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
调整 ――→ 产业结构 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
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崛起,使得支撑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 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石化、钢铁、汽车、造
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
产业升级 的__________
劳动密集型 ___________产业
高新技术 产业 ___________
第一阶段 在全 国的 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 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 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第二阶段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 产业产值占全国的 比重稳居各省级行 政区之首
(2015· 高考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城镇化进程与产 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 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回答 1~2 题。
答案:1.B 2.A
3.(2016· 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口的祖籍是福 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 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 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 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C.农贸批发业 B.高端金融业 D.房地产业 )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则、建设与管理严
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
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
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
构建 合作,使得城市竞争力明 ――→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 城市群 显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 心的大珠江三角洲
跟不上,引发居住、 交通 、教育和治安管 ________ 理等一系列问题
解析:第 1 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 2000 年到 2012 年间,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 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 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 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 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第 2 题,崇明县位于 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 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 35 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最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 考纲 解决措施。 1.以文字材料和模式图为背景, 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 命题 化的过程。 方向 2.结合区域图或景观图,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城市群 ;对外来人 ___________ 口加强管理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
制订城市发展规划,
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 加强规划 加强交通、通信、环 ――→ 与管理 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环境污染 问 放量大,___________ 环境污染 的治理 题日益显露出来 ___________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思维 导图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有着特定 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产业结构
资源
劳动力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 优势 1979-1990 年 第二阶段 1990 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政策优势已不明
答案:1.A 2.A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2018· 盐城中学一模 )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 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甲、乙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 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 回答 1~2 题。
1.甲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 C.东高西低 B.南北低、中部高
)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解析:从材料中“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 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 作框架协议》的实施” ,可提取地理位置、文化渊源和政策 支持的信息。
答案: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 输成本低);政及解决措施
(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 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
解析: 第 1 题, 城市化水平上海、 南京最高, 在其之间苏州、 无锡、常州等也较高,而南北两侧的南通、泰州、嘉兴、湖 州等地城市化水平较低, 因此符合南北低、 中部高, B 正确。 第 2 题,从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中可知,各城市化的动力 强度中,苏州的区位交通条件影响最小,A 正确;南通农村 工业化影响较小,最大的是城市辐射力,B 错;南京的区位 交通对其城市化影响大,也说明交通条件好,C 错;杭州的 优惠政策对其城市化影响最大,D 错。
劳动力 丰富、地价 ___________
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基础薄弱,
劣势
矿产资源 贫乏 ___________
劳动力 成本 显, _________
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第一阶段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 背景 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 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 找新的出路 主导 产业
第二阶段 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蓬勃发展和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 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