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12月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_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上册12月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_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加速度B.质量C.路程D.时间
2.建筑工人用图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
3.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C.前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D.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4.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
5.摩天轮一般出现在游乐园中,作为一种游乐场项目,与云霄飞车、旋转木马合称是“乐园三宝”.在中国南昌有我国第一高摩天轮﹣﹣南昌之星,总建设高度为160米,横跨直径为153米,如图所示.它一共悬挂有60个太空舱,每个太空舱上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旋转一周的时间是30分钟,可同时容纳400人左右进行同时游览.若该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乘客()
A.速度始终恒定
B.加速度始终恒定
C.乘客对座椅的压力始终不变
D.乘客受到到合力不断改变
6.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高度为(10m/s2)()
A.15m B.20m C.11.25m D.31.25m
7.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叠放在物体a上。
现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F,a、b仍然都处于静止状态。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受b向右的摩擦力
B.b受a向左的摩擦力
C.a、b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为零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8.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决议,将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4个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改由物理常数重新定义,从而提高计量单位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基本单位“千克”所对应的物理量是()
A.力B.时间C.长度D.质量
9.一架飞机起飞后不久遭到鸟击,致使飞机发生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和鸟主动撞击的一方施加的作用力大
B.鸟对飞机的作用力等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C.撞击后鸟亡,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小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D.撞击后机损,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大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10.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在丙图中,小孩用大小为90N水平力推动木箱匀速运动.则()
A.甲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
B.乙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
C .丙图木箱受到摩擦力
D .上述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00N
11.下列各种形变的物体中,发生弹性形变的是( )
A .橡皮泥捏成的泥人
B .细钢丝绕制成的弹簧
C .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留下的脚印
D .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弯曲的撑杆
12.如图所示,小张和小李同时从A 出发,分别沿路径1、2先后到达B 、C 点,线段AB 、AC 的长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同
B .两人的位移大小相同
C .两人到达的时刻相同
D .两人在途中经历的时间相同
13.在下列叙述中,哪些是表示时间的?( )
A .上学途中用了40分钟
B .下午5点30分放学
C .早晨8点钟开始上课
D .晚上10点30分睡觉
14.如图所示,对贴在竖直墙面上的物块施加某水平力F 的作用,力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F kt =,物块从0t =时刻开始释放,关于物块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 .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 .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始终小于物块的重力
15.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是
A .位移、加速度、速度、时间
B .速度、力、时间、平均速度
C .位移、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
D .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
1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3,下落高度之比1:2,甲乙同时下落,g
取10m/s2,则()
A.下落加速度之比1:3 B.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大小始终相等C.下落时间之比为1:2 D.甲落地前,甲乙间距离逐渐增大17.下列各组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是()
A.2 N、3 N、4 N B.2 N、3 N、5 N
C.10 N、10 N、10 N D.3 N、4 N、10 N
18.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
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
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v2)/2
19.运动的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时()
A.它的速度也越大B.它的位移也越大
C.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快D.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大
20.如图所示,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小明站在一个台秤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秤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秤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秤的压力
D.人处于失重状态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1kg的足够长的木板A,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2kg的物块B,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0.1,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假定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物块施加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拉力2
F=3t(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则()
A .t =ls 之后,木板将在地面上滑动
B .t =2s 时,物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C .t =3s 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
D .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3m/s 2
2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一长度为2m 的长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AB 段为0.2、BC 段为0.4,
AB =BC =1m ,小木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2kg ,小木块在F =8N 水平恒力的作用下,从木板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m/s 2,则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s 内小木块滑动的距离是1m
B .0-1s 内小木块滑动的距离是0.5m
C .小木块能滑离木板,且离开木板的速度为22m/s
D .小木块不能滑离木板,且恰好到达木板右端时的速度为2m/s
23.如图所示,质量为M =1kg 的足够长木板B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 =0.5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3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
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则( )
A .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1.5N
B .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 =0.5m/s 2
C .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的木板速度为v =2m/s
D .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滑块运动的位移为s =4m
2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体A 、B 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连接,悬挂在定滑轮上,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已知M >m ,滑轮质量及摩擦均不计.A 、B 由静止释放后,在空中自由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大于mg
B .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
C .细线上的拉力等于2
m M g D .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等于(M +m )g 25.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着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
A放在托盘B上,B的质量也为m。
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系统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现改变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使A匀加速下降。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的加速度为a=0.25g,空气阻力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在A匀加速下降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的支持力可能为0.85mg
B.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0.75mg
k
C.力F对B的作用力可能为0.9mg
D.力F对B的作用力最小值为0.65mg
三、实验题
26.某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弹簧形变量x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自然垂挂时,自由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1.80cm 该.同学在坐标纸上以x为横轴、F为纵轴建立如图甲坐标系,并在图中描出了所测数据的点.
(1)请描绘出F-x图线;
(2)由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
(3)当弹簧下端挂上若干钩码时,弹簧自由端示数放大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______cm.已知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则此时挂在弹簧上的钩码个数为______个.2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8.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
(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____的影响,使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在进行小车在长木板上匀速滑下的调整时,小车后面的纸带_____(填“要”或“不要)同时穿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实际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填写相应选项前的字母即可)
A.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
B.M=200g,m=30g、35g、40g、45g、50g、55g
C.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D.M=400g,m=10g、15g、20g、25g、30g、35g
(3)在实验中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s1=1.20cm,1与2两点间的距离s2=
1.80cm,2与3两点间距离s3=
2.40cm,3与4两点间距离s4=
3.00cm,则打计数点“3”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还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
29.某同学利用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
(1)图 2 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依次为A、B、C、D 和E,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没有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由纸带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AB=4.22cm 、sBC=4. 65cm、SCD =5.08cm、sDE =5.49cm, 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探究“保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如图 3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
(3)该同学探究“保持物体质量不变,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得出的 a-F 图线,如图 4 所示,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未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四、解答题
30.如图,质量M=3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m3kg的小球B相连。
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3,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
运动,运动中A、B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已知g=10 m/s2,
sin
tan
cos
θ
θ
θ
=。
求
⑴运动过程中轻绳对B球的拉力T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
⑵水平杆对木块A的弹力F N及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1.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斜面体A放置于水平地面,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斜面体和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θ=︒,重力加速度为g。
已知斜面倾角30
(1)画出小球B的受力示意图;
(2)求小球B对斜面体A的压力大小;
(3)求地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2.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
火箭点火后可认为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时间到达离地面40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火箭匀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及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3.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游客乘坐世界最快观光电梯,从地面开始经历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恰好到达观景台只需 45 秒,运行的最大速度为 18m/s.观景台上可以鸟瞰整个迪拜全景,可将棕榈岛、帆船酒店等尽收眼底,颇为壮观.一位游客用便携式拉力传感器测得:在加速阶段质量为 0.5kg 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拉力为 5.45 N,若电梯加速、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g 取 10m/s2)求:
(1)求电梯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及加速运动的时间;
(2)若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观景台的高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故A正确;
B、质量、路程、时间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BCD错误.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建筑材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
F=210N,然后再对人受力分析由平衡的知识得,得F N=49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间的压力为490N,B对.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此时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故A错误;
B.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故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故B错误。
C.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两物体通过的位移关系可知,开始4s内A的位移比B 的位移小,故C错误;
D.t=4s时,两图象相交,说明此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的流速,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正达对岸,故A错误;
B.当船的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
t min=
c
d
v=
300
3
=100s
故B错误;
C.船以最短时间100s渡河时沿河岸的位移:
x=v s t min=4×100m=400m,故C正确;
D.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的流速,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正达对岸;
所以由三角形的相似得最短位移为:
s=s
c
v
v
d=
4
3
×300m=400m
故D错误;
故选择C选项。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方向时刻在改变,故其速度是变化的.故A错误.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化,故向心加速度是变化的,故B错误.
C、乘客对座椅的压力方向始终变化,所以压力变化.故C错误.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始终变化.故D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
h=
1
2
gt2=5m
物体在最后1s内的位移为15m,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
2
1
2
gt
总
-
1
2
g(t总-1)2=15m
解得
t 总=2s
则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H =
212gt 总
=20m 故选B 。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a 、b 相对静止且相对地面也静止,以b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知,a 对b 的摩擦力为0,则a 与b 之间摩擦力为0,因ab 间无相对运动趋势,则ab 接触面间可能光滑或粗糙,故ABC 错误;
D .对a 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知
F =f ,
即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故D 正确。
故选D 。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D.由国际基本单位制可知,“千克”对应的物理量为质量。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小鸟对飞机的作用力与飞机对小鸟的作用力一样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与主动不主动无关,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力的平衡可知甲图受到静摩擦力及其大小,以及丙图受到滑动摩擦力及其大小,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详解】
A.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说明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且静摩擦力大小为80N,故A错误;
B.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即最大静摩擦力为
100N,故B错误;
CD.丙图中小孩用大小为90N水平力推动木箱匀速运动,说明木箱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是90N,故C正确,D错误.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泥捏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橡皮泥不能恢复,不属于弹性形变,故A错误;B.细钢丝被绕制成弹簧时,钢丝不能恢复原状,不属于弹性形变,故B错误;
C.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时,沙漠表面发生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故C错误;
D.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中,撑杆的形变可以恢复原状,故是弹性形变,故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由图可知轨迹长度不一定相等,即路程不一定相同,故选项A 错误;
B、位移为矢量,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由图可知,二者的位移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相同,故选项B正确;
C、由题可知,二者同时从A点出发,先后到达B、C两点,可知两人到达的时刻不相同,两人在途中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故选项CD错误。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上学途中用了40分钟,表示时间,选项A正确;下午5点30分放学,表示时刻,选项B 错误;早晨8点钟开始上课,表示时刻,选项C错误;晚上10点30分睡觉,表示时刻,
选项D 错误;故选A.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
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知
N F F kt ==
竖直方向,开始时重力大于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N 1mg F ma μ-=
联立可得
1k
a g t m μ=-
物体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水平力F 进一步增大时,摩擦力大于重力,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 2F mg ma μ-=
联立可得
2k
a t g m μ=-
说明物体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物体静止,加速度为零,摩擦力等于重力大小。
由以上分析画出v t - 图象,f F t - 图象
甲
乙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故A 正确;
B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大,最后为零(如甲图所示),故B 错误;
C .由前面分析可知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先均匀增大,后不变(如乙图所示),故C 错误;
D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可能大于物块的重力(如乙图中12t t -),故D 错误。
故选择A 选项。
15.C
解析:C
【解析】
时间,路程,质量这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速度,加速度,位移,力等这些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其中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它的方向取决于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所以选C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均相同与质量无关,根据h=
12gt 2判断时间关系;根据v=gt 判断速度关系;
【详解】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加速度相同,根据高
度h=12
gt 2关系即可求出时间之比1选项AC 错误;根据速度v=gt 可知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大小始终相等,选项B 正确;甲落地前,甲乙始终在同一高度,间距不变,故D 错误。
故选B 。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1212||||F F F F F +-先求出前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两个力的范围内,则三力平衡,合力为零。
若不在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则合力不能为零,不能保持平衡;
A .2N 和3N 的合力范围为[0N ,5N ],4N 在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合力能为零,物体能平衡;故A 不符合题意;
B .2N 和3N 的合力范围为[0N ,5N ],5N 在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合力能为零,物体能平衡;故B 不符合题意;
C .10N 和10N 的合力范围为[0N ,20N ],10N 在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合力能为零,
物体能平衡;故C 不符合题意;
D .3N 和4N 的合力范围为[0N ,7N ],10N 不在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合力不可能为零,物体能平衡;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1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B. 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I 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II 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故A 项与题意相符,B 项与题意不相符;
C. v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Ⅰ、Ⅱ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断增大,故C 项与题意不相符;
D.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从v 2均匀减小到v 1,或从v 1均匀增加到v 2,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
就等于
122v v +故I 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122v v +,II 的平均速度小于122
v v +,故D 项与题意不相符。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小车做减速运动,故A 错误;
B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到0,再反向加速,故B 错误;
C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变化也越快,故C 正确;
D .加速度越来越大,但速度变化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故D 错误。
故选C 。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C .人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A 错误,C 正确;
B .人处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向上,秤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的合力向上,故B 错误;
D .人处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故D 错误.
故选C .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
物块和木板都没有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
F=3t(N)
可知t=ls 之后,木板将在地面上滑动,故A 符合题意;
BD .两物体刚要相对滑动时,此时木板有最大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
()1123N F m m g μ≤+=
物块和木板都没有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
F =3t (N)
可知t =ls 之后,木板将在地面上滑动,故A 符合题意;
BD .两物体刚要相对滑动时,此时木板有最大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木块有
222F m g m a μ-=
对木板有
()221121m g m m g m a μμ-+=
解得
12N F =
23m/s a =
根据
F =3t (N)
可知t =4s 之后,物块将相对木板滑动,故B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C .由上分析可知,t =3s 时,物块相对木板静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111212F m m g m m a μ-+=+
代入数据可得
22m/s a =
故C 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
22.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AB 段为μ1、BC 段为μ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小木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 ,AB=BC=L ,在内,小木块对木板的滑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AB 段为μ1、BC 段为μ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小木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 ,AB =BC =L ,在01s ~内,小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110.2f μmg mg ==
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
320.2m f μmg mg =⋅=
由于1m f f =,所以木板静止不动。
对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1F mg ma μ-=
解得
212m/s a =
0∼1s 内小木块滑动的距离为
211111m 2
x a t == 故A 正确,B 错误。
CD .t =1s 后,小木块在木板上BC 段滑行,小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220.4f μmg mg ==
由于2m f f >,所以木板向右运动。
对小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2F μmg ma -=
代入数据解得
20a =
知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332μmg μmg ma -⋅=
代入数据解得
232m/s a =
设从小木块滑到B 点到两者共速用时间为t 2,共同速度为v ,则有
112m/s v a t ==
又有
32v a t =
代入数据解得
21s t =
在t 2时间内,小木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为
222Δ1m x vt v t BC =-==
所以小木块不能滑离木板,且恰好到达木板右端时的速度为2m/s v =,D 正确。
故选AD 。
23.BD
【解析】
【详解】
A .木板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μmg=0.1×0.5×10N=0.5N
方向向右,选项A 错误;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有:
μmg=ma
得:
a=μ
解析:BD
【解析】
【详解】
A .木板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μmg =0.1×0.5×10N=0.5N
方向向右,选项A 错误;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有:
μmg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