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利⽤⾦属矿物和海⽔资源》第⼆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节《开发利⽤⾦属矿物和海⽔资源》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本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本节主题是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STS⽅⾯——有利于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然资源中的作⽤,学会辩证地看待⼈类和⾃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

2.学科教学⽅⾯——有利于将前⾯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主要包括⽆机物之间的转化,如在固态和溶液状态下,⾦属及其化合物、⾮⾦属及其化合物的反应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如裂解反应、聚合反应等。

3.对于学⽣进⼀步确定学习后续选修模块,乃⾄升学、就业⽅向也可能会产⽣影响。

⼆、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1)突出主题,将科学教育与⼈⽂教育融为⼀体
本节中的知识内容更多表现为载体的作⽤,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的教学⽬标是帮助学⽣认识和体会化学在⾃然资源开发和利⽤中的意义和作⽤,揭⽰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的有限资源。

仅注重资源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限度地利⽤好资源,还要好好保护环境。

⽽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在资源的综合利⽤与环境保护⽅⾯同样有⽤武之地。

(2)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基础性:表现为紧紧围绕⾦属矿物、海⽔和化⽯燃料这些重要⾃然资源综合利⽤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例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②⾦属活动性顺序;③典型⾮⾦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转化;④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蒸馏、分馏;⑤具有典型结构的有机物——⼄烯的聚合反应等。

时代性:关注⾃然资源开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努⼒
揭⽰化学在⾯对和解决这⼀问题中的作⽤和价值。

如绿⾊化学的原理,“原⼦经济”等。

选择性: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和⽰范性,教学要求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设有“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资料卡⽚”等多种栏⽬,指导学⽣通过查阅资料和在实际⽣产、⽣活中进⾏参观、调查,进⾏专题报告等多种⽅式丰富教材内容,启发他们对某些课题进⾏更深⼊的学习和研究。

(3)更新呈现⽅式,促进学⽣学习⽅式的转变
通过多样的呈现⽅式,帮助学⽣理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主题,主要⽬的在于改变学⽣被动接受式的单⼀学习⽅式,促进学⽣多样化的学习⽅式的转变;同时在评价⽅⾯,改变只重视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学习结果,在本章中同时追求多元化学习⽬标,重视过程的理解和体会;认识教材只是学⽣学习资源的⼀种⽽不是全部。

三、教学三维⽬标
1、了解海⽔资源及其利⽤
2、了解海⽔淡化的⽅法。

掌握海⽔的蒸馏。

3、掌握海⽔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即海⽔制盐、海⽔提镁、提溴、提碘。

4、通过学习⾃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培养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海⽔淡化的⽅法。

掌握海⽔的蒸馏。

2、掌握海⽔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即海⽔制盐、海⽔提镁、提溴、提碘。

3、通过学习⾃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培养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五、教学难点
1、掌握海⽔的蒸馏。

2、掌握海⽔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即海⽔制盐、海⽔提镁、提溴、提碘。

六、学习过程
[导⼊]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陆地资源⽇渐枯竭的今天,成为⼈类繁衍发展的⽣命线。

1.海⽔⽔资源的利⽤:海⽔的淡化
(1)使海⽔淡化的途径:通过海⽔中提取淡⽔或从海⽔中把盐分离
出去,都可以达到淡化海⽔的⽬的。

(2)海⽔淡化的⽅法及其特点海⽔淡化的⽅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技术和⼯艺也⽐较完善,但成本较⾼。

因此,海⽔淡化与化⼯⽣产结合,与能源技术结合,成为海⽔综合利⽤的重要⽅向。

海⽔蒸馏原理⽰意图:太阳能蒸发海⽔⽰意图:
2.海⽔化学资源的开发利⽤
(1)从海⽔中提取NaCl
(2)海带提碘:
碘的提取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 -形式存
在)。

实验室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海藻――→灼烧海藻灰――→浸泡悬浊液――→①含I -
的溶液――→②适量Cl 2
含I 2溶液――→③碘的有机溶液―→晶体碘 1.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所⽤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 .酒精(沸点78 ℃)
B .四氯化碳(沸点77 ℃)
C .⽢油(沸点290 ℃)
D .苯(沸点80 ℃)
3.利⽤碘的有机溶液得到单质I2的⽅法是__________。

(3)海⽔提溴:主要⽅法是空⽓吹出法
从海⽔中提取溴
海⽔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业上⽤
空⽓吹出法从海⽔中提取溴的⼯艺流程如图:
(1)步骤①反应的离⼦⽅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反应的化学⽅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理论上考虑,下列也能吸收Br
2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OH B.FeCl
2 C.Na
2
SO
3
D.H
2
O
(3)步骤⑤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 ℃~90 ℃。

温度过⾼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踪训练]
1.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2.从海⽔中提取的溴占世界溴年产量的1
3左右。

已知溴⽔呈橙⾊,将SO2⽓体通⼊溴⽔时,可以发现溴⽔褪⾊。

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O2使溴⽔褪⾊,显⽰了SO2的漂⽩性B.SO2使溴⽔褪⾊,显⽰了SO2的还原性
C.从溴⽔中提取单质溴,可以⽤⼄醇进⾏萃取D.SO2是形成酸⾬的唯⼀原因
[⼩结]
[作业]P93 4、5
七、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引导学⽣查阅资料,⾃主学习、合作讨论,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法,进⼀步形成交流、反思、发现的学习习惯,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全⼈发展”的教育思想;符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教学设计的问题情景和⾳像资料涉及的情景,很快把学⽣带⼊海⽔晒盐,海带提碘等的海⽔综合利⽤的情境中,符合本节教材的内容及⽬标内容,更符合“源于⽣活”的设计原则。

感受和了解到了⽣产的过程、原理及⽅法,很快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开始积极思维,为从容实现学习⽬标提供良好开端。

学⽣在学案的指导下通过⾃主学习、⼩组讨论、⼩组总结汇报等活动极⼤程度的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观看”、“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分析”、“记录”等。

但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相对⽐较枯燥,知识点较多,学⽣实际接触少,只能以图⽚或相关视频等⽅式围绕资源的开发利⽤来获取感性认识,这是本节课的特点也是学⽣不能从亲⾝体验获得知识的⼀个遗憾,由于课容量⼤,课时稍显不够充⾜;环节中缺少“质疑”的过程;“练习”不够充分,“效果检测”情况和学⽣表现基本良好,但仍有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过程投⼊学习,原因较多,因此需要再次进⾏课堂练习,以期达到巩固提⾼的⽬的。

诚然,教学中⼀定会碰到⼀些困难,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的教学⽅式和⽅法,不仅要有很好的想法和做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和开发。

⽬标只有⼀个,还给学⽣⾃由的天空,不断提升学⽣的素养,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