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体会:关系大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家庭教育体会:关系大于教育〕
本文由第一
网
gon
gwen
.1k
ej
ia
n
.c
om收集
整
理家庭教育体会:关系大于教育
“我家xx自从换了数学老师后,成绩直线下降,别说课外习题,就连作业也一塌糊涂。
这妮子还常拿考试成绩跟老师置气,好像是给老师学的似的。
”“我家虎子学习上倒不用操心,就是整天跟我对着干,也不知上辈子欠了他什么”……班车上邻座的聊天引起了我的注意。
细细回味,虎子的现象还算普遍,女孩xx纯粹是师生关系紧张所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xx目前的状况需要家长与老师取得联系,尽早打开孩子的心结,引导孩子去适应老师。
从俩家长的闲聊中我联想到家庭教育的重心所在,教育不在于父母懂多少、会什么,而在于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在于家长的话如何讲才能让孩子入耳入心。
“家是每个人最重
要的教育资源,父母是每个人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供氧者,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而且常常对孩子满腔的爱化作热切的希望——希望孩子能够比自
己幸福,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幼时的培优班、特长班,上学后的择校、重点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乃至大学志愿的填写、所学专业的选择……他们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
可是,他们如此深厚、如此强烈的爱却未必能够得到孩子的回应,有时甚至还成了家庭悲剧的根源。
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杀手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重视教育,忽视亲子关系;越重视教育,亲子关系越糟;孩子越是不听,家长越是要管,最终导致教育失败,归根结底是关系——关系大于教育。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极其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梦想,这种独立意识随年龄增长表现的越来越强烈。
我们常说青春期孩子逆反、叛逆,亲子之间拔剑弩张,硝烟弥漫,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自身真正存在的,而是我们家长自己观察出来的。
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老师在长期的亲子关系研究中发
现家长总习惯用三种思维方式来评价孩子的行为:喜欢比较的直线型思维:“人家**又考了年级第一,你哪怕能进前100名也行呀!”“同样坐在教室里,真不知你每天都在干什么!”这种盲目地指责和攀比比掉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带给孩子的是自卑和烦恼。
因果不明的思维:“都是因为你不争气,
爸妈才没脸见人,家庭也越来越不和睦。
”学习是孩子自己
的事,成绩的好坏既不会造成家庭矛盾,也不会让父母抬不起头来,这是父母的自尊心在作怪。
联想式的复杂性思维:将孩子的某些行为或性格扩大化,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陈旧观念衡量孩子并予以定性。
其实,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必须允许他犯他那个年龄段的错误,因为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挫折理论”。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应多从“资源取向(把问题看成资源,看出负面背后的正面)”上看问题,而
不是“问题取向(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总看好事背后的坏事)”,要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
这种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若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先改善。