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时代要求大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是现代教育的关键所在和目标所在。
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时,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概念人文素质是指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下,个体具备的符合历史和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基本道德、知识、技能、能力等素质。
人文素质是人与人交往、与社会互动、对待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的文化储备,熟知与时代有关的文化基础知识。
2.包容性和多元性,可尊重不同的文化。
3.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正直的人格与同情心。
4.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
5.完善的沟通协调能力。
6.自我管理能力,注重个人修养和健康。
人文素质对于大学生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人文素质是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人文素质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让生活和工作更加愉快。
其次,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具备人文素质的大学生更容易在实际生活中发扬自己的优点,同事也能自我净化,避免负面因素的影响。
最后,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完成社会使命和责任的前提。
完善的人文素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家的需求和对公共事务的需求,更好地创造真正意义上的成果。
1.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营造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建立合理的校园文化概念和意识。
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文化传承和展示,例如亲子游园、文化讲座等等,从而达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2. 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建立高品质的教育环境和校园精神文化,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包容和欣赏多元文化。
例如,开展各种文艺、科技、体育等活动,发掘和表现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实践和人文素质,让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享受学习,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3. 整合各类资源,创趣味性的课堂。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究

2012年6月Jun.,2012收稿日期:2012-03-20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SJD880060)作者简介:谢学(1979—),男,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究谢学(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目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是众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尤为突出。
加强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容个人兴趣、家庭教育观念、学校人文环境、社会良好风气“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12)06-0069-03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个性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雅的人文素表现为自觉关怀他人、社会及自然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培养健全美好的人格,使其拥有者不断完善自身,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但目前存在的诸多因素,如网络的冲击、实用性和功利性思想观念的盛行、社会风气的侵蚀等严重弱化了大学生的人文意识及对人文学科的求知欲。
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实用等眼前效益,忽视了文学、历史、哲学等人类积淀文化的延续,淡忘了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有灵魂、有修养、有心灵归属的“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是应社会、单位之所需而培养的,是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它尤其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前提下,使培养的学生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兼具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摘要]文章从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应如何更好地克服当前学生教育中“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真正培育拥有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合格人才,促进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养培育我国高等院校提出素质教育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是近期国内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还是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如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身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舍友为小事起争执,一方竟持刀将对方置于死地等校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其中行凶者不乏学习成绩优异且为学生干部的学生。
受到大学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本应该是谦谦君子,但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明显受到人文素养弱化、人文精神缺失等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
因此,注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更应该认真思考当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实效性问题。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一词来源于《周易·贲卦》,泛指人类文明,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以及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都属于“人文”范畴。
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实践、创造,建设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淀凝聚而成了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体现在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中,就是人文精神,因此“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人生观,一种充满人性的善良、包容、豁达的人生态度,正义、勇敢、坚强的人生品格,睿智,高尚、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汇聚而成的精神家园。
二、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1.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校生存、发展的压力造成的教育导向偏差。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大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更宽广的思维、更高尚的情操和更扎实的文化素养。
人文素质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大学期间,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和进行人文体验,培养和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科目,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人类的智慧和追求,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发展方向。
人文素质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艺术、音乐、戏剧等人文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
学生还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的不同,包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观点,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人文素质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艺术作品的设计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素质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大学生时期正是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学习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点,思考什么是真善美,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人生追求。
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

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目标也在逐渐拓展,除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教育应该不仅是知识的渊海,更应该是人才的文化高地,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中不断地汲取精神养分和道德滋润,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和精神世界,使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也具备更高的生命力。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文修养和自我修养,常指具备较高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财富素质、审美等方面的修养。
在高校中,人文素养也包括了对科技和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使得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之外,更具备更全面的思维能力和人生理解力。
二、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多元的教育方式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专业课程授课之外,增加学生的选修课程,包括哲学、人文学科、文学、艺术等等,让学生得以更加深入地领悟人类文明的精华。
2.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人文讲座、文艺展示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不断学习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应该教育学生愿意接纳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参与公益活动,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性。
三、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追求理性、真实、善良、美好等人性价值的精神追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立志和指向。
在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贡献社会的热情和信心,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更高的追求。
四、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尊重生命,促进人际交往,发扬人性之光。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当今新时代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具备的人文方面的素养和修养,包括道德、伦理、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才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注重道德与伦理的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他们是社会公民的基础,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
针对这一点,学校应当加强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开设专门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操。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重视文化传承与发展。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应该积极引领学生从传统文化和历史中获取人文素质的营养。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并且给予他们传承和发展的机会。
学校也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倡导社会公益意识。
作为社会公民,大学生应该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们,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注重思辨能力培养。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信息爆炸,大学生应该具备判断和思考的能力,才能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思辨类课程、组织辩论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
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道德与伦理教育、注重文化传承与发展、倡导社会公益意识以及培养思辨能力,可以使大学生在求知、创新和社会实践中全面发展,成为具备人文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1. 引言1.1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代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文素养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应用型大学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他们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和素养。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包括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
一个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在应用型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地位。
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基础之一就是扎实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比如设置人文素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
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将越来越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应用型大学中,有许多实践案例可以证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应用型大学培育人才提供了有力实践支撑。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的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等。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认为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而在应用型大学,如何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定义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括了对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对于人类社会、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关注与反思。
它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获取,更是对于人类情感、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培养。
在传统意义上,人文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它们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并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素养不仅限于传统的文化领域,还应该包含对于现代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二、应用型大学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挑战在中国,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它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顺利就业。
与理论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的课程更加注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这也使得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了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一方面,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入学都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考核标准,但是一旦进入了专业学习阶段,大部分的课程都是专业相关的,很少安排人文素养的课程。
这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成为了一个弱势环节。
由于现代社会对于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大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对于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用型大学往往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采取了较为散漫的方式,没有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更加没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这造成了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发展不足,面对社会和职场的挑战也显得捉襟见肘。
1. 优化人文素养课程设置应用型大学可以对人文素养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如传统文化、人文历史、艺术欣赏等。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不再只是灌输知识,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日益重视。
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培育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首先,人文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课程以专业课为主,但难以忽略的是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因此,应用型大学应该加强人文课程的设置,如哲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历史、文学等,使学生接受到更多的人文知识。
同时,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人文课程的手段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反思,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其次,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
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去感知、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应用型大学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和体验到人文价值,从而加深了解、增长见识。
此外,交流与讨论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另一种途径。
应用型大学应该建立更多的文化沙龙、学术沙龙等平台,让学生之间建立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以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且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其他同龄人的角度来了解人文素养,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交流表达能力。
最后,在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应用型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知识的引导下自由地发挥想象和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这是人文素养的基础。
总之,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加强人文课程、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教育方式,可培育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摘要】"人文素养在应用型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应用型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人文素养培育的实施方法、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大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间积极互动,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应用型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也将成为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石,引领他们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更加自信与坚定。
"【关键词】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培育、策略、实施方法、跨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人文关怀、意义、发展。
1. 引言1.1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应用型大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理念和方法相对独特,旨在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也意识到人文素养在学生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学生品格、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关键。
应用型大学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开设人文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推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等。
在当今快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应用型大学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应用型大学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认识、思维、情感、价值和行为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当今社会中,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使命。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独立思考、审美鉴赏、道德修养、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全面的人格素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应用型大学如何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开设人文课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人文课程的设置。
作为应用型大学,一方面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开设一些思想性、文化性的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人文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世界各个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增强自己的人文修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教育除了开设人文课程,应用型大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梦想的人。
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了青春叛逆期,面临着各种思想困惑和挑战,这时候需要学校和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除了开设人文课程和加强思想教育外,应用型大学还应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
例如组织一些文艺演出、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人文的魅力,增强对人文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感受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文素质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入手。
大学生要具备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大学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德育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还应该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文素质体现在个人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思考和认识中,而这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大学要开设多样化的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学、哲学、艺术和历史等人文学科素养,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之中,感受历史的韵味。
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质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求学生具备对社会和国家的热爱、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大学要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大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人文素质需要学生具备情感上的共鸣与体验,以及审美上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大学应该提供丰富的艺术和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文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大学还应该加强人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艺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人文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培养具备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
下面从知识、思维、情感和实践四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从知识维度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注重传授丰富的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指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安排人文类课程,如历史、文学、哲学等。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人文讲座、学术研讨、读书会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大学生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综合性的人文素养。
从思维维度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独立思考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大学生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判断事物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还应该培养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从情感维度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注重培养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感。
高尚情操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人文情感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大学生应该培养友善、宽容、善良等人文情感,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关注。
从实践维度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学校。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大学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人文学科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思想品质和美学修养,包括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人文态度、人文修养等,对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用型大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路径,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应用型大学注重开展人文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人文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传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对人文科学的热爱和钻研精神,提高对人文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应用型大学在开设人文课程方面非常注重,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加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和开发。
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人文科学的核心理念和学术精髓,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品位,具备更高的人文修养和价值观念。
应用型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和人文活动中所产生的人文情感和情怀,包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对社会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等。
应用型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和社会文明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人文活动的魅力和内涵,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自身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应用型大学倡导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相互渗透。
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
应用型大学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人文学科和专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加深学生对综合知识和跨学科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工程类专业中,加强对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在文学类专业中,注重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方法一、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和内在品质,是一个人通过长期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注重全面教育,尤其需要高校教育的参与和引导。
二、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人文素养的培育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因此,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综合素质的高低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文素养包括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认知和理解,这些成果是创新的源泉。
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人的精神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出健康向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三、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方法1.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大学应该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同时,文化素质课程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注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摘要】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应该重视人文素养培育。
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应用型大学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及培育策略与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影响。
本文强调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展望未来发展,并对结论进行总结。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更体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能够引起社会对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视,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培育、策略、方法、案例分析、影响、必要性、展望、结论、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内涵与重要性、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作为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应用型大学的出现,使得大学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和产业需求,这也需要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不仅是一种学术修养,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它涵盖了道德情感、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
应用型大学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素养培育已成为应用型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应用型大学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作用,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详细解读,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和定位,探讨如何在应用型大学中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展示应用型大学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深入学习和系统培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1.2 问题阐述在当今社会,随着应用型大学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也更加重视起来。
问题也随之而来。
应用型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培养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往往被忽视或者边缘化,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如何有效地培育应用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问题阐述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困境和挑战,探讨其成因和影响,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阐述和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文素养在应用型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提高应用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推动我国应用型大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型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不仅是一种文化底蕴,更是一种综合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是因为人文素养是一种基本素质,更是因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人文素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院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环境,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人文素质的社会栋梁。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
学校应当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之美,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学校还应当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公德心,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实践活动。
人文素质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的课程,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文之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人文素质。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和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和家长们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人文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怀下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质。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仅具备专业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其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时代院校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其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以下为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思想道德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的核心素质,包括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熟悉与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人文课程、组织文化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其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新者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脉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团队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4现代交际·2019年1期作者简介:樊立赟,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樊立赟(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摘要: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由于现代信息网络的冲击、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存在人文素养薄弱问题。
因此,加强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素养培育,应重视发挥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人文渗透;加强校园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陶冶情操等,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大学生 人文素养 培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44-02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劳模、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广大青年。
[1]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寄予厚望。
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力量,他们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因此,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下的人文素养问题引起国家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人文素养的科学内涵1.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指个人基本内在修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和积累的素养,核心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人类的认知、情感、意识、信念、行动都具有关键作用。
[2]人文素养通常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部分。
[3]人文知识是人类传承下来的关于人文的优秀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前提;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中心内涵,包括价值导向、社会责任感程度和个人抱负等方面;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是人们通过学习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内在涵养,从而作出充满正能量的行动。
2.加强应用型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1)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学习上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极进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沉着应对、理性对待,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2)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劳模、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
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
[4]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便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为大学生打上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烙印。
二、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下的人文素养教育关系问题(1)培养目标下人文素养教育与科学素养教育的关系。
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科学素养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相互影响,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只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忽视人文素养教育,也不能只培育人文素养教育,而轻视科学素养教育。
正如英国数学家哈代所言:“一位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无所知的人文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著作一无所知的科学家一样糟糕”。
[6]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下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两者必不可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育体系中人文素养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在应用型大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素养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包含,不可替代,两者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与德育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3)教学实践中人文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关系。
教学实践中人文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之间紧密联系,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应用型大学的人文教育更突出“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实践操作能力,如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深入社会实践等。
三、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薄弱的原因(1)高科技背景下网络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冲击。
网络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多种价值观与思潮良莠不齐,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不利于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导致部分大学生过多关注物质利益和物质追求,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
(2)应用型大学学校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应用型大学学校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非常大。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所创造并能体现自身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
[7]一些应用型大学建校时间较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案不够系统;同时,学校关于人文知识的讲座较少,不利(下转第143页)143中美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比较分析[6]袁军,毕诚.美国职前、入职和在职教师教育评估体系简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7]苟顺明.新世纪美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透视[J].外国教育,2014(7):40.[9]林秀锦.美国的早期保育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11]周艳.教育社会学与教师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2]易凌云.美国优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13]洪明.美国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历史演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68.[14]秦东方,邢林宁,刘玉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建设思路的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9).责任编辑:景辰培养模式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和起始点,系统科学的培养模式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杨晓萍.中美幼儿教师教育比较研究[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1).[2]王秀艳.中美幼儿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政策文本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3]L.D.Hammood,V.L.Cobb.APEC Education forum: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PEC members[J].published for the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5(5):221-240.[4]周小辰.中美教师资格证有效性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1).[5]张允,李稚阳.美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述评[J].教育导刊,2006(7).发展。
大学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多涉猎与专业相关的人文情怀方面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4)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陶冶情操。
大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调整,陶冶情操。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走出校园,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名人故居、参与公益活动等多种实践形式,丰富自身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
另外,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定位,走出自我,不要过分自负,学会与别人分享,控制情绪,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往直前,自立自强,从而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张国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3]徐玉娟.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10.[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5]郝佳.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6]胡益丰等.在高校文科生中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西物理,2012(2).[7]谢和平.弘扬大学文化,推进人文素质教育[J].求是,2010(17).[8]左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研究[D].燕山大学,2006.责任编辑:景辰(上接第144页)于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
(3)大学生自身问题对提高人文素养的阻碍。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比较强烈;其次,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遇到挫折时情绪波动比较大,易出现情绪焦虑、同学间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如果长期使自己处于消极的情绪下,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1)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
21世纪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带来的影响,吸收正能量,提高人文素养。
政府要严格控制网络中的不当言论,利用网络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应用型大学校园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老牌名校培养的大学生比一般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大学生更具有竞争优势,并不是学生有多么聪明,而是老牌名校经过时间积淀,形成环境优美、行为文明、精神高尚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8]应用型大学应加强校园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第一,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学校育人资源,发挥地方办学特色;第二,加大对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地方的软文化投入,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3)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实施者,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专业水平等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人文素养建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