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口的历史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陵渡口的历史故事
关于风陵渡有两个传说:
一,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
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
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
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风后陵,在赵村东南,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
二,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
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
据《蒲州府志》记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天雨冥晦,失陵所在”。
乾元二年(759年)某夕风雷大作,“明旦视之,坟复涌出,夹以两柳”,陕州此时将此事奏明唐肃宗,肃宗下令祭祀。
宋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置守陵户,到熙宁年间陵墓再次消失,可能是被黄河冲毁了。
风陵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南隔黄河,与陕西省、河南省遥遥相望。
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横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的交界,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的说法。
金国诗人赵子贞留下一首《题风陵渡》“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
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道尽风陵渡的形胜山河。
几千年来,风陵渡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前615年冬天,秦国和晋国在风陵渡一带进行激战,两败俱伤;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风陵渡展开恶战,谁也没有占到便宜;537年,东魏大将窦泰率领大军,经过风陵渡进攻西魏……
1703年冬天,49岁的康熙皇帝,从京城出发,途径直隶、山西、陕西等省,前往西安观览民风、考察吏治、检阅军旅。
康熙皇帝西巡队伍浩浩荡荡,前呼后拥,里面有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十三子胤祥等人。
11月11日,康熙皇帝率领的队伍来到了风陵渡。
面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波涛,康熙皇帝意气风发,谈笑风生,体验了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情壮志。
在风陵渡,康熙皇帝还颇有兴致地与诸皇子们一起拉弓射箭。
康熙皇帝还亲自射了两箭,均射中目标。
当日,康熙皇帝率队渡过黄河,驻跸于对岸的潼关。
这时候,清朝逐渐进入鼎盛阶段,迎来了“康乾盛世”。
风陵渡见证了清朝的盛世光景。
有意思的是,近200年后,康熙皇帝的第8代接班人光绪皇帝也来到了风陵渡。
那是在1900年。
八国联军发起侵华战争,轻而易举地攻入了京城。
就在八国联军进城的那一刻,光绪皇帝就在慈禧太后的带领下,抛弃了满城军民,悄悄地逃出京城,经过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最终逃到了西安。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渡过黄河的地点,也是风陵渡。
他们乘坐的船只,3只长五丈、宽丈余的旧木船。
旧木船上饰以锦绣,显示出些许皇家气派。
当天,天高气爽,风平浪静,渡河非常顺利。
不知道光绪皇帝在渡过黄河时,有没有想起先祖康熙皇帝的事迹?
这时候,清朝早已进入衰退期,每况愈下,一如日暮西山。
风陵渡又见证了清朝的衰败和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