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二(下)期末化学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铝元素是金属元素,某同学认为铝也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描述中,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
A.铝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
C.氯化铝溶液显酸性D.铝能发生铝热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灼烧某物质时,用眼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可判断该物质不含钾元素
C.向新制的FeSO4溶液中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放置片刻,整个反应过程的颜色变化是:浅绿色溶液→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D.称取等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则放出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不相等
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NO2通FeSO4溶液中
B. NH3通入AlC13溶液中
C. CO2通入CaC12溶液中
D. SO2通人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4.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 NaHCO3B. FeCl2C. Fe(OH)3D. H2SiO3
5.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XO3﹣+6H+═3X2+3H2O,据此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A. +7 B. +6 C. +5 D. +1
6.下列各组物质由于浓度不同或用量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Cu与HNO3溶液;
②NaOH与A1Cl3溶液;
③Cu与H2SO4溶液;
④CH4与O2.
A.①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用10亳升的0.1摩/升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是()A. 3:2:2 B. 1:2:3 C. 1:3:3 D. 3:1:1
8.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种类最多的是()A. Cl2、Al(NO3)3、SO2、SiO2B. CO、Al、NaHCO3、N2O5
C. SiO2、NH4HCO3、SO3、CO2D. CaO、CO2、Cl2、NH4Al(SO4)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NH3是电解质
②向含有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101kPa、150℃时,ag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Na2O2增重ag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22.4L的CO气体和28g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⑥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⑦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⑧氧化还原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A.②③④B.②④⑦⑧C.①⑤⑥⑦D.③⑤⑥⑧
10.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 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Pb3O4也可以写成PbO•Pb2O3
B.不能用电解AlCl3溶液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MgCl2溶液来制取金属镁
C. Fe和S直接化合不能得到Fe2S3,Al和S直接化合也不能得到Al2S3
D. FeS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CuS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3分)
11.常温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Ba2+恰好完全沉淀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D.向pH=1的NaH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13的Ba(OH)2溶液
12.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盐酸,当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0.1mol 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而在某一端要再放一个0.2g砝码,天平才能平衡,则这两种金属是()
A. Mg和Al B. Al和Fe C. Fe和Cu D. Na和Mg
1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 A
B. 2N A个HCl分子与44.8LH2和Cl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均为4N A
C. 32gCu将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NO2和NO,浓、稀硝酸得到的电子数均为N A
D.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核外电子数为4N A
14.在标准状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为mol/L)
A.B.
C.D.
15.下列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的是()
A.将2mol金属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
B.将1 mol MnO2固体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共热
C.常温下,将32.2g金属钠和5.4g金属铝同时投入到足量水中
D.常温下,将10.8g的Al和22.4g的Fe投入到300g 98%的硫酸中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B. 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在加入铝粉后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17.对于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硫酸铜作氧化剂
B. SO4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C.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质量比为3:7
D. 1mol硫酸铜可以氧化mol的硫
18.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现在a mol NaH 与b mol Al粉混合物跟足量的水反应(a<b),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氢气的量为()
A. 56aL B.(a+b)mol C.(a+b)mol D. 56bL
19.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
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D.定容时仰视视容量瓶刻度线
20.铜和镁的合金2.14g完全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为NO2、NO、N2O 三种气体且标准状况下体积均为0.224L,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
A. 3.12 g B. 4.18 g C. 4.68 g D. 5.08 g
21.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一般硝酸越稀,对应的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越低.现有一定量的铝、铁合金与一定量稀HNO3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合金与硝酸反应时硝酸过量
B.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
C.合金中金属的物质的量共为0.032mol
D.无法求出C点的值
三、填空题:
22.T、X、Y、Z、Q、R、W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W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T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
③X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④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 n+2;
⑤在该元素所在周期中,Q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⑥R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1)X、Y、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2)Y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R的氢化物分子间不易形成氢键,原因是.(3)W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与元素X、Y能形成的2﹣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
(4)T、X、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它的分子式为XT2Z,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则该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杂化,1molM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
(5)X与Y原子结合形成的X3Y4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但硬度比金刚石大,请解释原因是.
(6)WR的晶胞结构如图27所示,阴离子周围最近的阳离子有个;WR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只要求列出计算式).
23.已知①氯水和溴水能将Fe2+氧化成Fe3+,而碘水不能;
②Fe3+可以使KI﹣淀粉试液变蓝色.
(1)向100mL FeBr2溶液中通入标况下体积为3.36L的Cl2,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向含1molFeI2和2mol FeBr2溶液中通入3mol Cl2后,溶液中所含各种离子的个数之比是;
(3)向含a molFeI2和bmol FeBr2溶液中通入c mol Cl2,若要保证溶液中含有两种阳离子,c的取值范围是.
24.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图1、2装置测定某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夹持装置已略去.
提供的试剂:研细的钙片粉末(钙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2mol/L 盐酸、5%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和蒸馏水.
实验过程:
I.检查两套装置的气密性.
Ⅱ.在A、C的右边加入0.25g钙片粉末,左边加入3mL 2mol/L盐酸,塞紧塞子.在B、E中均加入饱和NaHCO3溶液,如图所示,记下量气管读数.
Ⅲ.将A、C倾斜,使液体与固体混合,实验结束并冷却后读出量气管读数,测得 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41.90mL,E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39.20mL(以上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I中检查图1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中加入的试剂为.
(3)实验前左右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右管的液面高于左管的液面,应进行的操作是.
(4)图2实验所得钙片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图1实验比图2实验所得钙片中的碳酸钙含量偏高,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偏高的原因:.
25.X、Y、Z为常见的三种单质,Z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A、B为常见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均是在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1)画出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当X为金属,Y为非金属时,A可能的电子式为或;
(3)当X为非金属,Y为金属时,X可能的化学式为或;
(4)当X与Y均为金属时,写出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当X与Y均为非金属时,若X与Y同主族,写出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X与Y不在同一主族,写出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某工业废水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mol/L.
阳离子K+ Cu2+ Fe3+ Al3+ Fe2+
阴离子Cl﹣CO32﹣ NO3﹣ SO42﹣ SiO32﹣
甲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Ⅱ.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推断:
(1)由Ⅰ、Ⅱ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2)Ⅲ中加入少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3)将Ⅲ中所得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气体变无色,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甲同学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5)另取100mL原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g.
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二(下)期末化学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铝元素是金属元素,某同学认为铝也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描述中,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
A.铝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
C.氯化铝溶液显酸性D.铝能发生铝热反应
考点:铝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一般的金属氢氧化物都只能溶于酸中,氢氧化铝溶于碱中,即验证了铝与其它金属不同,又验证了它的非金属性,据此来分析.
解答:解: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仅仅体现了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A错误;B、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都只能溶于酸中,非金属(如Si)或是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会溶解在碱中,这里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中,可以表明金属铝和其他金属不同,同时还表现了金属铝的非金属性一面,故B正确;
C、氯化铝溶液中铝离子水解显示酸性,证明氢氧化铝是弱碱,不能证明金属铝的非金属性一面,故C错误;
D、铝热反应证明的是金属可以置换金属,只能证明金属铝的金属性方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设计新颖的开放式题目,注意多角度掌握金属铝的性质并和其他金属进行比较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灼烧某物质时,用眼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可判断该物质不含钾元素
C.向新制的FeSO4溶液中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放置片刻,整个反应过程的颜色变化是:浅绿色溶液→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D.称取等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则放出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不相等
考点:绿色化学;焰色反应;铝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绿色食品指的是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B.黄色为钠的焰色,钾的焰色为紫色;
C.氢氧化亚铁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D.称取等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则放出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相等.
解答:解:A.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因此,绿色食品不是不含化学物质,任何物质均含有化学物质,故A错误;
B.钾的焰色反应的观察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避免钠的焰色对钾的焰色的干扰,且钾的焰色为紫色,故B错误;
C.FeSO4与NaOH通过交换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在水中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C正确;
D.根据金属铝跟足量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原理2Al+6HCl=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以得出,1mol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1.5mol氢气,1mol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也是生成1.5mol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量相等,即体积比1:1(同温同压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绿色食品、焰色反应、氢氧化亚铁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NO2通FeSO4溶液中
B. NH3通入AlC13溶液中
C. CO2通入CaC12溶液中
D. SO2通人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A.NO2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硝酸可氧化FeSO4;
B.氨气水溶液呈碱性,可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D.二氧化硫在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被稀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解:A.NO2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FeSO4生成Fe3+,可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故A不选;
B.氨气水溶液呈碱性,可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不选;
C.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C选;
D.二氧化硫在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被稀硝酸氧化为硫酸,硫酸根离子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硫以及沉淀的转化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
4.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 NaHCO3B. FeCl2C. Fe(OH)3D. H2SiO3
考点:硅酸的性质及制法;钠的重要化合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碳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碳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
B、金属铁和氯化铁之间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C、氢氧化亚铁、氧气以及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D、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得到硅酸.
解答:解:A、碳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即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故A错误;
B、金属铁和氯化铁之间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即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故B错误;
C、氢氧化亚铁、氧气以及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即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故C错误;
D、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得到硅酸,即硅酸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5.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XO3﹣+6H+═3X2+3H2O,据此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A. +7 B. +6 C. +5 D. +1
考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根据离子方程式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方程式右边电荷为0,根据离子方程式左右电荷相等,则方程式左边未知物应含有5个负电荷,
根据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可知,如生成3molX2,则XO3﹣为1mol,未知物为5mol,所以1mol未知物含有1mol负电荷,离子方程式为:5X﹣+XO3﹣+6H+═3X2+3H2O,X的最低化合价为﹣1价,
则X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7价,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未知物的化合价的推断,注意从守恒的角度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推断未知物的物质的量和化合价,题目难度中等.
6.下列各组物质由于浓度不同或用量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Cu与HNO3溶液;
②NaOH与A1Cl3溶液;
③Cu与H2SO4溶液;
④CH4与O2.
A.①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①硝酸浓度不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同;
②用量变化,反应不同,但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Cu只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
④氧气的量不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同.
解答:解:①硝酸浓度不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同,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故选;
②NaOH少量,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NaOH过量生成偏铝酸钠和NaCl,但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
③Cu只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④氧气的量不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氧气不足,生成CO和水;氧气足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7.用10亳升的0.1摩/升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是()A. 3:2:2 B. 1:2:3 C. 1:3:3 D. 3:1: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Ba2++SO42﹣=BaSO4↓,相同的Ba2+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由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硫酸盐的物质的量,体积相同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
解答:解:由相同的Ba2+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
则Ba2++SO42﹣=BaSO4↓,
1 1
SO42﹣~Fe2(SO4)3~ZnSO4~K2SO4,
1 1 1
又体积相同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
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为:1:1=1:3: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种硫酸盐的浓度比的计算,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硫酸根离子守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不需要利用钡离子的物质的量代入计算.
8.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种类最多的是()A. Cl2、Al(NO3)3、SO2、SiO2B. CO、Al、NaHCO3、N2O5
C. SiO2、NH4HCO3、SO3、CO2D. CaO、CO2、Cl2、NH4Al(SO4)2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钠的重要化合物;铝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酸性氧化物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正盐,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钠盐,铝、铝离子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Al(NO3)3与足量NaOH生成偏铝酸钠、硝酸钠;S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为亚硫酸钠;SiO2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盐为硅酸钠,共6种盐;
B.Al、NaHCO3、N2O5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碳酸钠、硝酸钠3种盐,而CO
不反应;
C.SiO2、NH4HCO3、SO3、CO2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硅酸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共3种盐;
D.CO2、Cl2、NH4Al(SO4)2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NaCl和NaClO、偏铝酸钠和硫酸钠,共5种盐,而CaO不反应,
显然A中盐的种类最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氯气、铝的化合物及酸性氧化物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NH3是电解质
②向含有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101kPa、150℃时,ag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Na2O2增重ag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22.4L的CO气体和28g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⑥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⑦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⑧氧化还原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A.②③④B.②④⑦⑧C.①⑤⑥⑦D.③⑤⑥⑧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①电解质应本身能导电;
②二氧化硫溶于氢氧化钠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③利用差量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CO与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生成的CO2和H2O再与Na2O2反应:2CO+O22CO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CO2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质量增重△m=2Na2CO3﹣
2Na2O2=2CO,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量为CO的质量;2H2+O22H2O,生成的水与氢气物
质的量相等,Na2O2与H2O反应:2H2O+2Na2O2=4NaOH+O2,总方程式为:2H2+2Na2O2=4NaOH,质量增重△m=4NaOH﹣2Na2O2=2H2,可知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氢气质量;
④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⑤计算气体物质的量时应告诉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⑥分散系按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
⑦坩埚中主要成分含有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⑧氧化还原反应可发生在同一种元素之间.
解答:解:①氨气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电子,不是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向含有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即二氧化硫溶于氢氧化钠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氯化钡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故②正确;
③CO与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生成的CO2和H2O再与Na2O2反应:
2CO+O22CO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CO2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质量增重△m=2Na2CO3﹣2Na2O2=2CO,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量为CO的质量;2H2+O22H2O,生成的水与氢气物质的量相等,
Na2O2与H2O反应:2H2O+2Na2O2=4NaOH+O2,总方程式为:2H2+2Na2O2=4NaOH,质量增重△m=4NaOH ﹣2Na2O2=2H2,可知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氢气质量;所以Na2O2增重的质量为CO与H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ag,故③正确;
④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故④正确;
⑤由于此题中未说明时标准状况,故22.4LCO不一定是1mol,故⑤错误;
⑥分散系按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可以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故⑥错误;
⑦坩埚中的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利用坩埚加热氢氧化钠固体,故⑦错误;
⑧氧化还原反应可发生在同一种元素之间,如Cl2+H2O=HCl+HClO,故⑧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散系的分类、二氧化硅的性质、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过氧化钠的性质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10.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 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Pb3O4也可以写成PbO•Pb2O3
B.不能用电解AlCl3溶液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MgCl2溶液来制取金属镁
C. Fe和S直接化合不能得到Fe2S3,Al和S直接化合也不能得到Al2S3
D. FeS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CuS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考点:探究化学规律.
分析:A.Fe3O4中Fe元素化合价为+2价、+3价;Pb3O4中Pb元素化合价为+2价、+4价;B.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导电,如果电解氯化镁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而不是镁离子放电,所以得不到Mg;
C.S具有弱氧化性,能变价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为较低价态;
D.CuS不溶于稀硫酸.
解答:解:A.Pb的化合价为+2价、+4价,不存在+3价,Pb3O4可表示为2PbO•PbO2,故A 错误;
B.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导电,应该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Mg是活泼金属,如果电解氯化镁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而不是镁离子放电,所以得不到Mg,应该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方法冶炼Mg,故B正确;
C.S具有弱氧化性,能变价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为较低价态,所以Fe和S加热生成FeS,Al 元素只有一种正化合价,所以Al和S加热生成Al2S3,故C错误;
D.FeS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但CuS不溶于稀硫酸,所以CuS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金属冶炼、S的性质、硫化物的性质等知识点,明确规律中的反常现象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冶炼铝的原因,为易错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