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含流程图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

药物不良反响办理流程图
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正确使用药物
病人出现不适主诉或症状药物使用说明书上
未提到的不良反响
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提到的不良反响
症状稍微,病人能耐受症状严重,病人不可以耐受
减慢滴速或减少口服药量,并配以能减少副作用的药物,持续察看即停药,如静滴则改换输液器及液体,并保留原输液器及液体
症状缓解或消逝症状未消逝或加按医嘱进行抗药持续察看病人
重趋势物不良反响办理的症状和体征
进行护理记录,并报告药剂科并填写药
品不良反响报告表
注:
药物不良反响是指派用药物后出现的各样治疗不需要的甚至有害的反响,包含药物副作用,
继发生用、毒性作用、不耐受(亦称首剂效应)、撤药反响、变态反响、特异质反响和致畸形。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一、认真贯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本单位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报告工作。
二、医务人员应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现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一切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异常情况,仔细观察、诊断,并填好不良反应报告表。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时限上报。
四、应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五、在本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或组织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学术活动。
六、负责所在片区的不良反应监察员收集、整理药品不良反应,并及时上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含流程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含流程图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流程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本科室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
医务科、药房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收集、报告管理工作。
二、报告范围: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为药品和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三、报告及处理程序○1本院对所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各岗位(医生、护士、药师)要积极配合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见附表),并报告至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员(医务科、药房),然后逐级上报。
此外,对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积极救治患者,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相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分析查找问题,将损害降至最低。
○2本院发现可疑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群体病例,应当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立即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见附表3)。
○3发现药品和医疗器械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可疑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
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4发现非本院所使用的药品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发现者可直接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经核实确认某批号药品发现不良反应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确认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单位药品质量负责人应立即通知仓库管理员,停止该批号药品发出,就地封存,并及时追回已发出的药品等紧急控制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图

目录3.8.4 药品不良反应C—1 有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
1。
相关制度和会议记录………………………………………………C—2 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并有记录. 1。
监测记录……………………………………………………………C-3 制定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处理办法和流程,并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1.相关处理办法和流程………………………………………………B—1 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奖惩措施1.相关奖惩办法………………………………………………………B—2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报告数据或台账1.相关台账………………………………………………………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评价淘汰药品提供服务和依据,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二、责任人负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及药学负责人。
三、主要内容(一)有关定义1、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2、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
3、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1、护士、医生或临床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病人的主管医生,并通知医务科及药剂科。
2、药剂科在收到 ADR 报告表或报告电话后,临床药师应即时(至少报告的当日)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构通,降低病人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务科。
5、医务科及药剂科有责任将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报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在本院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与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与程序一、目的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
三、组织机构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2. 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4. 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报告制度1.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职责、程序和时限。
2.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3.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五、报告程序1. 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后,应当进行登记、审核、评估,并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后,应当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向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 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后,应当进行审查、调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监测与评价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定期汇总、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跟踪监测,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变化趋势,为药品上市后监管提供依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PPT课件

监督管理
为完成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每个临床医疗科室 每月上报可疑不良反应例数不低于(1例/20张 使用床位)标准,(不足1例的多月累积计 算)。低于规定最低上报例数的医疗科室给予 处罚,每少报1份罚科室200元。药剂科每月公 布各临床医疗科室可疑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并 按上述处罚办法报财务科。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和质量纳入医院绩效考 核的内容。
3、药剂科每季度对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 况进行汇总、分析、评价、总结,提出改进建 议,交医务科审核,并将有关情况在药讯上公 示。
监督管理
发现了可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应 报告而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报告者、未按规定报 送者、隐瞒可疑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者,由医院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确定责任人,给 予罚款500元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据 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组织落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工作任务。
3、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督促 临床医师、护师、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指 导合理用药。
4、制订相应的考核措施,确保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 故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落实。
5、协调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故工作的其他重要 事宜。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
1、医师、护士或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品 不良反应,应当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师、并 通告药剂科。
2、各临床科室联络员负责本科室的药品不良 反应的搜集、汇总、上报,监督协调医护人员 不良反应的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
3、各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 损害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 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 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 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 置的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处理办法和流程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处理办法和流程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处理办法和流程
患者主诉或护士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经治医师(或当班医师)
医师分析后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在药械科取报告表上报药械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小组)
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上报医务科审核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管理小组负责日常工作人员整理存档通过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流程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本科室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
医务科、药房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收集、报告管理工作。
二、报告范围: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为药品和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三、报告及处理程序
(1本院对所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各岗位(医生、护士、药师)要积极配合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见附表),并报告至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员(医务科、药房),然后逐级上报。
此外,对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积极救治患者,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相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分析查找问题,将损害降至最低。
12 本院发现可疑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群体病例,应当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立即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见附表
3)。
0发现药品和医疗器械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可疑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应当在15 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
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 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04 发现非本院所使用的药品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发现者可直接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05 经核实确认某批号药品发现不良反应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确认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单位药品质量负责人应立即通知仓库管理员,停止该批号药品发出,就地封存,并及时追回已发出的药品等紧急控制措施。
四、未经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允许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国内外机构、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提供。
五、对新发现的、严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应进行重点监测,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六、医院鼓励各科室积极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其上报情况纳入科室评先评优的指标之一。
七、定义:
01 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和医疗器械在
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02 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
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严重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
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导致死亡;
2. 危及生命;
3.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 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 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
的。
g、新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
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g5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
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
g6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程序 良反应应积极救治患者 科、药房)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 丿 做好相关医疗记录,保存药品,必 若为新的、严重的药物医疗器械不 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人员 (医务 填写《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上交至药品不良 反应监测人员(医务科、药房) f 初步评价 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人员(医务科、 报该药品不良反应 要时可暂停全院该药品的使用 药房)向有关部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