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维方法学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1学期
课程名称:思维方法学
学时(学分):32/2
适用年级:全校所有年级
授课教师:周立丙
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学单位:思政部
“思维方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教师:周立丙编写日期:2014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思维方法学》课程是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在我校本科生中开设。

本课程使用的是“21世纪中国素质教育规划教材”——彭健伯教授主编的《思维方法学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方法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 本课程通过思维方法学教学,就是为了“把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思维方法告诉给大学生”,把思维方法学教学与育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自觉地掌握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思维方法,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并将其转化和迁移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考试2课时。

考试方式:100分制,开卷考试。

第二章开发智力的认识思维方法
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开发智力的认识思维方法。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智力的含义及其基本要素,掌握开发智力的认识思维方法,建立合理的智力结构。

教学重点
●智力的含义及其基本要素
●开发智力的认识思维方法,建立合理的智力结构
●开发观察能力的观察思维方法
●开发注意能力的目标思维方法
●开发想象能力的想象思维方法
●开发记忆能力的记忆思维方法
●开发思维能力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认识思维方法开发智力,建立合理的智力结构
第一节开发智力的认识思维方法概述
一个人从朦胧到聪明再到天才,从潜人才到创新人才,从零贡献到事业成功,是什么在引领着变化发展呢?这就是智力。

一、智力的科学内涵
(一)智力的含义和构成
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无不进行认识活动。

人靠什么本领进行认识呢?靠智力。

所谓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由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构成,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二)合理的智力结构
1、智力及图示
知识的多少并不能说明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力因素的多少不能表明智力程度的强弱,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取决于合理的智力结构。

所谓合理的智力结构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诸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认识能力体系,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这五大智力在智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观察力居于智力首位,是智力窗户;注意力处于智力关键地位,是智力目标引
领者;想象力是智力翅膀,标志活力智力,;记忆力奠定智力的基础,是智力仓库;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根本体现。

智力图示如下:
观察力——心灵窗户--→第一智力
注意力——引领目标—→关键智力
智力想象力——智力翅膀—→活力智力
记忆力——智力基础—→仓库智力
思维力——智力本质—→核心智力
2、合理智力结构形象思维图示
合理的智力结构就能产生出最佳的认识能力或者“智力高峰”。

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合理的智力结构体系形成“智力高峰理论”,现将这一理论的抽象思维转化形象思维,给人以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感觉。

这一合理的智力结构体系以四棱锥体的形象思维表达。

合理智力结构形象思维图示如下:
设定:PA代表观察力,PB代表注意力,PC代表想象力,PD代表记忆力,OP代表思维力。

那么:O'P代表以OP为核心的PA、PB、PC、PD诸要素整合的“智力高峰”。

(三)合理智力结构的作用
1、合理的智力结构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根基
五大智力要素在智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观察力是智力的前提,注意力是智力的关键,想象力是智力水平的标志,记忆力是智力的基础,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以思维力为核心由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构成合理的智力结构体系。

认识主体建构合理的智力结构体系,就可以到达一个智力的高峰。

由这五大智力形成合理的智力结构,不仅反映出认识能力的水平,而且是人的聪明智慧的标志。

从实质上讲,合理的智力结构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根基。

2、合理的智力结构就是自主创新的不竭认识力量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最高的本质力量,是创新的核心。

因为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

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50.)如果智力结构缺乏合理性,那么自主创新能力就上不去,就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

一个智力落后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创新之林。

因此,要创新就必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首要的是要开发人的智力,建构合理的智力结构。

(三)合理智力结构的特点
全面性、思维能力核心性、特色性和整合性是合理智力结构的四大特点。

二、认识思维方法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工人做工、农民种地需要生产工具,军人打仗需要武器,会计算帐需要计算器等,开发人的智力需要的工具就是认识思维方法。

(一)认识思维方法的含义
所谓认识思维方法是开发人的智力的思想工具,主要包括观察思维方法、想象思维方法、目标思维方法、记忆思维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

认识思维方法掌握的质量关系着认识的质量,认识思维方法掌握的程度和水平关系着认识的程度和水平,认识思维方法掌握的先进性标志着认识能力先进性。

因此,要使自己聪明智慧,就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科学的认识思维方法。

(二)认识思维方法的特点
基础性、全面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是认识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

1、认识思维方法的基础性
所谓认识思维方法的基础性是指认识思维方法的前提性。

这就是说,认识思维方法是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

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好必要的认识思维方法,就缺乏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你就会落后。

因此,要成为智力丰富的人,首先要掌握开发智力的认识思维方法,一步一步地夯实认识思维方法的基础。

2、认识思维方法的全面性
所谓认识思维方法的全面性是指全面地掌握认识思维方法。

如果一个人掌握的认识思维方法比较单一,那么开发的智力也就比较单薄。

如果一个人掌握的认识思维方法比较全面,那么开发的智力底蕴就深厚。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学校在以往的课程设置及其教育中重视应用逻辑思维方法开发智力,而忽视或者缺乏采用形象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方法开发智力,影响了智力的全面发展。

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感到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认识思维方法,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开发逻辑性的智力,而且要善于培养学生掌握形象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方法开发非逻辑性的智力,即全面地掌握认识思维方法全面地开发智力,努力培养高水平的智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这是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也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3、认识思维方法的先进性
所谓认识思维方法的先进性是指认识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先进的认识思维方法开发高水平的智力,落后的认识思维方法就会磨损或者窒息智力的发展。

掌握先进的认识思维方法就是需要掌握科学的认识思维方法和前沿性的认识思维方法。

常言道,“方法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这就是说,先进的认识思维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智力效率、提高智力质量和提高智力水平,从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4、认识思维方法的创新性
所谓认识思维方法的创新性是指认识思维方法的突破和创新。

在一定条件下认识和掌握的认识思维方法,能有效地开发人的智力。

可是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认识思维方法就不管用了或者不够用了,这就迫切需要认识思维方法的突破和创新。

认识思维方法的突破和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第一,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需要认识思维方法突破和创新。

比如说,在初中阶段主要运用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开发智力。

但是到了高中阶段仅仅运用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开发智力就不够用了,就需要突破形式逻辑思维方法的局限,创新认识思维方法——引入辩证逻辑思维方法,需要把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开发智力;到了大学这样更高级的教育环境,仅仅靠逻辑思维方法就不够用了,又要突破逻辑思维方法的局限,创新非逻辑思维方法,把逻辑认识思维方法和非逻辑认识思维方法结合,开发更高水平的智力。

第二,提出新的认识任务和认识目标,需要认识思维方法突破和创新。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突出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滞后,这就提出了把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这样的任务和目标,需要整个中华民族认识思维方法的突破和创新,构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思维方法体系,突破原来常规性的认识思维方法。

第三,提出前所未有的实践难题,需要认识思维方法突破和创新。

20世纪以来,中国面临把旧中国变为新中国、把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课题。

如果运用常规认识思维方法是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两大历史课题的。

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解决这样的实践难题的任务,首先是进行认识思维方法的突破和创新,破除了闭关锁国的思维方法,在艰辛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观察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钥匙,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创立出实事求是的认识思维方法,作为解决中国两大历史课题的精髓,开发出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智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成功地开创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

(三)认识思维方法的作用
认识思维方法是使人智慧和聪明的思想工具,具体表现在是开发智力的思想工具,是开发自主创新能力的思想工具。

下面还要具体分析,这里就略述。

三、掌握认识思维方法,开发智力
智力是每一个人基本的认识能力,是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素质和根基。

开发智力成为一个人从孩童开始终身面临的任务。

怎样开发智力呢?认识思维方法是开发智力的思想工具。

掌握认识思维方法开发智力,是每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内需,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人类认识思维方法的宝库中,认识思维方法是丰富多样的。

丰富多样的认识思维方法开发出丰富多样的智力。

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不同,可以形成富有特色的认识思维方法。

著名的科学家、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创新人才,在伟大的科学实践和认识中形成了十分富有特色的认识思维方法,开发出不凡的认识能力,以形成合理的智力结构。

这就是达尔文以观察思维方法开发观察力,爱因斯坦以目标思维方法开发注意力、以想象思维方法开发想象力,茅以升以记忆思维方法开发记忆力,许许多多的创新人才以全面的理论思维方法开发出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下面,提供以认识思维方法开发智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范例,供学习、参考和借鉴。

这就是:
——掌握观察思维方法,开发观察能力;
——掌握目标思维方法,开发注意能力;
——掌握想象思维方法,开发想象能力;
——掌握记忆思维方法,开发记忆能力;
——掌握全面的理论思维方法,开发理论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掌握认识思维方法开发智力的图示如下:
开观察思维方法→ 开发观察能力
目标思维方法→开发注意能力



想象思维方法→开发想象能力

记忆思维方法→开发记忆能力


式理论思维方法→开发理论思维能力
第二节开发观察能力的观察思维方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最重要的功能是观察。

观察能力是人的第一智力。

观察法是人获取知识信息最首要的思维方法。

人的智力首先从观察开始,并逐渐得到全面发展。

掌握观察思维方法,开发观察能力,是智力开发的第一要务。

一、观察思维方法的含义
(一)观察的含义、特点、类型、原则和思维机制
1、观察的含义
所谓观察是指观察者仔细观看客观事物获取信息材料的认识活动。

人类认识自然始于观察。

处于萌芽时期的古代科学技术基本上是原始观察的记载和生产经验的描述。

到16~17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科学实验开始产生并广泛应用。

从近代到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观察和实验仍然是获取信息材料的
基础途径。

正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谈到观察和实验时指出:“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②(巴甫诺夫选集[M].115.)
2、观察的特点
从分析研究观察中发现,首要性、直接性和直觉性是观察的三个特点:
( 1)观察的首要性
认识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首要的任务是要通过观察获取信息材料,分辨出真象与假象,通过理论思维加工,揭示事物的本质。

没有观察,人的认识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没有观察,人的认识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 2)观察的直接性
直接性是观察的突出特点和优点。

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直接性地观察有助于把握事物的真象,辨认事物的假象,保留事物的真象,剔除其假象,从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3)观察的直觉性
一个人从一般地观察发展到意外地观察,再发展到天才地观察,观察力就会提升到非常敏锐的程度,即具有观察的直觉力或直觉性——“一眼看穿的能力”。

对同一个问题,一个人看得十分表面,而另一个人看得十分深刻,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其道理就在于此。

观察的直觉是“思维的感觉”,超越了感性认识,而飞跃到理性认识,直觉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观察的直觉性作为观察的一个突出特点,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注意。

重视观察的直觉性,有助于提高观察的深刻修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3、观察的类型
为了更好地把握观察,不仅要善于把握观察的特点,而且要善于把握观察的类型。

以观察的质与量为依据,观察可分为质的观察和量的观察。

所谓质的观察是指观察者通过观察达到对事物性质和本质把握的观察。

如对天文学的认识,人们观测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物理状态等,因而天文学是一门观察的科学。

又如生物进化的认识,人们对动植物标本、化石标本、家养动物标本、人工培育植物标本等进行观察研究,生物学成为一门观察科学。

达尔文指出:“一个好的观察家确实等于一个好的理论家”③([苏]A·涅克拉索夫.达尔文传:348.)这一论述充分阐明了质的观察的道理。

所谓量的观察是指观察者通过观察达到对事物量的认识。

在气象观察中,气象站要对气象要素(如温度、气压、湿度、风、云和降水等各种天气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获得观察数据资料,进行量的分析和把握,就是量的观察。

从质的观察进入到量的观察是观察的深化和精确化的表现。

科学的观察要把质的观察和量的观察辩证地统一起来,提高观察的水平和能力。

4、观察的原则
在观察过程中,为了获得实际的丰富的系统的观察材料,需要明确和坚持观察的原则。

这就是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原则、观察的客观性原则、观察的典型性原则、观察的全面性原则和观察的理论指导性原则。

(1)观察的目的性原则
所谓观察的目的性原则是指观察者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于观察对象,排除对观察对象的干扰因素,实现观察的目的。

观察不仅要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内容)、如何观察(观察的原则和方法),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观察(观察的目的)的问题。

如果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观察就没有强大的动力,观察就不会持久,观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只有观察的目的性明确,才会产生强大的观察动力,才会产生顽强的意志力进行观察,才能不断地实现观察的目标和目的。

达尔文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进化论,是因为达尔文具有十分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是为了揭示物种进化的原因——物种进化的本质和规律。

因为物种进化的原因是“一切秘密中的秘密”。

如上课注意观察老师讲课的神形、演板和PPT课件,这就要求高度重视观察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2)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明确提出辩证法的十六条要素的第一条就是“观察的客观性”原则,他又补充说:“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如何遵循“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呢?第一,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第二,及时地真实地搜集观察材料。

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限,或者由于感觉器官生理状态的变化,心理因素的影响,或者环境因素的干扰,常常会造成错觉,甚至会产生假象。

这就需要进行客观地观察,甚至需要借助现代高科技仪器等手段排除错觉,避免由此而产生的假象。

通过认真观察,及时地真实地搜集观察材料。

第三,对观察获取的信息材料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加工制作。

(3)观察的典型性原则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观察者要善于抓住典型进行观察,既要善于以解剖麻雀的方法,从解剖一只麻雀中便知道一只麻雀的构造情况,又要善于从选择典型进行观察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全体。

比如说,达尔文通过五年环球航行,提出物种进化的“变异”假说,就是遵循了观察的典型性原则。

为了进一步证明物种“变异”的原因,达尔文进行了人工试验,对培育的物种进行典型观察。

达尔文重点选
择了鸽子作为典型观察的对象。

他参加了当时伦敦的两个养鸽俱乐部,亲自从事家鸽饲养的典型观察,将二十多种饲养的鸽子进行典型观察,并以观察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他还从养鸽专家那里学习育鸽种的技术,并从世界各地广泛征集不同种类的家鸽品种和搜集稀有鸽子品种等进行广泛的典型观察,验证了物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选择——家鸽新品种的形成是人工培育作出的选择;“球胸鸽”是异性胸部突出的变异鸽子交配而经过世代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可见,观察物种进化的原因在于变异,变异的规律是自然选择,这就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典型观察得出的科学结论。

(4)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一个人对某事物在某条件下的观察、某地的观察、某时的观察,所获取的观察信息材料总是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的,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要克服观察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获得周密的、系统的、全面的观察信息材料。

坚持全面观察的原则,要做到观察的三个需要:第一,需要进行历史观察。

达尔文以观察思维方法进行历史观察而搜集自然史的事实材料,作为对“渐变论”和“灾变论”之真理性判定的依据,得出变异是物种进化的根本原因。

他进行环球考察的第一站是南美的圣地雅哥,把搜集的生物化石与进化的生物物种作了比较,惊异地发现:地层的发展史反映了生物物种进化的发展史——地层愈深生物化石的结构愈简单;地层愈浅生物化石愈复杂。

达尔文从无与伦比的历史观察中高兴地指出:“好哟,赖尔的地球缓慢发展理论岂不是反映了地球变化的规律吗?”达尔文从历史观察中接受了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的观点,抛弃了居维叶“灾变论”的错误认识,建立起物种进化的变异假说,并进而发展为物种进化的变异理论。

第二,需要进行系统观察。

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和动植物人工培育的观察,对物种进化(新物种产生)进行了系统的观察。

第三,需要进行全面观察。

达尔文通过系统地全面地观察获得周密的、丰富的、全面的信息材料,从而揭示和描绘出动植物物种进化的“系谱树”。

物种进化的“系谱树”就是全面观察而揭示出物种进化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辩证图景。

(5)观察的理论思维指导原则
观察是盲目的,还是有理论思维指导的,这直接关系着观察的目的、目标、效率、质量、结果。

盲目的观察,是没有目的、没有目标、没有效率、没有质量、没有预定结果的观察。

只有在一定理论思维指导下的观察,才能明确观察的目的、确立观察的目标、提高观察力的效率、提高观察的质量、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

19世纪初,关于地壳的变化存在着“渐变论”与“灾变论”之间的尖锐对立。

1830年赖尔出版的《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由于自然力作用的“渐变论”思想,与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的“灾变论”思想根本对立。

达尔文善于在“渐变论”与“灾变论”之间的矛盾思维中,运用比较思维方法进行观察。

比较思维方法是达尔文进行环球考察和进行人工培育动植物试验观察的重要理论思维。

达尔文运用比较理论思维指导观察,不仅明确了观察的目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提高了敏锐观察的效率,提高了观察的质量,从观察物种进化的现象揭示物种进化的本质,从而达到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