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三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实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一次升华,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的预备知识,又是学生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
它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本节课,最大特点,是结合图形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这充分表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所以,这个节课,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动手水平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度析,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作出函数y=ax2+c的图象,比较函数y=ax2和函数y=ax2+c的异同,理解它们的性质;函数y=ax2+c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掌握抛物线的上下平移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会做函数y=ax2和y=ax2+c的图象,并能比较它们的异同;理解a,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准确说出两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理解抛物线y=ax2上下平移规律。
水平目标
本节课,过程是由抽象到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既二次函数y=ax2+c的关系式——作出图像——说出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观察、探讨、分析、分类讨论的水平。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作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结构设计
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学教结合式。
让学生先自己动手画图,然后由老师来演示,这样从直观的看图观察,思考,提问,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学教结合”为模式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
教师先从回忆函数y=ax2图象与性质,从而导入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
与性质,进而带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②参与阶段。
学生围绕目标自我表现,相互交流,启发理解。
③应用与升华阶段。
这个阶段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
延伸阶段要做到“三
化”,一是知识的深化,二是知识向水平、技能的转化,三是学习
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powerpoint、《几何画板》两种软件结合起来制作上课课件。
制作的课件,不但课堂所授容量大,而且,利用作二次函数图像的动画性,更加形象的反映出作图的过程,增加数学的美感,激发学生作图的兴趣。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合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这两种软件制作了课件,特别是《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画出了标准、动画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让抽象思维不强的学生,更加形象的结合图形,分析说出二次函数y=ax2的相关性质,充分表达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我要求学生“先观察后思考”、“先做后说”、“先讨论后总结”,“师生共做”充分表达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让学生有观察,有思考,有讨论,有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率、高质量地上好这个堂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