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组对点练
1.(2014·山东师大附中月考)西周立国,以封建制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来维持。

以下对于周代封建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封建是周人扩张势力到东方的一种方式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在封建关系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经由纳贡与朝觐,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层高下而逐级分割
解析本题“封建制”意指“封邦建国”,即西周分封制。

西周分封的对象以王室为主,但也有少数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裔。

故B项错误。

答案 B
2.(2014·莱芜模拟)“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
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解析分封制下诸侯国君主可以在封地任免官吏、征收贡赋,需服从周王管理,A、B、D 三项均挑战了周王室的权威。

答案 C
3.(2014·济南模拟)《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封建礼制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

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

答案 A
4.(2014·济宁模拟)《数字中国网》预计2020年会有近5千万成年男子成为光棍,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最早可上溯到 ( )。

A.王位世袭制B.世卿世禄选官制
C.重血缘亲疏的宗法制D.下级服从上级的集权制
解析重男轻女现象是重视血缘传承和血缘亲疏观念的具体体现,这是宗法制传统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产物,故选C。

答案 C
5.(2014·潍坊模拟)“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 (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解析“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大意是:说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如果你说是人定的,就会起纷争。

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天”
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选B项。

答案 B
6.(2014·日照检测)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其主观目的是 ( )。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
解析秦始皇自诩自己的功德高过带来光明的上天和万物之主的大地,目的就是为专制统治制造依据,材料并没有体现他的权力来自天地授权的意思。

答案 B
7.(2014·诸城月考)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不实行分封制,避免了战乱的发生,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故选B项。

答案 B
8.(2014·德州模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皇帝要掌控天下因此要日理万机
C.皇权至高无上,不需要别人帮忙,因此皇帝休息不好
D.当皇帝也很辛苦,要日理万机,因此要定额批阅每天的奏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秦中央集权体制特征的能力。

材料体现了皇权至上及皇帝日理万机的政治特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C
B组提升练
9.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 )。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运用能力。

由明皇帝之间相互关系,看出统治者皇位的继承体现出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由名字中偏旁先后木、火、土、金、水。

反应出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从命名明显看出统治者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选项①②正确,明初虽然实行分封制,但是到明成祖后废除,故含③的选项错误。

“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 C
10.(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 )。

A.分封制B.科举制
C.察举制D.宗法制
解析宗法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宗族观念、重男轻女等思想。

题干“异姓不养”正是宗法制的反映。

答案 D
11.(2014·云南曲靖摸底)《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解析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答案 B
12.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

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
( )。

A.全面辩证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
C.比较的方法D.史料解读法
答案 A
13.(2014·济宁一中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

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
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
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

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认识和影响。

第(1)问,注意据材料概括是答案从材料中找。

第(2)问,开放性的题目,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
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

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谐、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

14.(2014·山西太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

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

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

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

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
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佐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

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

第二小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说。

第(3)问,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关系;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肯定:是。

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

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否定:不是。

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

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3)王夫之: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

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的战乱,为百姓之福。

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