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押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1905年的上海,人们的所见所闻可能有
①看到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的告示
②遇到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③见到报童在街上售卖《青年杂志》
④听到淞沪会战爆发的消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宣传画。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D.“弱者”被肢解瓜分
3.“□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其中□处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著名作家朱自清在1946年写道:“中国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一般的人都挣扎的生活着。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都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绘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的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声声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

”对朱自清所说的“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公然撕毁“双十协定”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6年7月,闻一多、李公朴因抗议国民党内战行为,遭到特务暗杀
5.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

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

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

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 )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

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8.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胡锦涛
D.邓小平
9.如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的大臣所下达的谕旨的部分内容。

通过谕旨的内容可以判断其与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0.“这是一个重要的条约,使中、俄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跟十一世纪中国与辽帝国澶州和解带来一百一十四年的和平同样重要。

”这个条约是()
A.绍兴和议B.《尼布楚条约》
C.澶渊之盟D.《瑷珲条约》
11.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石座铜碑(如图)。

碑的背面,刻着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材料中,“西班牙入侵者的首领”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2.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欧洲联盟成立
B.联合国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如秦朝和隋朝,汉朝和唐朝。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关于这四个朝代的问题:秦朝和隋朝都结束了之前长期分裂局面而完成了大一统。

为巩固统一局面,都制定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请你分别列举其影响深远的制度一例。

秦朝和隋朝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但它们灭亡的教训都对后世王朝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汉唐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为汉唐保持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请你分别列举汉朝和唐朝初期的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而采取的统治政策或措施各一例。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传世久远的国家,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请你列举两个王朝的盛世局面一例
14.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一国两制”构想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谁?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分别于何时回归祖国?
15.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请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①符合题意;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②符合题意;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③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B
【解析】
依据题干“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宣传画”和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900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弱者”即清政府,“弱者”最终灭亡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使得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弱者”成为“木偶”,故B符合题意。

“弱者”迅速恢复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弱者”被肢解瓜分是甲午中日展战争的后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仔细观看漫画可以发现,这一漫画中一群人在痛打一个弱者。

通过题干中的“1900年”这一时间提示,可以看出此漫画表达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同侵略中国。

由此可见,漫画题型一般包括漫画(人、物)、文字、注释、题干等要素组成,解题中必须审清这些要素。

3、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D项符合题意;A项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项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项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由此可在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胜利到来”、“实现小康时代”、“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幻灭的太快”,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要和平和民主,而随后的解放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全国人民的愿望。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法商在1927年。

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B符合题意。

ACD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件,不符合题
意。

故选B。

【点睛】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其中题中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要识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5、B
【解析】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延安,不是山西,B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6、D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实现反帝反封的革命目标,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更没有推翻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被推翻要到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后,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即帝制,所以答案选D。

7、D
【解析】
依据题干“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爆竹是用纸把火药卷起来,两头堵死,点燃引火线后能爆裂发声的东西,这是利用四大发明的火药的作用发明的科技,D项符合题意;造纸术和印刷术以及指南针都不能体现诗句的内容,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9、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允许在厦门、宁波、上海等地方进行通商贸易,可知这个条约是《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

因此A正确。

BCD三项条约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综上故选A。

10、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

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
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军队被迫投降。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故B项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前往东方寻找财富。

他们率领一支由五条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出航,1521年3月,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从此欧洲殖民者来到菲律宾。

D项符合题意;1487年,迪亚士组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A项不合题意;1497年7月8日,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沿着迪亚士的航线,到达印度等地,获得了无数的财富。

B项不合题意;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1521年4月27日”“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是解题的关键。

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王室的命令,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进入欧洲的太平洋。

1521年4月,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被土著人杀死。

12、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中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该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故D符合题意;欧洲联盟成立是区域经济政治组织,故A不合题意;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故B不合题意;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两级格局形成,故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或皇帝制度或郡县制(任意一个即可)
隋朝:科举制或三省六部制(任意一个即可)
(2)汉朝吸取秦朝教训采取的措施:休养生息政策、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或轻徭薄赋、或提倡勤俭治国、或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等符合题意和汉初史实的任意一点措施即可,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不能得分。

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的措施:唐太宗虚心纳谏或知人善任或减省刑罚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任意一点符合题意和史实的即可。

(3)汉朝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

任举一例即可
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任举一例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二者都实现了全国统一;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隋朝确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等。

唐朝前期,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因此他吸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同时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因此,贞观年间,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同时政治比较清明,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东汉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唐朝贞观年间,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同时政治比较清明,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等为相,励精图治,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局面“开元盛世”局面。

14、(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邓小平
(3)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15、(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解析】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