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化学下第二次模拟试题(有答案)(已审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试卷分为Ⅰ、Ⅱ两卷,共18题,共5页,另有答题卡。
2.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10题,25分)
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 铅笔将该选项涂黑。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玩具
B .纯棉帽子
C .陶瓷餐具
D .黄金饰品 2 .填涂答题卡时必须用2B 铅笔。
2B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A .金刚石
B .石墨
C .木炭
D .活性炭
3.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 .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B .沸点较低,容易气化
C .不支持燃烧
D .可燃性
4.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重要步骤,其化学反应4NH 3+5O 2 4NO+6H 2O 中,反应后化合价发
生变化的元素有
A .只有N
B .只有O
C .有N 和H
D .有N 和O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食盐水
C .套橡胶管
D .测溶液pH 6.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出现4种分
子 B .参加反应的A 2与B 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图中生成物有2种
D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7.二甲醚(C 2H 6O )以其无污染、易于制造的特征,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而普及。
有关二甲醚的叙述正确的是
水润湿后
水
pH 试纸
待测液
用水润湿 玻 璃 管
浓硫酸
水
A.二甲醚由9个原子构成 B.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2.3 g二甲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 g
D.二甲醚和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相同
8.右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100g水中加入32g KNO3,溶液中KNO3的
质量分数为
B.下列实验中的X、Y、Z三种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Y
C.欲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可采用加NaCl或蒸发水的方法
D.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是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稀盐酸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NaC1(CaC12)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KC1(KC1O3)MnO2加MnO2,加热后冷却
D Fe2(SO4)3溶液(CuSO4)过量铁粉过滤
10.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1.(6分)下图A、B是氯、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C是一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
32g
100g+32g ×100%
X
100g水
加25g KNO3
搅拌(20℃)
加25g KNO3
搅拌(20℃)
升温
至50℃
Y Z
(1)图C中X数值是;D、E、F中与C
中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
2)写出图B中元素形成离子的符号;D、E、F中表示离子的是(填序号)。
(3)F中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A与B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12.(9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回答下列水的相关问题。
(1)水(填“是”或“不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日常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上图(左)电解水实验中能得到可燃烧的气体的试管是
(填“a”或“b”)。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上图(中)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分子大小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图(右)饮用水净化系统中设备一和设备三的作用分别是、。
13.(10分)小明同学在科技晚会上表演了两个魔术,魔术的操作过程与现象如下图所示。
魔术一:自己会长“胖”的塑料袋【揭密:白色塑料袋内先放入一小块干冰】(1)干冰的化学式是。
(2)塑料袋长“胖”过程中,干冰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长“胖”的原因是。
魔术二:使“水”变色的杯子【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溶液,无色的“水”是两种不同的无色溶液】
电解水实验示意图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饮用水净化系统(原理示意图)
魔术一魔术二
(4)“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的可能是溶液。
(5)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6)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14. (8分)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
沉淀,X、Y都是氧化物,其中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
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起作用;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15.(10分)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
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Fe + Fe2(SO4) 3 == 3FeSO4)
(1)过程Ⅰ中氧化铁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过程Ⅱ加入过量的C的化学式是,共发生了个化学反应,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该有的实验操作是;
(3)过程Ⅲ加入适量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A~F中,含铁、铜两种元素的有(填字母序号)。
16.(10分)现有下列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A B C D
(1)用装置A可制备O2、CO2等气体。
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气体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
(2)装置B可用于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制取氧气并测定体积,需将上述B、C、D装置进行组装,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
→b。
(3)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上图
装置(选填装置A或B)制取氨气,同时要进行的一个改动
是。
17.(11分)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 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体的总质量m为
(用含a 的式子表示m 的取值范围);
(3)某学生对该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I.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II.2NH3+H2SO4 = (NH4)2SO4
II I.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 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
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C 增重0.34 g。
请回答:
(一)装置B 的作用是;
(二)装置D 的作用是;
(三)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四)固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
(五)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写一条)。
18.(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一些大理石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样品6 g粉碎成粉末状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已知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6.5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1)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100 g配制成10%的稀盐酸,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g。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