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爱与严并非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爱与严并非矛盾
——读《挚爱——我的教育教学之根有感》
有如此一个故事:
一个老太婆唯一的儿子病死了,她超级悲伤,便请教一名灵修大师:“大师,有什么方法使我儿子复活吗?”
大师说:“我有方法,但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
这杯水必需来自一个从来没有痛楚的家庭。
有了这杯水,我就能够够救活你的小孩。
”老夫人听了十分快乐,当即去寻觅这杯水。
可是,不管到了茅舍或华厦、乡村或城市,她发觉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的痛楚。
最后,她为了安慰他人的痛楚而忙碌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
就如此,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的忧伤悄悄离开了她的心。
这篇名为《忘记悲伤的妇人》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付出爱远远比索取爱更重要,在付出爱的进程当中也正是不断充实自己的进程,且自己取得的要远远大于你付出的。
那个结论一直阻碍着我,并成为指导我生活、工作的座右铭。
自从两千年七月走出大学校门、步入密云一中的时候起,我便向往着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并为此而尽力。
在那一年暑假里,我就反复阅读了《高一政治思想政治教材》,还大量阅读了有关的经济学的书籍和刊物,并训练自己尽力用简练、易懂的语言描述有关的经济理论,为教授给学生那沉甸甸的“一碗水”做充分的预备。
在两千年九月,尽管做了那么长时刻的预备,但真的要上讲台,面对每班五十多名学生,他们是不是同意我,认同我,我的内心就像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
为了查验自己,我特意请了两位教师去听我的第一节启始课,在他们鼓舞的目光下、在学生的踊跃配合下,我在紧张、兴奋的状态中较成功的完成了我的第一节课。
在随堂的调查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较好。
初战告捷,我的干劲就更足了。
有如此一句教育格言,“酷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损坏一个学生。
”而我爱学生的第一步是从记学生的姓名做起的:开学的第一周,我便把我任课的五个班、二百七十三名学生的姓名记了下来,并在第二周就把学生和姓名完全对上了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断息。
”高一政治所讲述的《经济常识》更是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经济现象,我在备课时,尽力去搜集切近学生的各类经济现象,使学生能在熟知的现实现象中体会并明白得应知应会的经济学理论。
在此基础上,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踊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特意在每节课前留了五分钟的‘热点、核心问题’时刻,让学生把他们预备的他们所关切的国内外的热点、核心的时事新闻,利用这五分钟介绍给全班学生,并让学生加以点评。
这五分钟的时刻,使得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接授这一节政治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对政治课感爱好,进而爱学政治,乐学政治,我还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踊跃性,如:游戏法,演出法,辩论法,学生亲躯体验法等。
我还许诺学生只要有与政治课相关的内容,可随时站起来发言,尊重他们的发言,保证他们的“言论自由”。
但现在我却轻忽了一个问题:我内心怕管学生太严,使他们不学政治!
因此,一节节政治课到来,一节节的课又过去,不仅我所期待的师生和谐的成效没有达到,而且课上的纪律问题又被提上了日程,我的内心异样的委屈:我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也谨记“一个教师永久也不要让学生内心深处踊跃向上的愿望破灭”的格言,在课上给学生以鼓舞的话语,我尊重学生,酷爱学生,什么缘故显现了如此的结果呢?
在这时,我有幸拜读了翟京华教师的《挚爱——
我的教育教学之根》,使我获益匪浅。
翟教师在书中讲述了她二十四年的教育教学的心意得体会:她在教育上,以爱育爱,以情激情,以理明理,关切爱惜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教学上,采取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时期的、全方位的优化教学,以“情”、“练”、“趣”、“实”、“活”的融会贯通,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思维的和谐进展。
专门是她主张“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做到宽严有度。
”她以为,“爱是有尺度、有分寸的。
并非是只若是爱,就都对学生有利处、有好的成效。
严格的爱也好,宽容的爱也好,都应把握必然的‘度’”。
她还以为, “在教育学生时较难把握的是‘宽’和‘严’的问题”。
而我目前碰到的正是不能正确处置“宽”和“严”的问题。
若是在如此下去,会可不能真的使学生自由放任、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呢?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前人说:“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镂,而病于越冶;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融于爱的教育也是需要把握必然的“度”的。
“严要严在科学尺度上,入情入理;宽要宽在心灵深处上,动情动心。
”翟教师讲了她对“宽”和“严”的明白得,专门是“宽”,并非是“高抬贵手”,凡是不予追究,而仅仅是“留有余地”。
我教的一个十二班的三好生,在我做随堂检测时,连续几回都没有完成。
我课下找他问缘故时,他却说:“政治临考前背背就好了,我又不打算学文。
您平常别管我了,我考合格不就好了!”他给自己留了余地,我反问他:“你想做半文盲吗?”他疑惑地看着我。
我说:“其他学生高一年级终止时就能够明白关税壁垒、瓶颈效应、比较优势、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等等经济现象的意思,你只要此刻用标准的语言说明出来,意味着你达到了高一学生应有的能力,我便许诺你的要求。
”他沉默不语。
“若是你不明白,而我又放任你的话,你以后在经济知识方面不就等同一个文盲吗?我要对你负责!”好久,他说:“教师,我把错过的补上。
”在期末考试中,
他名列前茅。
在保护课堂秩序时,我也把翟教师的“言之有理,言有分寸”和“
常抓不懈,锲而不舍”贯彻到了实践当中,并取得了我所期待的成效。
这是“宽”和“严”并重的成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的形容。
《教育丛书》中无数教师正是毫无保留、毫无所求的奉献了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精力和光华,只为照亮学生的人一辈子之路。
而此刻他们又毫无保留的把他们终生的教育教学体会提供给咱们,咱们有什么理由不付出自己的爱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呢?
在教学中爱和严并非矛盾
密云一中
刘海凤
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