石。

如讲红军被迫北上抗日进行长征时,放上一段《十送红军》,那如诉如泣的歌声会使学生感染到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情,同时对“被迫”两
字有更好的理解。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
我们的教学创设了更好的情境。

它从视觉上、听觉上使课堂气氛焕然一新,对情
境教学更为有利。

它可以让学生置身在看得见、听得清、觉得出的氛围中,去领
略形、色、光、声等美感。

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多媒体课件信息量极为丰富,它
能再现部分历史画面,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代中,激
发了历史情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运用这些现
代化手段,为历史教学服务。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激情教学的艺术方法是很多很多的,
一切都在我们教师的钻研之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是教学
的灵魂。

我们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激情,首先自己要有真情。

因此,教师要不断提
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才能在教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文献
[1]王彦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激励策略[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07).
[2]宋爱泉.浅析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J].科教文汇,2007(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