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不仅揭示大气压的存在,而且测出了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B.托里拆利实验
C.伽利略实验D.牛顿实验
2.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列车不易停下,说明速度大惯性大
B.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会向前倒
D.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没有惯性
3.如图所示在使用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剪刀B.起子
C.镊子D.钢丝钳
4.一个重为50N的重物,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20N的力F向上提物体则物体所受合力为
A.70N B.50N C.30N D.0N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B.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较薄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好奇”号火星车模型轮子大而宽
6.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平衡力是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子的压力
B.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
C.书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7.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如图,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最短的一块木板B.最长的一块木板
C.木桶的粗细D.木桶的轻重
8.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如图所示,灰鹅在飞行途中突遇强风,会将身体翻转180°,以脚朝上但头保持不变的怪异姿势飞行。

灰鹅转体后
A.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的流速,有助于迅速降低高度
B.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的流速,有助于迅速提升高度
C.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小于上方的流速,有助于迅速降低高度
D.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小于上方的流速,有助于迅速提升高度
10.如图所示,航母上的舰载机群飞离后,航母受到的浮力F及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F减小,p增大B.F增大,p减小C.都减小D.都增大
11.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计划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
1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13.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其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 .浮力不断变大,但始终小于重力
B .浮力不变,但始终大于重力
C .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最后等于重力
D .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
14.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
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乙.可以肯定的是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F 甲>F 乙
D .F 甲=F 乙
15.2012年6月,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km 级海试,如图所示.“蛟龙号”采用向空气舱中注入海水实现下沉,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蛟龙号”下沉、上浮的原理是()
A .下沉时靠减小浮力,上浮时靠增大浮力
B .下沉时靠增加自重,上浮时靠减小自重
C .下沉时靠减小浮力,上浮时靠减小自重
D .下沉时靠增加自重,上浮时靠增大浮力
16.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挂一铁球,当铁球露出水面23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当铁球
浸入水中12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 ,取下该铁球放入水中,铁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A .12N B .9N C .7N D .10N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7.轿车都配有安全带,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通过_______受力面积,_____安全带对人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少”)。

1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吸盘式挂衣钩。

使用时将吸盘的空气挤出,使吸盘里的气压变_____(填“小”或“大”),利用_________将吸盘紧紧压在墙上。

19.生活中到处有物理知识。

站在齐胸深的水中,呼吸有些不舒服的原因是: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到高原地区,人呼吸会不舒服的原因之一是: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

20.鱼肚内有鱼鳔(即鱼泡),当鱼鳔内充满空气时,鱼受到的浮力变________,当浮力_________鱼所受的重力时,鱼就上浮。

21.用手将一重为8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22.如图所示,用竖直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将重180N物体提高1m时,绳子自由端应提高____m,滑轮重________N.(不计摩擦)
评卷人得分
三、简答题
23.货车超载运输存在很多的危险.超载的车辆不仅对公路桥梁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在紧急刹车时容易发生追尾等.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1)严重超载的货车使路面损坏的原因.
(2)货车在紧急刹车时为什么容易发生追尾的原因.
评卷人得分
四、作图题
24.如图,小球M悬挂在弹簧上静止不动,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________)
25.在图中画出力F1和F2的力臂.
(____)
评卷人得分
五、实验题
26.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用控制变量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观察比较甲、乙的情况可知,_____一定时,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有关。

(2)比较图乙、丙的情况可知,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明显,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

27.把两个气球充满气,用细线把气球口扎紧,把木杆的两端放在离地面1米高的支撑物上,使木杆保持水平。

用细线把两气球悬挂在木杆上,使两个气球的高度一致,相距约30cm,如图所示,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

(1)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两个气球相互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
(2)本实验说明在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_____。

(3)航天中_______(选填“飞机升力的产生”或“热气球升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28.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实验中: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215
2 2.52010
(1)实验前发现杠杆向左边下沉,这时可以调节杠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
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

(2)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明同学二次实验时部分实验数据,实验操作正确,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l1=__________cm,F2=__________N
(3)在实验过程中,给杠杆左边挂2个钩码,杠杆右边挂3个钩码并移动钩码到某一位置时,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就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结果杠杆仍不能保持水平平衡,请指出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如实验过程中发现杠杆左端偏高,他的正确操作应是_____。

29.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___,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____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的关系.
(3)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_______.
30.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的是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由图A可知物体的重力是______N,
(2)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分析图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5)在图D中,若再向烧杯中慢慢注入一些水(未溢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是否有关.
(6)通过计算可知煤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评卷人得分
六、计算题
31.某次中国南海舰队372潜艇遭遇“水下断崖”由300m快速坠向3000多米深的海底,下坠中主机舱管道突然破裂进水,所幸官兵临危不乱3分钟排除险情.已知:海水密度
ρ=1.03×103kg/m3.求:
(1)潜艇下潜到2000m深度时,承受的海水压强多大?
(2)假设破裂口面积为1cm2,2000m深度时要堵住裂口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32.滑板运动已经成为都市青年最流行、最持久的时尚运动.滑板是由板面、滑板支架(滑板桥)和四只滑板轮等部分组成,总质量约为5kg,如图所示.其中板面是由一块质量约为4kg,体积约为5×10-3m3的复合材料组成.求:
(1)一个质量为45kg的学生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地的压力;
(2)组成板面的复合材料密度;
(3)若每个滑板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4m2,这个质量为45kg的学生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3.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其内底面积为100cm2。

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正方体花岗岩,将花岗岩从容器底部开始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花岗岩下底距容器底部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g=10N/kg)求:
(1)在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所受水的浮力大小;
(2)花岗岩的密度;
(3)从开始提起到花岗岩完全离开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马德堡半球实验只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不能测量大气压的值。

故A错误。

B.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中有水银,证明了玻璃管外有大气压,且通过计算玻璃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来知道外界大气压的值。

故B正确。

C.伽利略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故C错误。

D.牛顿实验与大气压无关。

故D错误。

2.C
【解析】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D.任何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B、D错误.
C.紧急刹车时,车的速度减小,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向前倒.故C正确.
3.C
【解析】
A.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
用20N的力F向上提重为50N的重物,不能将重物提起,即重物仍然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合力为0N。

故D正确。

5.B
【解析】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B.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较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
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D.“好奇”号火星车模型轮子大而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6.C
【解析】
【分析】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缺一不可.
【详解】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并且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A不符合题意;
B.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故B不符合题意;
C.书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
【详解】
根据=水K可知,决定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是由水的深度决定的。

因木桶能盛下水的容量,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的,即木桶中能装的水的深度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的。

所以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最短的一块木板。

故A正确。

8.B
【解析】
【详解】
A、C、D.甲、丙、丁三个事例中都用到了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即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故A、C、D不符合题意。

B.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拦河大坝上游的水越深对大坝的压强越大,所以拦河大坝要建造成上窄下宽,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

故B符合题意。

9.A
【解析】
【详解】
灰鹅的翅膀上凸下平,当灰鹅正常飞行时,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小于上方的流速,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可知,翅膀下方压强大于上方的压强,从而使灰鹅获得向上的升力;相反,当灰鹅脚朝上飞行时,翅膀上平下凸,灰鹅会获得向下的压力,有助于迅速降低高度。

故A 正确。

10.C
【解析】
【详解】
知,航母所受浮力减小;
舰载机群飞离后,航母仍漂浮,但自重G减小,根据F
浮′=G
V排g知,排开水的体积要减小,所以航母将上浮一些,航母底部所处的深度减根据F
浮=ρ水
小,
又∵p=ρgh,∴航母底部所受的压强将减小.
11.D
【解析】
【详解】
适合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体压强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与D项最接近,故应选D.12.C
【解析】
【详解】
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力F始终与杠杆垂直,所以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OA=G•l,当OA、G不变时,l越大,那么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13.C
【解析】
【详解】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刚放手时,乒乓球会上浮,在其露出水面前,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浮=水B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当其上浮到露出水面后,其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会减小;最终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最终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整个过程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最后等于重力。

故C正确。

14.D
【解析】
【详解】
A、B.根据浮沉条件,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则ρ鸡蛋=ρ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则ρ鸡
ρ乙.所以ρ甲<ρ乙.故A、B错误.
蛋<
C、D.根据浮沉条件,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则F甲=G鸡蛋.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则F甲=G鸡蛋.所以F甲=F乙.故C错误,D正确.
15.B
【解析】
【详解】
浸没时,“蛟龙号”无论下沉还是上浮,受到的浮力一定.要实现上浮,浮力必须大于重力,所以减轻自重;要实现下沉,浮力必须小于重力,所以向空气舱中注入海水增加总重.故B 正确.
16.B
【解析】
【详解】
铁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水中静止时,铁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弹簧测力计拉力与浮力
G。

设铁球体积为V,根据浮=水B排,应用两次浸入水中之和等于铁球重力,即F+F
浮=
的体积和弹簧测力计示数,有:
5N+
水(1-23)=G……①
3N+
水12=G……②
解得:G=9N,V=1.2×10-3m3。

则铁球的质量为:
m ==9N
10N/kg =0.9kg 。

铁球的密度为:ρ球=
=
0.9kg
1.2×10−3m 3
=0.75×103kg/m 3。

因ρ球<ρ水,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将该铁球放入水中静止后,铁球将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可知,铁球最终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 浮=G =9N 。

故B 正确。

17.增大减小
【解析】【详解】
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根据p =
F
S
可知,当安全带对人的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较小安全带对人的压强,使人觉得更舒适。

第一空.增大受力面积。

第二空.减小安全带对人的压强。

18.小大气压
【解析】【详解】
第一空.吸盘挂钩在使用时用手按压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出,松手后吸盘内空间要扩大,但吸盘边缘是密封的,空气不能流回吸盘内,所以吸盘内部的气压会变小。

第二空.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上。

19.增大降低
【解析】【详解】
第一空.由于胸腔浸入水中深度越深,水对胸腔的压强越大,所以站在齐胸深的水中,呼吸有些不舒服。

第二空.由于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所以人到了高原地区会觉得呼吸不舒服。

20.大大于
【解析】【详解】
第一空.当鱼鳔内充满空气时,鱼的总体积变大,则鱼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 gV ρ=浮水排
可知,鱼受到的浮力变大。

第二空.根据浮沉条件,鱼要上浮,则鱼受到的浮力要大于鱼所受的重力。

21.10上浮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排开的水重10N,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0N。

第二空.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0N,重力为8N。

根据浮沉条件,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将上浮。

22.22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图中机械为动滑轮,根据动滑轮特点,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2h=2×1m=2m.即物体提高1m时,绳子自由端应提高2m.
第二空.根据F=
+
2
G G
动,滑轮重为:
G动=2F-G=2×100N-180N=20N.
23.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严重超载的货车质量很大,对路面的压力很大,而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是一定的,
即受力面积一定.根据p=F
S
可知,在受力面积一定时,货车对路面的压力越大,路面受到
的压强越大,所以路面容易损坏.
(2)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超载的货车质量大则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在紧急刹车时就不容易减小车的速度,所以容易发生追尾.
24.
【解析】
【详解】
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弹簧对其竖直向上的弹力F,两个力的作用点都在小球重心.由于小球静止,受到的重力和弹力为一对平衡力,则它们大小相等,所以重力示意图的线段和弹力示意图的线段应画得一样长.如图:
25.
【解析】
【分析】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详解】
由图可知,支点为O.由支点向力F1作用线作垂线,作出力臂l1;
由支点向力F2作用线作垂线,作出力臂l2;力F1和F2的力臂如图所示:
26.受力面积压力大小压力受力面积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第二空.由图甲乙可知,两次实验控制了小桌与海绵的受力面积相同,改变了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压力大的乙实验中海绵形变程度大。

由此可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第三空、第四空.由图乙丙可知,两次实验控制了小桌对海绵的压力相同,改变了小桌与海绵的受力面积,受力面积小的乙实验中海绵形变程度大。

由此可得: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明显,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27.靠近小大飞机升力的产生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会使气球中间的空气流速增大。

因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则气球中间的压强将减小。

而气球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则压强大。

所以两气球会受到向中间的压力差作用,使得两气球相互靠近。

第二空、第三空.本实验中,由于气球中间空气流速大于气球外侧空气流速,导致气球中间压强小于气球外侧压强,从而使两气球靠近。

说明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第四空.“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当飞机在空气中高速运动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导致机翼上表面的压强小于下表面的压强,使得机翼受到向上的压强差,从而受到向上的升力;“热气球升空”是利用热气球的整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从而使热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而升空的,是利用了浮沉条件。

故,利用“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原理的是“飞机升力的产生”。

28.右测量力臂305实验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左端钩码适当向左移【解析】
【详解】
第一空.实验前杠杆向左边下沉,说明杠杆左端重、右端轻,则不论哪端的平衡螺母都应向右调节。

第二空.实验前调节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杠杆挂上钩码后,钩码对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就与杠杆垂直,则拉力的力臂就与杠杆重合,此时只要从杠杆的刻度就
能读出拉力的力臂大小。

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第三空.由表中第一次实验数据,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1N×l1=2N×15cm,
则l1=30cm。

第四空.由表中第二次实验数据,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2.5N×20cm=F2×10cm,
则F2=5N。

第五空.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是实验前的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这样会使得杠杆左右两端的自身重力不等,从而导致实验数据错误。

第六空.实验过程中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将左端钩码适当向左移,或者将右端钩码适当向左移,或者两端钩码都同时适当向左移,直到杠杆水平平衡。

29.等高漏气液体密度液体密度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解析】
【分析】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压强计测量.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检查其密闭性,防止漏气.
【详解】
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等高,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漏气问题.
(2)由图1所示实验可知,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此实验可以探究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由图2所示实验可知,液体密度相同而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由此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综合实验1和实验2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30.10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或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D、E3深度
0.8×103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图A中,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即为物体重
力,即G =10N .
第二空.由图B 、C 、D 可知,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说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越大.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三空.要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则要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同时改变液体的密度.图中D 、E 两次实验符合条件.
第四空.由D 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示=7N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则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F 浮=G -F 示=10N-7N=3N .
第五空.图D 中,再向烧杯中慢慢注入一些水,会使得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增大,但其它条件不变.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第六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 浮=3N ,根据F gV ρ=浮液排,则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V 排=F g ρ浮水=33
3N 110kg/m 10N/kg
⨯⨯=3×10-4m 3.由E 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示′=7.6N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则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F 浮′=G -F 示′=10N-7.6N=2.4N .
因物浸没在煤油中排开煤油的体积等于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 gV ρ=浮液排,则煤油的密度为:ρ煤油=
'F gV 浮

=
432.4N 10N/kg 310m
-⨯⨯=0.8×103kg/m 3

31.(1)2.06×107Pa (2)2060N
【解析】【详解】
(1)潜艇下潜到2000m 深度时,承受的海水压强为:p =gh ρ=1.03×103kg/m 3×10N/kg×2000m=2.06×107Pa .
(2)要堵住裂口需要的力至少等于裂口所受到的海水压力,由p =
F
S
可知,该力大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