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离子讲评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原子离子讲评课(教案)
第一章:分子的概念与特性
1.1 分子定义:物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体1.2 分子特性:
1.2.1 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1.2.2 分子不断运动
1.2.3 分子之间有间隔
1.2.4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第二章:原子的概念与结构
2.1 原子定义:物质的基本粒子,构成分子的实体
2.2 原子结构:
2.2.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2.2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负电荷粒子
2.2.3 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第三章:离子的形成与性质
3.1 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2 离子形成:
3.2.1 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3.2.2 原子获得电子成为阴离子
3.3 离子性质:
3.3.1 离子具有电荷,可吸引相反电荷
3.3.2 离子在溶液中可自由移动
3.3.3 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第四章:化学键的类型
4.1 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4.2 共价键:非金属原子间共享电子对
4.3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电子云的共享
4.4 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第五章:分子间作用力
5.1 范德华力:分子间的瞬时偶极相互作用
5.2 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间的较强作用力5.3 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5.4 疏水作用: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第六章: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溶解性
6.1 分子极性的判断:根据分子的电子云分布不对称性6.2 极性分子的性质:
6.2.1 极性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
6.2.2 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好
6.3 非极性分子的性质:
6.3.1 非极性分子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6.3.2 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好
第七章: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7.1 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7.2 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排列的表格
7.3 周期表的规律:
7.3.1 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行
7.3.2 族:具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排列成同一列7.4 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第八章: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8.1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8.2 氧化剂:接受电子的物质
8.3 还原剂:提供电子的物质
8.4 电子转移的方向:从还原剂到氧化剂
第九章:离子化合物与分子的化学性质
9.1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9.1.1 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9.1.2 易溶于水,形成离子溶液
9.1.3 具有明显的电解性质
9.2 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2.1 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9.2.2 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性质决定分子的化学反应性第十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物理性质
10.1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10.1.1 增强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熔点、沸点升高10.1.2 减弱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熔点、沸点降低10.2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0.2.1 相似相溶: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10.2.2 溶剂极性影响溶解性:极性溶剂可溶解极性分子,非极性溶剂可溶解非极性分子
第十一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相态
11.1 物质的相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11.2 分子间作用力与相态的关系:
11.2.1 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强,排列有序
11.2.2 液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流动性好
11.2.3 气态: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自由运动
第十二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溶解性
12.1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能力
12.2 分子间作用力与溶解性的关系:
12.2.1 相似相溶: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12.2.2 溶剂极性影响溶解性:极性溶剂可溶解极性分子,非极性溶剂可溶解非极性分子
第十三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吸附性
13.1 吸附性:物质在固体表面或界面上的附着能力
13.2 分子间作用力与吸附性的关系:
13.2.1 物理吸附: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吸附力可逆
13.2.2 化学吸附: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吸附力不可逆
第十四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催化性
14.1 催化性:物质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
14.2 分子间作用力与催化性的关系:
14.2.1 催化剂的活性:与分子间作用力密切相关
14.2.2 催化剂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稳定性有关
第十五章:分子间作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
15.1 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5.1.1 高分子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影响材料性质
15.1.2 纳米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决定材料结构
15.2 分子间作用力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15.2.1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影响药物效果
15.2.2 药物溶解性与生物利用度:分子间作用力影响药物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教案主要围绕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和化学反应进行讲解,重点内容包括:
1. 分子、原子、离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的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分子极性、溶解性、吸附性、催化性等化学性质。

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内容包括:
1.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关系。

2.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溶解性的规律(相似相溶原理)。

3. 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周期表预测元素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判断和离子化合物的水解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请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适当放缓讲解进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