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发展饲草作物推进农牧业发展思考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
发展饲草作物推进农牧业发展思考
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与市场需求的改变,中国的畜牧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副业畜牧业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畜牧业和支柱畜牧业方向迅速发展。
现代畜牧业的关键是以科学培育和改良的高产优质畜禽品种,以科学饲养和饲料为基础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和以科学防疫防治结合的畜禽保健体系,获取优质、高产
、安全的畜禽产品,满足人类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营养需求日益完善的需要。
中国目前的畜牧业是现代化发展的规模养殖与传统的农村个体分散养殖并存。
规模化养殖是必然的趋势,我们既要重视分散养殖中的传统经验,又要重视规模化养殖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辐射,引领畜牧业的整体现代化。
饲料作物的应用与发展,既是现代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种植业“三元”种植,完善农业生产系统和优化田间
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在以获取以动物蛋白、动物营养为主的欧美国家,饲料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在中国向农业现代化进军过程中,应将发展饲料作物置于重要的地位。
发展饲料作物,组织饲料生产是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饲料作物包括粮谷精饲料、青刈鲜喂的青绿多汁饲料、人工种植的一年生多年生牧草和青干贮加工的粗饲料。
只有各种饲料科学搭配的完全营养日粮才能充分发挥畜禽良种优质高产的遗传特征,才能保障畜禽健康生存发展。
我国饲料生产和栽培饲料发展滞后,大大影响畜禽生产力的提高。
主要原因是:
(一)长期以来“以粮为纲”的畜牧业仅仅是副业生产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
农村老太太养猪靠野草、靠泔水,散养猪禽自行觅食,役畜靠农作物秸秆维持基本日粮,凡此种种使人们难以置信在规模化养殖以后,要靠人们按照畜禽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提供完全日粮的必要性。
(三)对种植饲料与种植粮经作物缺乏辩证统一的思考。
粮经占用耕地天经地义,而用耕地栽培饲料却大为质疑。
且不说通过饲料生产转化为肉奶蛋畜产品本身就是大粮食、大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实践中为了畜牧业的发展,在目前粮食播种面积中有约40%用作粮谷饲料。
“粮食安全”很大程度上是饲料安全。
但是用40%面积生产的粮食用作畜牧业精饲料,用收获子实后的秸秆作粗饲料,绝不同于用相应面积按畜牧
业特点安排各类饲料作物的种植,后者所提供的总营养物质必高于前一生产方式,其营养物质转化效能也显著高于前者。
饲料作物之供应家畜与粮谷作物供应人的需求具有不同特点。
饲料作物是以大量绿色营养体为生产目标,以青嫩富于全面可消化营养,丰富的活性物质提供畜禽利用和转化。
从农业生产而言,以玉米为例,乳腊熟期收获的玉米全株青秸要比完熟期的玉米子实和售后干秸提供畜牧可利用的营养要高出20%~50%。
发展饲料作物,实行“三元”种植,符合科学的农作制
科学配置粮、经、饲生产结构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宏观与微观层次上建立农业耕作制度的重要一环。
从农业种植业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的必要性,可能性在于:
(一)从可能性而言,如上所述,现阶段耕地上生产的粮食40%左右用于畜牧业发展。
因此,将这部分耕地从按人所需求粮食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按畜禽营养需求的包括饲料粮谷在内的饲料生产模式,只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的改变。
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就生产系统而言,着眼于大食物、大粮食观而形成更多的产出。
一亩按粮食种植的玉米和一亩按饲料方式生产的玉米,其地上生物总产量及其转化的畜产品是无法比拟的。
(二)从必要性而言,三元种植结构的推行面临刻不容缓的局面。
三聚氰胺事件震动全国,其实质就是动物生产中有效蛋白质的缺乏。
乳牛靠蛋白质生长发育,牛奶靠蛋白质转化。
当前我国奶牛业处于大发展过程,由于优质高效蛋白的缺乏,商家靠添加过量三聚氰胺以平衡供应,这既是商家缺乏诚信,也是科学普及不够的典型案例。
事件发生后苜蓿的需求量顿时骤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要获得高产优质产品,必须有相适应的饲料基地。
人工饲料作物既提供工业饲料的原料,又辅助工业饲料不足提供鲜活、易消化、富营养且量大裹腹不可或缺的日粮组成。
粮食安全即是首要,但种植业三高一低(高化肥农药、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已面临必须逐步改变的境地。
过去我们习惯于直观看到工厂烟囱及其排出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却忽视了化肥农药通过
渗漏,“暗流”污染耕地和地下水源及河湖水系。
工厂污染局限一个点,农业污染则是一个面。
当前粮食安全面临耕地数量锐减临近红线,主要靠单产的提高。
而提高单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矿产、化石为原料提供的生产资料,势必步入“高产再高产、污染再污染”的困境。
三元种植特别是饲料牧草既可降低对化肥、农药的需求,而且在全球正推行低碳经济的今天,吸碳、储碳的优越性有益于农业生产系统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
饲草作物是完善的农业生产系统实现生态循环的中间环节。
饲草生产是以绿色茎叶营养体为目标,在作物营养生长的高峰阶段收割,其地上生物量最大化同时也是地下根系量生长的盛期。
此时,地上、地下的积累都要优于子实完熟期茎根枯萎所含营养,饲料作物是科学农作制的重要内涵。
饲料作物和牧草在耕作、轮作体系中具有重要性。
作物种类和成分的增加,有助于避免连作的种种弊端,有助于防止同类病虫恶性的世代蔓延,有助于间、套、复立体种植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助于豆科、禾本科根系交替发展土壤理化性能的改善和有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滋生,有助于保护性耕作的推行等等。
当前多数科学家把全部精力集中于某一种作物或某一技术环节的深化、钻研,需要有更多的科学家把握农学系统原理,组装单项技术,建立符合持续发展的农作体系,运用综合技术提高整体生产力。
总之,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异曲同工”,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二者同样的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生产生存发展必需的食物与营养,不同的是前者以生产产品直接提供食物,而后者则是通过生产转化为人的更高级的食物。
步入现代农业新阶段,再以粮食作物兼作饲料,在经济上不可取,资源上有浪费,科学上也是滞后的。
饲草工作者在现代农牧业发展中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