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二)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同步练习(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为( )(2分)
A.苦心孤诣.(yì) 恍.然大悟(huǎng) 瘦骨伶仃.(tīng) 波光粼粼.(lín)
B.宽恕.(shù) 可鄙.(bǐ) 虐.待(nuè) 容颜憔悴
..(qiáo Cuī) C.惊惶.(huáng) 嫌恶.(wù) 温馨.浪漫(xīn) 柳絮.纷飞(xù)
D.丫杈.(Chà) 真挚.爱好(zhí) 缠绕.(rào) 频.频回顾(pí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2分)
A.各得其所形影不离冰雪溶化自作主张
B.满不在乎两全齐美拙手笨脚构思新颖
C.蓦然回首人迹罕至不可挽回无精打彩
D.人心慌慌再接再砺仗义疏财步履蹒跚
3.为下面两段文字的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注意体会这些词语在刻画细节时所起的作用。
(3分)
(1)万芳 (A.呆B.怔C.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__________(A.咬B.颤 C.闭)着嘴唇看着我,我__________(A.闭上B.垂下C.眯起)眼睛不敢看她。
(2)我即刻伸手________(A.撕裂B.扯掉C.抓断)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__ ______ (A.放B.掷C.甩)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
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________(A.欣然B.傲然 C.猛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俄而
..雪聚,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 )(2分)
A、意境:指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象:诗人想象中的具体形象,它由诗人幻想加工创造而成。
B、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难能可贵:形容事情做得好,值得可贵。
C、袅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共鸣: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的情绪。
D、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
6.在描写纷纷白雪的时候,“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写出下列各段文字所用的表达方式。
(2分)
(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
(2)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 )
(3)那只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角上。
( )
(4)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 )
8.下列各段文字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B.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C.“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D.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9.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4分)
逮()________ 颤()_____
()_______ ()_____
10.文学常识填空(4分)
(1)《风筝》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原
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其代表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
(2)泰戈尔是________(国家)著名的文学家,1913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3)冰心,原名________,福建长乐人,代表作有:________、 ________、和_ 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题目:
11.解释下列字词(3分)
(1)期________(2)舍去________(3)戏________
(4)引________(5)顾 (6)信________
12.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
(1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3.元方的对答在驳斥“友人”时理由充分有力,请用现代汉语写出元方认为错在友人的“理由”。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去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题目: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一霎.间( ) (2)分歧.( ) (3)拆.散( ) (4)委屈.( )
15.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3分)
16.母亲“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理由。
(3分)
17.“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怎样理解“整个世界”?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3分)
18.文中仅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作用?(2分)
(二)
针
像母亲领着孩子的手,针带着线穿过厚厚的棉花。
我们凝视斑驳的岁月时,往事像花朵一样开放,看到静置在老日子最下面那些东西,包括母亲手里的针。
针拿在母亲的手里。
当母亲把目光转过来的时候,是“家”的最好的一幅油画构图。
妈妈目光柔和,拿针的时候,她的面庞和姿态告诉人们,什么是宁静安详。
当母亲专注于膝上一件衣衫的连缀时,想到医生专注于伤口,账房先生专注于算盘,士兵专注于瞄准,让人觉得天下最为柔顺善良的人,莫过于母亲。
针在家里是最小的什物,因此母亲藏针的时候最为仔细,不是珍贵,而在它太容易丢失了。
这一枚光滑尖锐的利器,并无兵刃的悍意。
它在刀剪的家族里,也是一个女人,身后总带着的牵挂。
那些绵绵的白线,被它缝在被子,包括膝盖的补丁上,像一串洁白的、小的足印。
在家的王国里,针线与棉花布匹生活在一起,一起述说关于夜、体温和火炕的话语。
这些话被水洗过,被阳光晒过。
阳光和水的语言被远行的孩子带到了异乡。
我回想下乡和结婚的前一夜,母亲都在灯下缝被子。
我想起,那些棉被是早已缝好的,她又拿出来,加密针脚。
这并没有特殊的用途,谁都盖不坏一床被子。
而母亲所能做的只是这些了。
在命运面前,她并不能做什么。
儿子虽然是自己的,但仍要被命运之手领走,领到远方。
母亲的语言与针线的语言一样,绵绵密密但素朴无声。
当孩子远行,当柔软的棉被和线一起到达的时候,母亲的手里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针。
妈妈把它小心收起来,放在炕席下面,或别在布包上,针尖向里。
其实儿子大了,不在身边,已经不用担心他淘气玩耍,刺破了手尖。
现在,年轻的家庭恐怕已经找不到针了。
城里没有针,没有人缝补旧衣。
年轻的母亲为孩子准备的是成摞的买来的衣服。
在城里,和针一起失去的,还有朴素的诗意和难忘的场景。
————鲍尔吉·原野《针》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题目:
19.写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6分)
(1)像母亲领着孩子的手,针带着线穿过厚厚的棉花。
(2)那些绵绵的白线,被它缝在被子里,包括膝盖的补丁上,像一串洁白的、小小的足印。
20.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针”在文中具有哪些涵义?(4分)
22.为什么母亲常常把针藏起来?(2分)(可用原文作答)
四、作文(40分)
从家庭走向校园,又从校园走向社会,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长大了,爸爸老了,妈妈老了,老师老了……当你看到你爱戴、曾关怀过你的长辈的时候,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请给他们写封信,说出你的心理话。
字数:500字以上。
答案:
一、1.C
2.C ;A中冰雪融化B中两全其美D中人心惶惶再接再励
3.(1)CAB(2)CBB
4.(1)一会儿急,大(2)大致,差不多相比
6.后者更好,因为后者更能写出纷纷白雪撒落空中的姿态,富有韵味,“柳絮”是一个好的意象能揭示出雪景外的含义,预示春天的到来,前者中“撒盐”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不好。
7.(1)描写(2)议论(3)说明(4)记叙
8.C
9.dài逮捕 dǎi逮住 chàn颤动zhàn颤栗
10.(1)鲁迅周树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2)印度(3)谢婉莹《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
二、11.(1)约定(2)离开(3)玩耍(4)拉(5)回头(6)信用
12.与别人约好了一块儿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13.你与我父亲约定中午会合,而中午你没来,这是没有信义;对着儿子骂其父亲,这是缺少礼貌。
15.表现作者在顾全亲人心情时面临的困难,更体现了作者对亲情、亲人的重视和爱。
16.理由一:爱孙子,于是尊重孙子的意见。
理由二:不让儿子为难。
理由三:老人心情平静,想得周全。
理由四:小路上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生机盎然,有意思,使老人心情舒畅。
17.“整个世界”即浓浓的亲情构成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爱,对亲情的珍视。
18.表现一家人幸福、安宁的氛围,以及对老少团圆,母亲健在,儿子活泼有朝气的好生活的赞美。
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一家人的幸福感。
19.(1)本体:针,喻体:母亲;本体:线,喻体:孩子的手。
(2)本体:缝在布上的线,喻体:足印。
20①在家的王国里,针线与棉花布匹生活在一起,一起述说关于夜、体温和火炕的话语。
(2)阳光和水的语言被远行的孩子带到了异乡。
21.母亲的爱。
母亲用针缝衣时朴素的诗意和难忘的场景。
22.(1)针太容易丢失。
(2)放在外面会刺到儿子。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