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人应该有所畏惧》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应该有所畏惧导学案
【课标要求】
1.写字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

2、理清本文的论证过程。

3、深刻理解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感悟“人,应该有所畏惧”的人生哲理。

【本课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剐.()处.决()颤.栗()蛊.惑()堕.落()皈.依()遏.制
()惩.罚()唏嘘
..()毒瘾.()扪.心自问
..()虚无缥缈
()为虎作伥.()恻隐
..()
2.解释下列词语。

恻隐:
皈依:
唏嘘:
为虎作伥:
扪心自问:
天经地义:
黯然神伤:
哑然失笑:
世道人心:
3.作者简介
戴厚英,(1938—1996),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人啊,人!》,曾重印10次,而且被译成多种语种。

于1996年8月25日,戴厚英于家中被求助于她的乡人杀害。

共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随笔集,半部自传。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定夺
【相关知识】立论知识
驳论知识
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问题解决】
[题目解读] 文章题目“人,应该有所畏惧”,“应该”,表示理所当然,肯定的语气十分强烈;逗号,表人应该有所畏惧导学案
【课标要求】
1.写字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

2、理清本文的论证过程。

3、深刻理解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感悟“人,应该有所畏惧”的人生哲理。

【本课知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剐.()处.决()颤.栗()蛊.惑()堕.落()皈.依()遏.制
()惩.罚()唏嘘
..()毒瘾.()扪.心自问
..()虚无缥缈
()为虎作伥.()恻隐
..()
2.解释下列词语。

恻隐:
皈依:
唏嘘:
为虎作伥:
扪心自问:
天经地义:
黯然神伤:
哑然失笑:
世道人心:
3.作者简介
戴厚英,(1938—1996),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人啊,人!》,曾重印10次,而且被译成多种语种。

于1996年8月25日,戴厚英于家中被求助于她的乡人杀害。

共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随笔集,半部自传。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定夺
【相关知识】立论知识
驳论知识
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问题解决】
[题目解读] 文章题目“人,应该有所畏惧”,“应该”,表示理所当然,肯定的语气十分强烈;逗号,表示停顿,既强调“人”也强调“应该有所畏惧”。

“畏惧”害怕。

“所”: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

在文中的意思是“……的事物”即“畏惧的事物”。

题目本身的意思是:人,应该有畏惧的事物。

粗读课文我们知道题目的意思是:做好一个人,理所当然有畏惧的事物。

[把握中心]根据下列过程的分析自己总结
[理清思路]
一、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1-7)自然段
(8—9)自然段
(10—17)自然段
[把握重点]
一、再读文章,思考作者是针对什么发表自己看法的?
二、作者在提出正面观点后是如何论证的?
参考:本文的正面观点是:人活世上,不可能无所畏惧。

不同的只在于畏惧什么。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方法来作具体阐述。

如第四段以暴力抢劫犯为例,与真豪杰、真英雄对比分析,论证了为畏惧有为己为人之分,有畏正畏邪之别。

5、6两段以满足个人欲望的人与有崇高追求的人为例,论证人的畏惧和追求向往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密不可分。

通过这些方法,是自己的观点得以确立。

三、你能把全文论述的内容复述一下吗?出示填空:
作者针对()的教育结合世道人心首先分析所谓无所畏惧的人实际上(),其结果是()。

接着顺势提出()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论述追
求与畏惧的关系得出求惧失当的结论。

那么求惧失当如何解决?()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希望:()。

参考答案:无所畏惧;是怯懦的;为非作歹,为虎作伥,离善趋恶;“人活世上,不可能无所畏惧。

不同的只在于畏惧什么”;教育修养理性法律神鬼宗教三者结合才更具威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教人学会畏惧。

[品味语言]
20段用反问语气告诉人们什么?
参考答案:做人要有所畏惧。

[探究难点]
课文采用了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手法,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

请你尝试这里请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这一特点。

参考答案:文章首先简要交代有此观点的缘故,然后简要分析口头说无所畏惧的人其实畏惧很多,反驳无所畏惧的说法,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活世上,不可能无所畏惧。

不同的只在于畏惧什么。

”在具体论证过程中,第四段以暴力抢劫犯为例,与真豪杰、真英雄对比分析,论证了为畏惧有为己为人之分,有畏正畏邪之别。

5、6两段以满足个人欲望的人与有崇高追求的人为例,论证人的畏惧和追求向往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密不可分。

[发现疑点]:
[积淀累积]
【达标检测】
[本课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剐.()处.决()颤.栗()蛊.惑()堕.落()皈.依()遏.制
()惩.罚()唏嘘
..()毒瘾.()扪.心自问
..()虚无缥缈
()
为虎作伥.()恻隐
..()
[延伸训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要学会选择。

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淡定超然?
A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
B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
D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
人不可能无所畏惧表明观点
(提出问题)
人的畏惧与 1、畏惧的区别
追求的关系 2、畏惧与追求的关系
人,应该(分析问题) 3、崇高的追求大有人在
有所畏惧 1、畏惧与理性良心结合人,应有所畏惧人既要学会追求,2、畏惧法律
也要学会畏惧 3、畏惧上帝神鬼
(解决问题) 4、畏惧的分类
5、不知畏惧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