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07-30T02:26:44.89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3期作者:何玉池[导读] ①患者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
②患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年龄超过60岁。
③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④患者有正常的认知和交流能力。
⑤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贺州广济医院眼科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筛选1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是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按时就诊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别纳入到路径组和对照组,分别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和临床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住院时间和满意度。
结果:路径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更高,且住院时间更短;路径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互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治疗配合度,是患者及早康复的保障,也利于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住院时间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疾病发生后对患者生活、健康困扰严重。
对于治疗期间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均非常重要,根据高效的护理服务也是治疗效率的保障[1]。
此次研究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
筛选1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是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按时就诊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别纳入到路径组和对照组,每组有70例患者。
路径组内有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60~80岁,中位年龄(69.43±2.32)岁;患病部位:左眼34例,右眼36例。
对照组内有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60~82岁,中位年龄(71.16±2.75)岁;患病部位:左眼33例,右眼37例。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
②患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年龄超过60岁。
③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④患者有正常的认知和交流能力。
⑤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有意识障碍;有手术禁忌。
1.3方法
所有患者经细致检查入组,证实为老年性白内障,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
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路径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开展护理工作,方法:
1.3.1制定路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多方面调查,总结疾病特点、老年患者的特点,明确从入院到出院常发生的不良状况、并发症,掌握患者多个方面的需求,科室护理人员一同探讨护理重点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路径内容,并以表格形式制定灵活的实施计划,保障这项工作具备持续性、有效性、全面性。
1.3.2路径内容①患者来院时,引导患者根据高效的完成检查,了解患者的需求,予以及时的帮助,将诊治情况如实的告知,与其分析各项检查指标的意义。
注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帮助患者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
协助患者完成住院手续的办理,介绍病区环境、讲解住院相关制度。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个人档案,为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不利于治疗的因素,制定护理方案。
②治疗开始后,让患者与家属明确各个阶段怎样配合治疗、合理饮食,进行白内障疾病知识宣教,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危险因素、治疗重点,传授自我护理技巧,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③治疗第2d,准确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向患者说明各项检查的时间安排,施行各项操作是告知操作的目的和配合要点,说明注意事项。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说明不良情绪对治疗效率的影响,教会患者怎样应对不良情绪,更加积极的参与治疗。
③明确手术方案后,详细告知手术安排,细化手术流程、麻醉方法,说明怎样高效配合,引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④手术当天,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和心理支持,手术完成后将患者的手术情况如实告知,向家属说明恢复阶段要注意的事项。
加强观察,定时问询患者的感觉,观察其各方面的反馈。
⑤术后2d~出院,帮助患者积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定时观察其眼部状况,了解有无分泌物或红肿。
将患者需要应用的药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说明。
给予患者个体化的饮食指导,保障康复期间营养的摄入均衡、充足。
⑥出院时,给予患者详尽的居家指导,告知出院后在用眼方面的注意要点,传授眼部保健常识。
1.4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出院时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5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住院时间
路径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更高,且住院时间更短,两组互比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3讨论
白内障在眼科临床发生率较高,年龄偏大人群是主要的患者群体,老年性白内障有非常高的致盲风险[2]。
老年性白内障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若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多主张行手术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改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3-4]。
老年患者,机体整体状况并不理想,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眼部疾病患者普遍心理状况偏差,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往往是对疾病、治疗认知不足,使得配合度下降,也可能因为不良情绪影响耐受能力、甚至是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护理工作对此类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提高认知、配合度、治疗安全性[5]。
临床护理路径是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于首先提出,基本的施护理念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将护理服务改善的更加具有调理和时效性,强调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阶段的特点,予以阶段性、个体化、针对性的干预,被认为是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有效护理模式。
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其制定具备灵活性、针对性的路径内容,从入院开始,给予患者实时的指导,对其认知进行干预,关注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路径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更高,且住院时间更短;路径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互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治疗配合度,是患者及早康复的保障,也利于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巧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护理的临床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6(B03):1149-1150.
[2]池彩琴.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5):627-629.
[3]杨梅.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9):215-217.
[4]李莎,朱群丽,高金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5):165-166.
[5]夏玉妹,张建萍.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9(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