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测试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2年4月,南非巴伯顿·玛空瓦山脉发现了位于32亿年前岩层中的地球首个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小组在该处岩层中发现了古微生物化石,这些古微生物活着时可能以硫酸盐为食,或者通过光合作用以铁为食。
题中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B.形态微小C.需要获取营养D.生长和繁殖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都有消化系统D.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物之间什么样的关系
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
4.
对于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能运动B.都具有应激性C.都有繁殖现象D.都有生长现象
5.
以下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无机环境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无机环境
6.
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A.空气B.阳光C.稻螟D.水分
7.
下列是四位同学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
8.
下列关于草原某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草→昆虫→青蛙B.狐→兔→草
C.蘑菇→鼠→蛇→鹰D.草→蚱蜢→食虫鸟
9.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会演奏的机器人B.美丽的生石花C.壮观的珊瑚岛D.神奇的钟乳石
10.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A.马B.蜘蛛C.蘑菇D.烟草病毒
11.
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有四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不停循环的
C.细菌和真菌多数是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鸟
12.
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指( )
A.人
B.动物
C.绿色植物
D.生活在大气圈中的生物
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与松减少水分散失相适应的特点( )
A.叶的表皮外面有较厚的角质层B.叶细长如针
C.松树的根系十分发达D.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
14.
红柳(如图)能顽强地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耐高温、耐干旱。
它的根扎得很深,能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开花结果。
这主要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繁殖后代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D.生物能适应环境
15.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珊瑚B.珊瑚虫C.珊瑚礁D.机器人
16.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17.
初冬,大雁往南方迁徙。
影响大雁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湿度
18.
下列生物现象中,属于拟态的是( )
A.雷鸟在冬季换上白色羽毛和雪的颜色一样
B.绿色的青蛙浮在池塘浮萍中,很难被昆虫发现
C.竹节虫长得像竹节,很难被天敌发现
D.蝗虫身体呈绿色,鸟类很难捕食到
19.
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小麦和杂草
B.猫和老鼠
C.青蛙和蛇
D.蛔虫与人
20.
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中,同学们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让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模拟个体体色的变异类型
B.实验者模拟捕食者
C.黄布模拟生物的生存环境
D.实验者背对黄布是为了不让小纸片发现自己
21.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请你指出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狗②山羊③腐木④钟乳石⑤蝗虫模型⑥蜡笔⑦绿草
A.①②⑤⑥⑦B.①②⑦C.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⑦
22.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树B.一只鸟C.一群羊D.一片草地
23.
以下对生态系统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森林里的腐木属于生产者
C.森林里的蘑菇属于生产者D.森林里的蛇属于消费者
24.
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合作C.寄生D.共生
25.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B.钟乳石
C.珊瑚虫D.烟花
2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此句诗中描述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人
27.
下列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①填海造陆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①②B.①②④⑥C.③⑤D.②④⑤⑥
28.
下列实例中,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影响生物生活的是( )
①荒漠中生活的骆驼,排尿和出汗都很少②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③山上的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在海拔不同的地方④木板下的草芦幼苗向外弯曲生长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9.
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铁钉生锈B.雨后春笋C.水滴石穿D.电闪雷鸣
30.
金丝峡是秦岭地区最完整的嶂谷地质构造,以“窄、幽、秀、奇”而闻名,是休闲度假、寻觅探幽的旅游胜地。
下列相关景象或生物结构,与生命现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莲的藕、叶柄和叶片中均有气腔孔,且彼此贯通——生物适应环境
B.河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向阳处的植物要比背阴处的植物长得茂盛——环境影响生物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
(3)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
了___和___两种环境。
(4)方法步骤
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
明亮3222232211
黑暗17181818181718181919
(5)结论: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的环境中生活。
(6)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
(7)若要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应设计干燥和___两种环境。
2.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请据图回答:
(1)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的原因是细菌和真菌将它们分解成为气体A________和无机盐、水。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________角色。
(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物质B________分解,变成简单的________如水、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所利用。
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3.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
如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鸟会飞,蝙蝠也会飞,但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具有_______的特征。
(2)杂食性鸟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中还需要补充的生物部分是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
若图2中的食物链对应图1中的某条含昆虫的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4)图2中,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填数字)。
4.
白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日常生活中的木材和木制品、甚至衣服等都是白蚁的食物。
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生存的影响,将
100只生长状况良好的白蚁平均分成五组,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其他条件相同),下列是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
培养温度9℃4℃1℃-1℃-3℃
白蚁数(只)2020202020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30天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28天14天9天7天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
(2)实验中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_____越不利于白蚁的生存。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测有_____(填序号,多选)。
①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白蚁多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白蚁多③60℃条件下白蚁会大量死
亡④9℃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
(5)我们将影响白蚁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_____和_____。
5.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形式循环的,而在食物链中各生物成分之间主要是以____形式传递的。
(2)请写出图中包含的食物链_________。
(3)图中的B是__,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指___________。
(4)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6.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组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明亮外/只23313212
阴暗处/只87797898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
(3)某同学建议挑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
(4)统计并计算全班的平均值,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____。
(5)如果还想继续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像该实验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____实验。
(6)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____。
7.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功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B.分解无机物
C.以动植物为食,分解有机物
D.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8.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一侧盖上纸板。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
了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各放入______只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4)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
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
境
明
3222232212
亮
黑
17181818181718181918
暗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请问: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_________,对实验数据要求_______,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____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___→鹰,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
10.
资料一:2019年12月起,非洲沙漠蝗虫引发的罕见蝗灾席卷了20多个国家,蝗虫所到之处吃光一切能啃食的植被,大量农田被摧毁,受灾面积达1.6千万平方公里。
非洲沙漠蝗虫离我国的边境线只一步之遥,专家分析认为此次蝗虫侵入我国可能性小,但要防患于未然。
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为了整治蝗虫,我们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来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殖的生态条件;采取“牧鸡治蝗”的生物防治法,通过饲养牧鸡、粉红琼鸟等天敌专门捕食蝗虫等,最终使蝗灾得以有效整治。
资料二:牙买加盛产甘蔗,但是鼠害非常严重。
当地人为了控制老鼠的繁殖,引进了老鼠的天敌﹣﹣獴。
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没有天敌,獴大量繁殖。
虽然老鼠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獴也大量捕食鸟类,从而导致了甘蔗甲虫泛滥成灾,对甘蔗造成严重危害。
如图为该农田中的食物网示意如图:
(1)资料一里的蝗虫啃食植被,破坏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根据“牧鸡治蝗”的治理方法,补充对应的食物
链:_____→_____→鸡。
(2)在开展“牧鸡治蝗”之前,有农户先尝试了播洒农药的方式,根据上题的食物链,农药最终会在_____体内大量积累;因
此,与农药治理方式相比,“牧鸡治蝗”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
(3)资料二中獴的引入与“牧鸡治蝗”均属于生物治理,但通过资料分析,盲目引入新物种,可能会破坏_____,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
(4)资料二中如图所示共有_____条食物链,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非生物因素和_____。
(5)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