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镈
D.铁铲、铁犁
2.被史学界称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3.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具有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4. 《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5.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6.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元代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家马祖常的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交通运输业的发达
7. 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
”这反映了()
A.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B.保护远洋渔业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禁海闭关政策
8.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
”主要是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相对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联系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9. 观察右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10.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
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11.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13.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4.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15. 据统计:1972年与1965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5%,其中重工业增长了近112%,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只增长了35%……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全国纺织能力已发展到1300多万纱锭,但全国棉花年收购量仅175万吨,只能满足纺织能力80%的需求。
这
表明当时
A.农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B.中国农业长期落后
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D.工农业要均衡发展
16. 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
下面四组文章中,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A.《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B.《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7.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8.我国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央政府这样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A.这些地区交通非常便利
B.这里华侨众多,容易吸引外资
C.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D.人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经营方式
19.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20.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21.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美国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22.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23. 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全面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
24. “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5.《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材料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 (17分)“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措施及实质分别是什么?(4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大二公”的意思及其影响。
(10分)
⑶材料三的变革方式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吗?为什么?(3分)
27. (16分)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⑴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4分)
⑵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
对于这些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历史上称为什么?这些措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⑶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结合现实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作用。
(8分)
28. (17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的组成内容分别是?(9分)
(2)当前影响世界货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8分)
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
26.(17分) (1)(4分)
(2)(10分)
(3)(3分)
27、(16分)
(1)(4分)
(2)(4分)
(8)(8分)
28、(17分)
(1)(9分)
(2)(8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C
6.A
7.D
8.B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A
16.A 17.B 18.C 19.B 20.C 21.D 22.C 23.C 24.B 25.C
26. (l)农业合作化(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实现了公有制(或农业进入社会主义)。
(4分)
(2)意思:“大”和“公”指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影响: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0分)
⑶不是。
公有制前提不变,农民只是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或:只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3分)
27.(1)政策:新经济政策。
结果: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府得到巩固。
(4分)
(2)措施:罗斯福新政。
影响:整个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时代。
(4分)(3)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作用:推动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分)
28. (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4分)
内容:1945年,分别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或世界银行)。
(5分)(2)经济实力影响世界货币格局的变化。
比如欧共体经济的发展,欧元区(欧盟)的启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民币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经济危机,造成对世界经济的波动;等。
(8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C
6.A
7.D
8.B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A
16.A 17.B 18.C 19.B 20.C 21.D 22.C 23.C 24.B 25.C
26. (l)农业合作化(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实现了公有制(或农业进入社会主义)。
(4分)
(2)意思:“大”和“公”指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影响: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0分)
⑶不是。
公有制前提不变,农民只是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或:只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3分)
27.(1)政策:新经济政策。
结果: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府得到巩固。
(4分)
(2)措施:罗斯福新政。
影响:整个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时代。
(4分)(3)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作用:推动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分)
28. (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4分)
内容:1945年,分别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或世界银行)。
(5分)(2)经济实力影响世界货币格局的变化。
比如欧共体经济的发展,欧元区(欧盟)的启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民币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经济危机,造成对世界经济的波动;等。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