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四)语文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卷
语文试卷(四)(答案在最后)
命题人: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对于艺术学而言,加快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界的共同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学学科的研究积累和学科建设经过了较为漫长的过程。

到2022年,设置了包括艺术学理论与应用艺术学在内的“艺术学”一级学科,并赋予西方意义上的“艺术学”以新的中国式内涵,中国艺术学的发展充分彰显了我国学科设置的制度优势与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术体系,需要在明确中国艺术学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的同时,揭示其中的规律、路径与独特发展模式,从而完成中国艺术学的合法性论证与学科建构。

中国艺术学学科在中国的建设路径,可以概括为“横向取法”,从而区别于其他西方舶来学科在中国发展建设中的“纵向取法”。

所谓“纵向取法”,就是指在同一门学科内部向西方借鉴、取经。

所谓“横向取法”,就是指这门学科中国有、西方没有,或者中国与西方的发展程度相差不大,或同样为新兴学科,或西方国家虽有这门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重点发展,造成同样弱小的局面,此时便不适用向西方借鉴的“纵向取法”,而需要转向其他成熟的兄弟学科吸收养分。

艺术学理论就是这样一门学科,我们通过发挥自主学科设置的制度优势,将其建制化、规模化、本土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主体性的艺术学话语体系,需要从作为学术概念体系的话语本身着手,最终也落实为进行学术交流的话语表述。

哲学社会科学所说的“话语”,主要包括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学术话语、国际传播话语四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把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国际传播话语截然分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在很多领域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也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话语规则。

体现了新中国的制度创新,
(摘编自祝帅《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建构》)材料二:
中国古人坚持整体性思维与诗性表达,以“神、妙、能、具”表达对于艺术品级的认识,以“雄浑”等语言传递对文本风格的认识,以“胆、识、力”等形容创作之体的才能,以“淡、清、逸”等指称人的体态气质之美。

中国人在意象上追求情景交融,在布局上追求虚实相生,在意蕴上崇尚“外”与“远”之旨。

基于此中国的艺术学理论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体系特征:概念内涵的外溢性概念间关系的交叉性与互动性、概念与感性直观的互证性、结构的虚实相生性、审美的体悟性等。

如此中国为学术界提供了一种具有“无形”特征的开放性体系观.故构建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的基本体系观当先“破”后“立”,“立足中国借鉴西方”。

新时代,在文化建设中,相关的学术命题、思想观点、标准与话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的综合
国力、国际地位都还不太相称。

要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发展,就必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对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的认识,还须基于对体系多元性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价值,并不存在超越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世界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同样为世界提供了独特而全方位的体系之思。

中国艺术学理论的体系之思,不仅包括基于整体思维的关于“何为艺术”、“艺术”中“艺”与“术”的关系、技——道-艺关系的深刻理解对艺术功用与价值、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入剖析,对艺术家的身份、使命与人品、艺品关联性的解读,还包括对艺术作品的独特的审美认知、艺术接受中独特的审美心理构建等内容。

在具体的推理演绎中,中国艺术学理论追求一种圆融通达视域下的彼此交往和亲密接触,最终完成的是一种“亲缘性”的结构书写和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体系的表达则往往以诗性之语传递理性之思,以具体的事象、物象或意象进行譬喻、转换与关联。

理性意旨与感性形象之间并非单一的链接关系、二者并不完全契合。

感性形象常以其丰富性、生长性跃出抽象意旨的框定,幻化成不同的理性之蝶,令人激赏、流连。

整体性思维、形象性表达、多义性指向、现实性关怀等,足以使中国艺术学理论呈现出别样的体系之美。

对于这种体系的发掘、梳理与剖析,既是一种古今对话,又是一种中外交流。

通过这种对话与交流。

中国艺术学理论可以为世界作出独特贡献。

(摘编自梁晓萍《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彰显中国特征的艺术学“三大体系”的构建已提上日程,成为中国艺术界的目标。

B.从学科体系来看,中国艺术学学科在西方现有成就基础上赋予其新的中国式内涵。

C.中国为艺术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了颇具特色的观念,有利于构建并丰富艺术学理论。

D.就目前来说,我国在艺术学理论建构的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需要加强和提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确了中国艺术学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我们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完成其合法性论证。

B.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采用“横向取法”的路径,摒弃西方舶来的学科门类,汲取本国不同地区艺术发展成果。

C.没有超越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世界文化”,因此每种文化都有价值,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

D.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之思涉及与艺术相关的很多方面,这种体系的表达往往借助诗性之语来传递理性之思。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关于诗性表达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B.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C.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D.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学与其他学科门类并列始于2022年。

B.美术学、设计学都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

C.艺术管理学和管理学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

D.我国在艺术学理论方面已取得骄人成绩。

5.中国艺术学理论可以为世界作出哪些独特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幸福
陈忠实
从外面回来,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儿:“叔,我爷叫你星期日到我家来。

一定要来。

”署名是“幸福”。

幸福,是房东家的孩子,我前后两次在小杨村驻队,都住在他家。

周日,我去了小杨村。

那幢熟识的砖腿门楼下,搭着席棚,喜庆的气氛洋溢在小院的空气里——是给幸福订媳妇吧?
房东杨大叔跑出来,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说:“咱幸福考上大学①咧!”
“叔!”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悄声抱怨说:“你看我爷张罗……”瞧着爷孙俩快活的神色,我却追寻起记忆中幸福的影子。

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

前年,我又来到这里。

那天,幸福奶走出来,拍打着衣襟,慈祥地笑着。

“幸福呢?”我问。

“吆车送菜去了。

”大婶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

“他怎么会吆车?”我不由一愣。

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

我住在厦房南间,和幸福是隔墙邻居,住过半个多月,幸福从来没有跷过我的门槛。

一天,他却破例走进我的房子。

顺炕站着,问我:“你过去念过的中学课本还在不在?”
“唔,说不定。

”我毫无准备,又怕他失望,“大约还在,不会全的……”
“你礼拜天回去,给我捎来。

”他说,“听说老课本深,我想试试。


我找了几本残存的数理书,带给幸福。

之后的夜晚,总看见邻居窗上亮着灯光。

期间,我常常听见村里人说到幸福的聪明,我半信半疑,直到看见一个景象。

那是个星期天,队里要分当月的粮食,会计把幸福叫走了。

仓库门口,中年会计坐在桌子旁,一手提着笔,一手打算盘。

幸福坐在会计旁边,袖着的双手搭在桌沿上。

会计念过一户的人数(按五级定量,人数折合后有整有零),就急忙拨拉算盘珠儿。

幸福薄薄的嘴嚅嗫一下,侧过脸报出一个数字。

会计和他算盘珠儿的数字对照,没错,就给过磅的社员大声呼报……
他怎么会赶大车呢?他那细条条个头儿,比姑娘还腼腆、还柔静的样子,说话像蚊子一样细声,怎样
呵斥、驾驶那些活蹦乱跳的骡马二骡子呢?
“这娃野了!谁也管不下!”大婶烦怨地说。

这天晚上开完会,我和宝全队长搭伴走。

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朦朦月光洒在街巷里,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

宝全蹙蹙鼻子,哈哈笑着转过头,说:“这几个崽娃子,又煮狗肉哩!你闻,多香!走!”
我未必想吃狗肉,却被一种好奇心驱使着,跟着宝全走进一个独庄孤园门。

瞧见靠墙的一张方桌上,摆着一只大瓷盆,几个青年围着桌子,撕嚼着狗肉,大声笑着,看见宝全,并不畏怯,嘻嘻笑着:“队长,算你运气好,还有一条腿……”我却一眼瞅见靠墙坐着的幸福,心里一震。

幸福侧身对着我,低着头。

我叫了一声,他“嗯”了一下,并不看我。

短暂的难堪之后,幸福又伸手撕下一块狗肉,轻狂地笑着。

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邋遢。

这哪是我记忆中的幸福!
我和幸福一路回来。

一进门,他懒散地靠在被卷上,很疲惫,很烦厌,似乎希望我快点走开。

我偏做出一副下榻的姿势,用时间和忍耐,终于打开了幸福的嘴巴……
幸福,出生在筹办农业社的热火年月里,受了半辈子苦的爷爷,给新生的孙子起了个带着时代色彩的名字——幸福。

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

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止的兴趣。

毕业回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会计拉他去清理工分账和现金账。

电工点名叫他去打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

不久,幸福进了科研站,他的心全被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
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只搞业务,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
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

但是第二天又传出确凿的消息:不是幸福。

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面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

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送菜拉稀粪,夜晚杀狗聚餐,打拳练武……
杨大叔和大婶只怕孙孙变瞎了,自己劝,把亲戚友人请来劝,全没有效果。

……
一阵胡弦响,我回头,和幸福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走进院子,提着板胡,拿着鞭鼓、梆子。

他们看见我,嘻嘻哈哈说:“啊呀,你鼻子真灵!从城里也闻见这儿的香味咧?”
“我闻见狗肉咧!”
“你闻不见了,‘狗肉铺子’关门啰!”
一庭院的男女老少哄笑起来。

鞭鼓急雨般敲打起来,梆子砸出清脆的响声,二胡手在调弦……
好!听小杨村自乐班的弹奏吧!
1979年4月
(有删改) [注]①1977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小说题目,又插叙了名字的由来,既有助于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也暗示了小说
的主题。

B.借助“我”的观察视角,展现分粮食时会计和幸福一个紧张一个潇洒的计算姿态,通过对比突出幸福的聪明。

C.“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是对南塬自然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环境。

D.小说结尾聚焦于和幸福一起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的群像,预示着更多的青年将如幸福一样迎来新的希望。

7.对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的描写,下列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运用通感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杨大叔发自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

B.“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是“我”眼前幸福的神态,也是我记忆中幸福的神态,“悄声抱怨”可以看出幸福的不满。

C.“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看似矛盾的神态描写细腻地反映了杨大婶复杂的内心活动,引出下文。

D.“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与“头发蓬乱,衣裤邋遢”的外貌描写相呼应,展现幸福内心自惭形秽的一面。

8.回忆是本文最大的叙述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5分)
9.陈忠实曾就自己的创作谈到:“这一次又一次或欢乐或痛苦的过程,铸成了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

”请结合文本中幸福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
如父。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
..治事。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亮拔西
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
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
..,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
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功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旄钺,又称白旄黄钺。

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B.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

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B.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

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

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

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

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

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4分)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功戒明也。

(4分)
14.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自身的战败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句中的“百战”写出前线战事的频繁,“碎铁衣”则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B.李诗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英雄气概的将领形象,他勇武过人,在战斗中射杀敌方将领。

C.王诗中,军队行军途中,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

D.李诗和王诗同为边塞诗,都描写了我军战斗胜利的场景,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格调高昂。

16.王诗中“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回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的“,”两句,从秦和诸侯两方面对比描述了九国联合进攻秦国这场战争的结局。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点明不同人的态度,指出商代盘庚迁都同样遭到了许多人反对的两句是“,”。

(3)小刘同学想以花或鸟为例解释拟人手法,却只想起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想再举一个例子,小王同学提醒她说,古诗词中这种句子很多,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铺纸,蘸墨,挥毫,寥寥数笔,花鸟便A。

寂静的画室里,画者认真,观者亦入迷。

画室之外,不见高楼大厦,未有车水马龙,只有阳光越过院墙,洒在冬日田野之上。

举目远望,桃林片片,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与画室内的张张作品B。

①萧县是汉文化腹地,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众星璀璨。

②在明清时期,萧县就.形成了“龙城画派”,现在更是涌现出一批艺术名家。

③如今,萧县民间习书作画C,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皆可泼墨作画,下笔成书。

④而提起萧县书画发展的高峰,不得不提刘套人萧龙士。

他师从齐白石,擅长花鸟、兰、荷。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一边坚持创作,一边积极传授画艺,力推“江淮大写意”。

经过不懈努力,群众书画逐步走出本地,在各类展览中崭露头角,进而名声大噪。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手机,就是给我,我也不要。

B.你只要肯争气,你就能做到。

C.他早上六点就到教室学习了。

D.我就知道,他可以成功上岸。

20.“农忙干农活,农闲写字画。

”这句谚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①;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

……这都是常见的现象。

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作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需要的是历史地、具体地细致研究;然而,只要相信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那么这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起作用。

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相反,②,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如文学、绘画却相对繁荣发展。

在动乱的年代被时代赋予前景探索这一巨大课题的哲学思辨因不
同于在太平盛世毋须去追求精神的思辨、解脱和慰安而更发达一些……总之,只要我们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2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

如果它想再被看见,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来增加“识别度”。

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面对“识别度”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