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端以正”对医德和师德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中医杂志2020年7月第55卷第7期
.537 .中医文化
《黄帝内经》“端以正”对医德和师德的启示
冯文林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关键词黄帝内经端以正医德师德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 部分组成。

其中除了治病救人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外,还 载有作为合格医生所具有的素养和作为授业解惑的中 医学教师所具有的品德等。

医德和师德的兼备是中医学 长盛不衰的基础。

《素问•针解》《灵枢•邪客》《灵枢•官 能》都提到了“端以正”。

“正”本义指充足,正直,如《新 书-道术》曰:“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

”《尔雅•释 诂》曰:“正,直也。

”《内经》所论之“正”有不同层次的多 种涵义:或指正常;或指正气;或指采用正常的治疗方 法;或指旺盛;或指正常生长、生化;或有正当,合适等多 种含义m。

本文通过《内经》中“端以正”所涉及的“正”来 探求对医德和师德的启示。

1对医德的启不
医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救死扶伤,所以高超的医术是 医生应必备的品德之一。

《内经》多篇提到“正行无问”,正确实施医药和针刺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而没有任何 疑问。

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提到:“故知逆与从,正行 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素 问•至真要大论》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

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 经。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灵枢•小针解》曰:“明知逆顺正行 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

”与“正行”等同的重要的就是 “端以正”的医德。

医患关系自古都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 的话题。

所以医生态度在临证时显得尤为重要。

“端以 正”的医德,在《内经》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病因的正确认识,如《灵枢•五变》指出邪气伤人一视 同仁:“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 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医生临证时 对待疑难疾病的病人就可以据此解答其患病之疑问,这 正是与“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 *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医百日通—中医 药知识普及读本的编写与出版,编号=201609010011;南方医 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项目思政 教育融入《黄帝内经》教学的探索,编号:zyypy 190029论》)截然相反的情况。

第二,对病证的正确认识,如《素 问•六节脏象论》指出了根据阴阳变化的多少以确定不 同的名称:“因变以正名。

”医生临证时依据四诊合参以 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

第三,针刺治病时态度要端正,即“欲端以正也”(《素问•针解》),一方面医生要调摄病人 的精神,即“必正其神者”(《素问•针解》),另一方面医 生取穴要准确,目卩“正指直刺”(《灵枢•九针十二原》),尤其在补泻法的操作中分别强调指出了“泻欲端以正”(《灵枢•邪客》),以及“补”“必端以正”(《灵枢•官能》)。

可见,“端以正”的医德是与医术相辅相成的,也是治病 显效的保证。

2对师德的启不
《内经》对教师同样提出了 “德术兼备”的要求,尤其 是在《素问•金匮真言论》提出了“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 授”,以保证医学教育的正统性、纯洁性、求真性、精英 性,其中“非其真勿授”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 内容才能够明道。

《内经》“端以正”也是对师德的精辟概 括。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医学理论素养,即“正其 理”(《素问•阴阳类论》);其次,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应 该“端正敦厚”(《灵枢•逆顺肥瘦》);第三,教师向学生 阐发和传授医学道理应该正确无误,即“正其道”(《灵 枢•官能》)。

3小结
自《内经》成书以来,历代医家依循《内经》的主旨进 行了不断地研习与实践,从而将中医发展创新至今:《内经》的价值不仅仅是中医临证积累和理论升华,还蕴含 着医生和教师所具备的品德,这也是中医学发展前进中 必备的重要因素。

《素问•针解》《灵枢•邪客》《灵枢•官 能》中都提到了“端以正",所以医生和教师都应该“正其 心”“正其身”,不管是对待病人还是对待学生都要态度 品行端正、严肃认真、胸怀坦荡、作风正派,同时对待中 医药的治学态度也要十分严谨。

4参考文献
[1]赵红霞,汪文来,刘治中,等.《黄帝内经》中“正”字涵义辨 析撑[J].中国医药导刊.2019,11(9): 1164-1167.
收稿日期2019-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